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一战前的装甲巡洋舰全史(2)

2022-10-19 13:15 作者:元帅哲哥  | 我要投稿

1、俾斯麦号装甲巡洋舰 1896年4月,基尔港皇帝造船厂,一艘新式巡洋舰正式开工建造与以往的德国巡洋舰相比,她是个十足的大家伙:水线长125.81米,全长127.11米,最大宽度20.42米,吃水8.46米,标准排水量达10690吨,满载排水量11461吨这是德国海军第一艘万吨级的大型巡洋舰,以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该舰装备了4门240毫米40倍口径主炮,分别安装在2座双联装炮塔中;12门150毫米40倍口径主炮对称分布在船舷两侧;上层建筑两侧安装10门88毫米30倍口径速射炮,另外装备了6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从外观上看,该舰的外型、武备和德国海军当时装备的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非常相似,包括武器的型号和布置方式等方面都很一致,活脱脱一个后者的巡洋舰版本。

在防护方面仍然沿用了在经远级装甲巡洋舰上应用的'铁甲堡穹甲'的防御结构水线装甲带厚200毫米,同时在水线附近的位置还敷设一层50毫米厚的穹甲穹甲底端伸入水线以下,顶部高出水面数英尺实际上严谨的德国人把俾斯麦号的防御体系设计成了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的综合体,可以将该舰看作一艘拥有水线装甲带的防护巡洋舰,或者说去掉水线装甲就是一艘防护巡洋舰与同期日本在英国订购的9700吨的'浅间'级装甲巡洋舰(当时最典型的装甲巡洋舰之一,装备4门203毫米主炮和14门152毫米副炮,航速21.5节)相比,俾斯麦号的主装甲带厚度比对方多出约25毫米,主炮也显然要大一号,但是速度却慢得多,主要是因为复杂的防御体系和武器系统挤占了舰上宝贵的空间,使得该舰无法像英制同类军舰一样安装众多的锅炉,俾斯麦号主机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3500马力,与浅间级的17000马力相差甚远,最大航速只有18.7节,比前无畏舰快不了多少。

该舰在设计之初计划用于海外服役,因此在一战前的曾经被派往亚洲地区巡弋,很快转入预备役战争爆发时老旧的该舰从预备役中再次入役,暂时作为海防舰使用但是落后的设计和糟糕的机械状态使其逐渐难以胜任巡弋任务,于1916年解除武装,先后转成训练舰和杂役舰,1919年出售拆毁。 2、海因里希亲王号装甲巡洋舰 1899年12月,另一艘装甲巡洋舰海因里希亲王号在基尔海军造船厂的船台上敷设了第一块龙骨,该舰于1902年3月完工。海因里希亲王号建造之初的设想是:建造一种稍小型的、相对便宜的装甲巡洋舰,通过削弱武备和装甲来提高航速,同时降低建造难度、节约经费该舰全长126.59米,水线长124.99米,宽19.61米,吃水8.08米,标准排水量8857吨,满载排水量9806吨装备2门单装240毫米主炮、10门150毫米副炮、10门88毫米炮和4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其武器的型号与'俾斯麦'号相同,安装的方式和位置也保持一致,只是数量上比后者略少装甲防护方式仍然沿袭'俾斯麦'号,只是水线装甲的厚度仅有100毫米,穹甲厚度5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板厚150毫米 海因里希亲王号实际上是作为俾斯麦号的缩水版出现的,两者外形相似,武器性能相当只是海因里希亲王号的武器数量略少,装甲略薄,舰上官兵的编制也从俾斯麦号的621人下降到562人。由于减少了部分大中口径火炮和鱼雷武器,舰上的空间相对充裕一些,该舰安装了15000马力的主机,预计航速可以达到20节在实际试车中虽然主机输出功率略微超过15000马力,但是航速只有19.9节,并未达到预期航速。

当时多数国家的装甲巡洋舰都需要扮演海外舰队旗舰的角色,海因里希亲王号也不例外,不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的时候该舰已经无法按设计时的要求来执行任务如果让技术上已经落后的该舰在危险的北海或波罗的海执行任务是非常不明智的,于是海因里希亲王号也被编入近海防御编队。1914年12月16日,她参加了炮击英国港口城市哈特尔普尔的行动1915年4月'海因里希亲王'号进驻波罗的海执行封锁任务,以压制俄国海军的活动1916年春天以后不再执行战斗任务,而是作为海军的宿舍船系泊在港口——直到战争的结束1920年解体。 3、阿尔伯特王子级装甲巡洋舰 1900年,德国海军阿尔伯特王子级装甲巡洋舰设计完成,该级装甲巡洋舰共有2艘,首舰阿尔伯特王子(Prinz Adalbert)号于同年4月在基尔海军造船厂开工,2号舰弗雷德里希·卡尔(Friedrich Carl)号则在次年8月开工,由位于汉堡港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承建不过后者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在1903年12月就竣工了,反而比'阿尔伯特王子'号提前一个月完工 。

该级装甲巡洋舰水线长125.07米,全长126.59米,宽19.61米,吃水7.79米,标准排水量9087吨,满载排水量9875吨,舰员586人。由于改进了动力系统,阿尔伯特王子级的主机最大功率提高到16200马力,最大航速为20节,试航期间两舰的输出功率分别达到了17272马力和18541马力,航速分别达到了20.4和20.5节,基本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为日本海军建造的八云号装甲巡洋舰相当。与八云号相比,阿尔伯特王子级的防护侧重点有所改变,甲板装甲厚度50-70毫米;主装甲带最厚处为150毫米,比前者少了20毫米;炮塔正面防盾却厚达200毫米,比前者多了50毫米,这说明德国海军对武器系统的防御逐渐重视起来。该舰装备了2座双联装210毫米主炮,身管长度40倍径,这是德国装甲巡洋舰第一次使用该种火炮该型火炮为速射炮,射速4-5发/分,比英国维克斯203毫米火炮(射速3-4发/分)稍快;副炮为10门150毫米40倍径火炮,射速略高于主炮;88毫米火炮则改装为35倍口径的新式速射炮,一共安装了10门,布置的位置如下:前部上层建筑左右炮廓内各有2门,后主桅下方的平台上有2门露天安装但是带有防盾,烟囱两侧的上甲板上各有2门。

和海因里希亲王号相比,阿尔伯特王子级的主装甲带厚度增加了50%不过最重要的是宽度增加了,对于并不总是需要参加决战抵挡巨炮的巡洋舰来说,范围足够大的防护区域比厚重但宽度不足的装甲带要实用的多,因此阿尔伯特王子号也不再像俾斯麦号一样敷设厚而窄的装甲带,而是采用大面积的中等厚度装甲。 阿尔伯特王子号和弗雷德里希·卡尔号装甲巡洋舰均加入公海舰队,两舰分别于1914年11月和9月被调入波罗的海执行任务11月17日。弗雷德里希·卡尔号在巡逻时触发俄军布设的水雷,损伤严重并沉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俄国海军的布雷行动许多是由高尔察克亲自指挥的),阿尔伯特王子号则于次年10月23日被英国潜艇E-8号用鱼雷击沉。 未完待续……

德国一战前的装甲巡洋舰全史(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