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中美滋滋

想象一下,如果我去做饭,一顿好饭就出来了,如果我去停车,一下就停好了,如果我写东西,一下就写好了。
是不是很美滋滋。
怎么实现?
比如学车,不是无脑照着学,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那些点位是重要的,假如自己走一遍,会怎么操作,操作会卡在哪里。
以及哪里不懂的,那么,面对现阶段的不懂,是否有必要非要搞清楚?
同样的,你学网球,那你就看到网球场,挺大的,要跑来跑去,有哪些招数是不现实的,而有那些招数是可行的,那么,针对可行的招数可以做哪些训练?那要训练好这些动作意味着怎样才不会受伤,如何发力才好?
再比如你要拍好视频,那么,你要拍什么?有什么人看?我是随便拍拍?还是用心拍?我有什么工具?怎么拍?没有想法怎么办?别人是怎么拍的?别人拍的有意义吗?那我自己擅长什么?拍视频一定要很厉害才行吗?
我描述了这么多问题,你会发现,问题没有一个是自私自利的状态下能想出来的。
而全是把自己摆在一个白纸的身份上,然后假如遇到什么场景,自己有什么想法,而这个想法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所谓对别人是否有帮助,就是能否实现“水往低处流”的状态,如果不能,那就没必要问。
如果能帮到人的,就能让被帮到的人,继续帮下一个人,你会发现,水往低处流,生生不息,如此循环。
所以,又是回到一个流通的关键词上。
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学车按照上面的方式来自省学习,那么,他是不是去学网球,或者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没问题?
因为你会发现,不管事情怎么变化,都是回归到我们是否负责,以及人花心思去体验,并且,感受疑惑,于是,你体验多了,你问的问题都是核心,并且每次都会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当你的出发点是如何不费功夫就能把事情处理好时,你会发现,你高开低走,后续越来越多麻烦,回顾一下,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者边打游戏,或者随便开始做事,然后麻烦一大堆,还不想面对。最后还得处理。这不是自讨苦吃?
而如果你凡事尽心尽力,把功劳推给老板,把责任留给自己,你会发现,你做事越来越轻松,你会发现,你才是老板。而且你走到哪里,哪里都能处理问题,这就是成事。
所以,你会发现,你成不了事,原来就是想着如何以不成事的方式成事。
你大概听懂了我在说什么,所以你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是被骗钱。
所以对我来说,我即便面对不改成的事情,我都是以成事的方式来面对,所以,你细想一下,那该成的事情是不是必然也成?
比如我不该打游戏,那么,我也很负责到底,我直接啥也不懂,然后观察我为什么想打,然后我偏不打,头脑上瘾也不打,于是,就没事了,只是身体有点欲言又止的难受。
你看我这态度,再去赚钱,多简单?
当然,如果你对不该成事的事情负责上瘾了,你可能也会变成废柴,比如每天就故意让自己陷入如何戒掉打游戏的状态,你可能就以此来回避赚钱,然后每天沉迷做家务,沉迷戒游戏,实际上,这是变相回避责任,这就相当于,从原来的真坏人变成如今的伪君子。
所以,你明白我在说什么。
所以,我让你负责任的时候,千万不要变成一种为了不负责任而专门负某些专门逃避负责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