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步首先要勾起兴趣

2023-03-10 12:12 作者:bili_20102431829  | 我要投稿


学中医的确要学经典,但问题都是古文啊,有几个看得懂的,或者能耐下心来看的?看几页看不懂都扔一边去了。所以顺序很重要。


1.启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步首先要勾起兴趣,看书以现代白话文为主,由一些比较有趣的中医故事入门。一来提高兴趣,二来接触一些中医基本知识。推荐的有罗达伦的《古代的中医》等著作,任之堂的《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等著作,经过这些你一般能树立一些基本的传统思维概念,掌握一些小偏方,悟性高的还能初步会一些脉诊,可以帮你的家人解决一些小问题,有时候还可以装个B,满足你的虚荣感。但切记别去到处乱开药,你还没那个本事。


2.入门:有了兴趣后就要开始正规打基础了。这个阶段会有点痛苦枯燥,很多需要记忆,因此还是要以现代白话文的著作为主,但有了前面的兴趣和一定基础,应该是可以坚持下来。这个阶段教材,推荐《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思考中医》,郝万山的《伤寒论讲义》,胡希恕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座等。这阶段主要是打基础,比较系统的学习中医基本学说,常用中药的药性等等,如果这些都背不下来、理解不了的话,可能悟性不够,还是别学中医了。


3.提高:这个阶段要开始逐渐加深理解了。基础打的好不好看前2个阶段,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升华了,此阶段还是以古文为主。需要看的是:《圆运动的古代中医学》。这本书很重要,为什么,这个是一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承上启下的指示灯,非常非常重要。学完这本书,学什么,学《梅花易数》,什么!算命书?对,就是他,上面有位知友说学《滴天髓》,结果还被人笑话了,笑话他的那个人绝对不懂中医,我要说句公道话,

   对于医学专业而言,学硕和专硕都是3年。不同之处在于学硕注重科研论文,专硕注重临床实践,并且我国的专硕与规培并轨。所以如果你是专硕,那么当你毕业时,你不仅拥有硕士的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你还将拥有执业医师证、规培结业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证合一)。有了这四个证书,在非一线城市找工作会有比较大的优势(排除那些很卷的三甲医院)。但是对于学硕,毕业后,还需要额外进行3年的规培。虽然学硕会晚3年进入临床,但学硕的优势在于研究生期间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发表高分论文,对于读博也更有优势。综上,对于想快点进入临床工作实现经济独立的同学,建议读专硕;对于热爱科研,未来还想读博并且家里不缺钱的同学,建议读学硕。


三.如何安排考研时间


时间安排因人而异。如果准备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从大四就把单词、方剂、中药背起来,如果基础较好(上课有做过笔记,听过老师讲课的)大五再开始复习也是完全来得及的。如果自制力不强的同学,每天下班后去学习图书馆上自习,周围都是考研的同学,学习氛围极其浓厚,这个时候我的复习才开始步入正轨。


时间不够的同学,要重考研,轻实习。要自己找时间(会躲),比如在临床上把老师安排的工作做完,就抓紧时间看书(远离老师视线),同时与规培师兄师姐处好关系,这样一般他们会尽可能给你留时间看书。有时,看书不一定要连续的时间。举个例子,在外科,你师兄师姐换药时,你在旁边扯纱布及绷带,他换药时,你自己把笔记小本本,小卡片拿出来看、背、记。等公交时,上厕所时,这些琐碎的时间也都可以利用起来。你会发现每天这些琐碎的时间加起来,还是能复习很多知识点。一般琐碎的时间背单词、中药、方剂等,集中时间拿来做真题,无论英语还是综合。


四.如何提高考研效率?

三焦者,人身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脏腑、五神藏之于内,经由三焦形之于外。歧伯曰:寸以射上焦,关以射中焦,尺以射下焦。《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侯所主曰:“寸主射上焦,出须及皮毛竞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胃。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清代医学大家周学海亦论曰:“寸、关、尺候,身之上中下者也,浮、中、沉候,经络脏腑之表里者也。此以脉之纵横之部位,主身之纵横之部位。” 三焦者,统领周身之气,而分隶于胸膈腹,即分配于寸关尺。故寸主侯上焦之脏、腑、官窍、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关主侯中焦之脏、腑、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尺主侯下焦之脏、腑、经络、腠理及筋脉肉皮骨,三关合而为一,主侯人身上下内外。



人之生,形具而神生,形神合一。形即体质,神即气质,包括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脉象可反映一个人的体质和气质特点,周学海亦论曰:“人之禀质,各有不同,而脉应之。”总按可体会人之体质特点,“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而单按则体会在体质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关于寸口分候脏脉的根据,《脉诊》一书强调根据气为阳,血为阴的原则而定。认为右手偏于气旺,左手偏于血旺。肺主气,气旺于右,气为肺所统,故以右寸配肺。心主血,血旺于左,血为心所主,故以左寸侯心。脾居中洲,体偏左而气行于右,故以脾候于右关。肝藏血,其体虽右而气化作用实行于左,故以肝候于左关。肾在腰旁,位居最下,故亦候于尺。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首先要保证晚上有个好的休息,晚上最迟12点后就要入睡,磨刀不负砍柴功。其次,合理安排各科复习顺序与休息时间,保证雨露均沾且各个阶段重点复习科目明确。根据当天零碎时间及整体时间,安排好各科,同时要兼顾当前阶段的重点。除此以外,建议大家营养跟上,且运动锻炼身体。毕竟考研战线很长,压力很大,保证身体健康,杜绝一切有损身体的情况,比如吃连续吃特别辛辣的食物,或者吹风感冒等,自己要调整自己状态,适当运动,既能锻炼身体,也能缓解精神压力。

学《滴天髓》也没错,为何?中医的根在“易”,易没学懂,中医任督二脉打不通,永远落在“技”的末梢,学不会变通。学《梅花易数》或者《滴天髓》都是一个目的,把“易”学明白了,所谓“医易同源”就在于此。把“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学明白了,中医的思维你就学会了。学完后再学黄元御的著作《四圣心源》《四圣悬殊》《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等等,有着黄老前辈的指点,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这些经典才能事半功倍,靠自己单独看这些经典,要悟透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大量时间和极高的悟性和毅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古中医一脉,就在于此。所以理论的高度,就在于这个阶段你能吃透多少。这一阶段,也是学中医最重要的阶段。


中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步首先要勾起兴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