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设计作品集中的核心要点——说人话
一直有同学问B端作品集中项目分析和包装应该怎么做,面试要怎么介绍项目。在看完最近的一些作品集案例后,决定在今天好好讨论一下,分享一点有用的知识。
希望拯救大家与水火……

作品集用来展示项目的,但不会只在里面放项目设计图,必须添加一些设计的思路和想法,这是从很久以前就形成的共识了。
但问题是,项目包装需要说明文案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逻辑的,而不是光堆字数或者专业名词,但这偏偏变成了很多初级设计师的错误印象。一碰到项目作品包装,就是绞尽脑汁想怎么把字数写多,怎么让作品集看起来满满当当的。
但实际上,凑字数的做法对作品集的实际展示效果只有负面影响没有任何益处。因为作品集做完是给别人观看和评审的,不是按你自己刻板的偏见和错误的认知决定的。
所以作为企业或面试官观看你作品集时,对文案有什么要求呢?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 说人话。
除此之外,还包含下面这些关键的影响因素:

第1:可读性,即不管你写了什么内容,最起码在设计层面文案是可读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这个要求就可以淘汰一半以上的作品集,比如:
使用的文字字号太小,字色太浅,根本看不清
文字的排版没有引导性,无法分辨阅读顺序
增加了很多无意义的字段,破坏阅读的专注性
段落宽度过大,单行文字过多阅读起来很累

第2:内容简洁,就是表述内容的方式要简单,能用一句话写完或者正常人看得懂的就不需要废话。但很多设计师会因为白话字数不够,硬是添油加醋,或者出现在作品集里解释一些专业名词的“荒诞”桥段。

第3:关注重点,就是文案集中在重要的信息和内容的解释上,而不是反复挑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大书特书,或是一些完全不需要添加文案显而易见的内容。

第4:逻辑性,这也是最难的一点。整个项目中所有的文案内容,都需要构建内在的逻辑,不管是前后内容放置的顺序,还是针对某些设计思路的解释,缺乏逻辑的文案是没有说服力的。
下面根据一个收到的作品集实例,来分析其中文案的问题,以及修改的方案。

我们以其中一个项目为主,先节选前面一部分的内容,看看里面填写了什么信息,一定要认真看一遍里面的文字,不要走马观花,不然就会不知道我后面我在说什么。







看完后的第一个问题,你们有耐心看完嘛?
如果你心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在真实作品集投递环境中的面试官感受也不会差太多。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凉了一半,想通过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就非常低了。
第二个问题,你们看懂里面在写什么了嘛?
如果没看懂,那太好了,因为我也没看懂(狗头)……我们先从前面这部分展示内容的大纲说起,整理后如下:
1. 产品简介(原文标题是打错的)
a. 背景介绍
b. 项目介绍
2. 用户声浪
3. 设计目标
a. 整合产品缩短功能流转链路
b. 客户协同智能关联,协同管理,高效维护
c. 简约查询,可视明显,状态流转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d. 高效管理,构建智能化运输体系
4. 整合产品缩短功能流转链路
a. 快速触控业务,减轻工作时间
b. 了解工作台使用
c. 深入了解用户使用痛点
d. 自动呈现用户业务页面
e. 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
f. 表单列表展示,高效获取业务信息
g. 工作太模块存在要有意义
h. 自定义模版,功能可能改,运用习惯操作
光从大纲上获得的感受,就能知道这些内容是 “支离破碎” 的,因为内容推进的逻辑实在是感觉不到。
最要难受的一点,这整个项目后续内容的展示,是根据设计目标的4个要素展开的。每个要素包含若干的页面。比如目标1整合产品缩短功能流转链路,里面放首页Dashboard 的对应内容……不仅要花精力理解这些拗口的设计目标是什么,还要在每个目标下面分辨放了什么页面,这页面是干嘛用的!
然后我们从第一个页面项目介绍看起:

黒字+灰字段落的介绍不仅阅读性特别差,而且不能理解这么设计的理由。背景介绍内的内容大体上还算过的去,但是到项目介绍中,开始了:
“通过业务需求进行设计”
“这是企业走向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重点还应要剥离业务,找到更普世更本质的需求”
“使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去分析和理解,洞察其本质”……
项目介绍的存在,主要目的是和观众解释这个项目是什么,存在的意义,解决的问题,让看的人可以快速理解你做了一个什么项目,但显然上面的文案没有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我来写,可能就会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
“本项目作为 XX 企业的范 ERP综合系统,整合商品、运输、车辆、合同、客户、线路等主要业务功能模块,帮助企业减少线下冗余无效的沟通和互动,更好的实现数字化管理,降本增效”
然后再看用户声浪这一页:

我其实不太知道声浪这个词是哪来的。
但是专业相关的措辞上,能用最基本的词汇就坚决不复杂抽象化,这显然是使用 “用户反馈” 就能轻易理解的场景。
同时,下方解释收集了多种用户的反馈信息,但是零散的放置反馈点是毫无价值的。任何一个专业项目都有自己的用户反馈池,里面可能有成千上万条反馈信息,罗列出来能代表什么?
如果是我来做这页的内容,就会先区分出不同的用户,每个用户一个模块,包含对应的若干条反馈,并且会有一个我自己的总结,每个类型用户最关键的需求点是什么,以及所有用户共同存在的需求有哪些。
这些罗列出来的点不一定代表真实项目的全貌,但他们一定要关联到后续展示出来的其它内容,比如设计目标,就应该是从这些需求点发展出来的,而不是各说各话。
所以我们再看看设计目标页面:

如果一定要放这个页面,那它就应该是针对前面用户反馈的有效回应,用户提出问题了,设计师得定个基调,应该怎么解决问题。
比如前面用户反馈里,总结了业务操作流程太长,中间有很多没必要的干扰和步骤。那么我再设计目标里,就会定这么一条 —— 优化操作流程,几个字能讲完的肯定不扩展成一句话。
然后下面可能再分别罗列几个主要解决的方案,比如合并一些低频操作少的功能,移除和当前步骤不相关的字段,根据角色定制独立流程等。但肯定不会用类似流转链路之类的话术。
接着就是第一个设计目标的解释部分了:

上面的介绍我看了很久,我也让几个人一起看,其他人都觉得,他似乎是要把仓库、采购、订单即成到一个页面提升效率,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是每个业务模块设计了对应的页面,所以从文字的表述上就完全没有抓住重点,而我的话会那么写:
标题:快速开展业务,减少工作时间
内容:产品中包含仓库、采购、订单三个业务模块,有各自负责的岗位和人员,他们的工作诉求和任务各不相同。所以优化 Dashboard,针对不同业务模块和用户匹配相应的功能,聚合业务所需的功能和入口,提升操作效率。
再之后的三个页面,都是针对 Dashboard 中不同组件的说明,就只挑第一个页面分析:

从第一点上,用户工作台链路短,用户不使用,就和前面缩短链路的解释冲突。而且红字加粗完,唯一的感想就是,到底是缩还是不缩?并且这些文字内容缺乏设计的结果展示。
第二点用户痛点,仅仅是把前面声浪换个名词再展示一遍。第三点业务页面同理,把前面讲的再重复一遍。而最后图表上的展示,解释提升管理者工作效率,为什么?这个等于什么都没说,是没有价值的解释。
上面这些总结完,你们会认为这份作品集会获得青睐嘛?还是觉得是我们作为案例分析来说太吹毛求疵?
现实的作品集投递,只会比我现在分析的更严格,或者在看到这些散乱的词汇后直接就关了根本不会进入到进一步阅读的程度。如果不在内容层面上做出合理的调整,光堆字数是肯定很难通过,获得面试的。而这样的项目介绍在面试中也同样难以招架面试官在不同层面上的质疑和否决。

那么作品集文案到底该怎么写?
概括起来,就是根据你设计项目的过程和思路,挑重点简单直白的描述出来!
如果经验比较丰富,那就应该知道设计的项目流程是不可能一致的,它们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步骤,比如:
- 获得需求 - 用户调研 - 竞品分析 - 架构树立 - 交互设计 - 规范制定 - 模块设计
- 体验分析 - 发现问题 - 制定目标 - 优化交互 - 优化视觉 - 流程设计 - 后期复盘
- 业务分析 - 用户调研 - 问题定位 - 风格提炼 - 模块设计 - NPS测试 - 复盘优化
然后,根据这些步骤,去整理作品集要输出的大纲,提炼每个部分要放置的文案信息,确保前后内容是有联系的。如果你自己都觉得没内容能写的部分,就直接放弃掉,宁愿不写,也不放废话。
而本身在设计过程中毫无流程和逻辑,纯粹是跟着 “感觉” 把界面设计完的,那就不要在看网上别人的输出内容强行模仿,因为看图填空的模式是写不出合理文案的,稍有经验的面试官就能看出来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实现想不出合理的输出内容,就可以挑最基础的内容放,将展示包装的重点聚焦在视觉和规范的内容上,展示基本功虽然不会让人感觉很高级专业,但起码可以做到不负分,平添让人反感的要素。
最基础的结构如下:
- 项目介绍
- 功能模块
- 页面结构
- 角色介绍
- 规范说明
- 页面展示
今天收到的一个学员做一半的作品集初稿,正好可以作为最入门的作品集制作模式,和上面的案例做对比:



所以,如果两份摆在一起,你觉得你自己更中意哪一份?

结尾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专业UI设计师的评判标准是做项目的能力,设计、视觉仅仅是最初级的一环。做项目不是把页面堆出来就完事,而是经过有效的前期分析产生设计思路,再跟着目标完成后续的页面。
这当中要经过很多复杂的思考、取舍和抽象思维的应用,而这些东西都是靠机械思维无法取代的。很多人纠结于 AI 绘图会不会取代UI设计师,要点就在这里,这些东西是无法被机械化思维取代的,AI 的发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从繁琐、底层的视觉工作中解放,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到项目的完善中。
所以,一定要系统的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B端项目能力,而不是只盯着作品集看,本末倒置。
恰个饭:如果想要系统学习和快速提升的话,就可以加入我们下一期的B端实战班课程。

我们下篇……
哦等等,文案虽然重要,但是作品集制作和输出能力同样也重要,我们在周天晚 8:00 会有一节作品集的设计公开课,会用上面的案例做一次优化,分享设计的思路和流程。
直播预约已开启,别忘记周日晚上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