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之旅》的背后,是越来越不纯粹的新海诚


新海诚越来越不纯粹了。他希望在《铃芽之旅》这一新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元素,运用更巧妙的叙事手法,讲述一个更真实的故事。他做到了,但我心情复杂。上周五从影院出来,我感觉自己像吃了九转大肠——看不懂!不是不懂剧情,而是不知道新海诚为何要这样安排。

亦或者,我对《铃芽之旅》和新海诚有误解——我意识到这件事,是在和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那么接下来,我想从三个角度,向你分享我是怎样解读《铃芽之旅》的,以及我怎样误解《铃芽之旅》的。

(温馨提示:后有剧透,谨慎阅读)

01
讨论故事
一个我追你,你追他的圈套

我误解《铃芽之旅》,还得“怪罪”于新海诚,他在剧中设置的“圈套”或者误解太多。《铃芽之旅》的故事不复杂,以“东京”为分界线,前半段是铃芽和凳子追着白猫,关上四座城市的灾厄之门的冒险;后半段是铃芽在众人的帮助下,关上自己的往门。《铃芽之旅》复杂的是人物,其中最复杂的,是白猫“大臣”,也是故事的起因和终结。

“大臣”是谁?是被铃芽拔出来并得到救助的镇灾石。铃芽是谁?一个喜欢男主草太小帅并且想要找小帅的纯情女高中生。草太是谁?是三脚椅子,是帅哥,是“闭门师”。白猫要跑,草太要追,铃芽紧追。铃芽追男主,是草太被“大臣”变成了三角凳,想要“大臣”恢复男主;草太追“大臣”,是他要抓“大臣”回去守门,是作为“闭门师”的职责;那“大臣”为何要跑?
这就是第一个“圈套”。故事前半段,我们认为的“大臣”,是打开一路灾厄之门的坏蛋,是一个喜欢铃芽到极点的自私鬼,从九州到关东,他的恶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大臣”是想引导铃芽关上她小时候误闯的“常世”。铃芽小时候能够进入只有死人进入的“常世”,是因为她是“3·11”的幸存者,而她的母亲,她的家乡却永远离开了她。如果不是姨妈将她从废墟救出并抚养她长大,可能她也永远留在那一天。
人之死,何须是肉体?
话说回来,“大臣”愿意引导铃芽,是因为他是神明,被铃芽救助,能被铃芽准确观测。“大臣”对铃芽的情感,像顽童对妈妈的依恋。当铃芽接纳他时,精神饱满;当铃芽讨厌他时,虚弱萎靡。他同时作为神明,镇灾也要抚民,引导铃芽也是他的责任。

第二个“圈套”设在草太与“大臣”之间。“大臣”将他变成三角凳,是要达成一个轮回。有一镜头请大家回忆,那就是铃芽在四国,新海诚特意给石蒜特写。石蒜,又称为彼岸花,往往与生死相关,代表悲惨的爱情,同时又暗示轮回。插一句,这里也是误解,新海诚很少写悲惨的爱情嘛。回过头来,我们知道,三角凳是铃芽母亲留给铃芽的礼物,经历“3·11”丢失。能够回到铃芽手中,是大铃芽在常世给了小铃芽,并不断往复。作为母亲的遗物,自然,“大臣”选择它作为寄托,同时也要想办法让铃芽将这个寄托带到“常世”。草太这个工具人再合适不过了。让草太成为要石,我推测是“大臣”想加强铃芽对椅子的情感。

第三个“圈套”设在铃芽和草太之间,或者说是我们对铃芽怎样看草太这件事上。新海诚在开头用镜头故意误导我们,以为铃芽是“颜狗”或者“恋爱脑”。其实,铃芽追草太是一种熟悉感——男主女主一同进入过往世,小铃芽在“常世”见过现在的草太。
目前,我解开了一组圈套,是男主女主之间的“圈套”。可是,还有一个人物我们没有提及。这个人物是抚养铃芽到大的姨妈。


02
讨论情感
爱情?or亲情?

姨妈因为要抚养铃芽,至今不敢谈恋爱,但她对铃芽的爱,胜似甚至超越母亲。这一点,铃芽并非不知道,也正因为知道,铃芽才认为自己是姨妈的“拖油瓶”。同时,由于长期的生活,铃芽像其他孩子一样对姨妈的爱习以为常。这样的矛盾造成了铃芽因为要“关门”忘记给姨妈提前打招呼,或者她知道姨妈担心自己,却觉得这样的爱太沉重了,像个叛逆的孩子。她们二者的矛盾在左大臣的附身下彻底爆发,同时也彻底和解。姨妈爱铃芽不必言说——她想要拂去铃芽失母的伤痛,也是拂去自己失去姐姐的伤痛。她们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被意象和镜头表达——那就是左大臣和大臣之间的关系。

当然,基友和草太之间的误解大抵如此,五万元只是借口。姨妈和基友是站在男女主身后的人,他们是伟大的人。

我们更要关心铃芽的情感表露,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情感线。对此,我们把握两件事。一是铃芽喜欢草太。一开始是出于好奇,后来在旅行过程中渐生好感(要归功于路人对铃芽的好),直到男主在东京成为镇物,铃芽想要救出男主,女主对男主感情达到高潮。二是铃芽对待自己。正如前文所说,铃芽在“3·11”失去了她的母亲和家,悲痛不言而喻。这种悲痛化作麻木,将自己的生死度外,这一点在铃芽和草太爷爷的对话中有体现。她感激自己的姨妈,也心有内疚,这一内疚的根源也是“3·11”。“3·11”何止是铃芽的心痛?太多的人因为“3·11”失去了家门,他们心中的那扇门也难以关闭——他们的门里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美丽的草原,那里时间静止,象征过去的美好已然逝去;一个世界是断壁残垣,那里的时间运动,象征着“3·11”的痛仍在继续。谁来关上这扇门?
かけまくもかしこき、
日不見(ひみず)の神よ。
遠(とお)つ御祖(みおや)の産土(うぶすな)よ。
久しく拝領つかまつったこの山河(やまかわ)、
かしこみかしこみ、
謹んでお返し申す。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片中缺乏对姨妈陪伴小铃芽的直接描写,新海诚想要表达的亲情没有完全感染我;爱情要素也不是新海诚想要写的重点,直接表现就是对男主的刻画不是很深刻,特别是后半段故事男主几乎没有参与感,可为了票房肯定得有,这导致东京之后的剧情表现不算太好。


03
讨论主旨
关闭那扇门

《铃芽之旅》的门,可以理解成家门,可以理解成心门,可以理解成穿越门,但无论理解成什么,这扇门都是我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沟通渠道。这扇门不属于任何的屋子,却装下了一个家。可终究,家也会随时因为天灾人祸被摧毁,看似安心实则危险。逃脱危险的办法,只有从门里出来,未来终究属于外面的世界。可是,那些受灾者平日里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不同,灾害过后他们也过着平凡的日子,实际如此吗?这是我们大众对他们的误解。
新海诚正想用这扇门抚慰“3·11”还有受过其他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们,也希望我们这些没有相似经历的人更加深刻的理解灾害。新海诚想要写“3·11”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都有暗含“3·11”的要素。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此意。这一次,他选择直面“3·11”,需要很大的决心——一方面,他要展现灾害,向世人展现日常是可贵的;另一方面,不能过分强调灾害,从而伤害那些受灾者;更重要的,是抚慰受灾者,希望他们能走出阴霾,面对明天。这三点,新海诚做到了。

也正因为新海诚他做到了,他就不再纯粹。就像一个大厨,单纯的爱情甜菜觉得太甜,加点苦的灾难;灾难太苦了,放点咸的亲情引甜;哎呀!我只是单纯想做咸味,那就添水冲淡爱情的甜;不行,没有甜味客人会少,那再加点糖吧;哦,还得升华一下吧,加点味精。
这盘菜是什么味道啊?!
当然,这样的比喻也是我给出的误解——毕竟新海诚这样加料的目的,就是用误解转移我们的注意,希望我们不要过分解读灾难嘛。


总得来说,一方面,我很喜欢《铃芽之旅》所探讨的主旨,灾难和明天我们永不知道哪一个先来,珍惜今天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新海诚此次尝试无疑在为未来的作品奠基。同时,误解是《铃芽之旅》最重要的笔法,通过误解制造戏剧冲突,制造悬念,更主要的是用误解尽力抹去“3·11”本身的伤痛。另一方面,《铃芽之旅》重爱情的思路束缚了这部作品的上限,外加篇幅较短后期剧情俗套,部分人物刻画力度不够,影响了观众的观感,也影响了作品本身的美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