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巡仅仅是为了猎杀巡洋舰?可笑!

不知何时,中文军事圈就流传着一个说法,战巡很鶸鸡,上不了战列线,只是造来专职猎杀巡洋舰的,根本没有建造的必要。
实际上,这是极为可笑的言论。
早在20世纪初头,1905年1月英国海军部应费舍尔之请召集的战舰设计会议的记录上,就已提出被后世称为战列巡洋舰的新式装甲巡洋舰,实际上是一种高速战列舰。如若有人觉得自己比一手创造了无畏舰和开创战巡先河的费舍尔更有资格定义战巡的定位,那可真是笑掉大牙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战巡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为了上战列线,以敌方主力舰作为目标的。(当然按费舍尔自身的理论,战巡通过合理的调度将完全代替战列舰成为主力,彻底将战列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以一位前辈的话说,就是“战列舰的作用是在战列线上集中火力,而战巡的作用是把火力带到需要的地方去。”实际上,在装巡的时代,装巡就有着加入战列线战斗的职能,这在日俄战争中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战巡作为装巡某种意义上的延续(当然实际问题复杂的多)以及猎手,什么可能开历史倒车退出战列线呢?
很多人对一战战巡的防护诟病不已,还以日德兰中英国战巡队的表现以偏概全,认定为是战巡无用的证明以此得出战巡不如高速战列舰的结论。然而除开战巡队本身的临场指挥和自身操作问题,战巡队一直在与舍尔的舰队激烈交锋,大舰队的那些战列舰们却在后面尸位素餐,是谁沉没的可能性大一些呢?更别提一战炮弹相较与后来者和期望并不那么尽如人意。而且前文就已经提到,战巡实质上和高速战列舰没有差别,一战战巡的防护,不过是由于科技限制所做的妥协,在一战的科技下,想要航速就不能有装甲,要是想要兼顾两者且成本尺寸可控只能造出QE这种在战列舰队中嫌太快又跟不上战巡队的不上不下的尴尬产物,况且本身RN一战那一批9寸主装的战巡的防护在一战环境下并不算差,一战战巡的损失主要在于水平防护和防殉爆措施的缺失,但是同时期的战列舰就好到哪里去了吗?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动力系统的长足进步,战巡自然用不着牺牲装甲来换取速度。20年代新造舰包括胡德,由于排水量的彻底放开,设计师们自然可以放开手脚,不必被舰体尺寸和成本所制约,建造真正火力航速与防护相对平衡的战舰。
就以八八舰队为例,战列舰加贺,主装甲带279㎜/15°,主水***+38+38㎜(动力舱段);而作为战巡的十三号战巡,却有着330㎜/15°的主装甲带,127㎜的主水平防护。同时,作为战巡的天城和作为高速战列舰的纪伊之间,舰体的差异以英寸记,主装家带厚度差距只有1.5寸,航速差距只有0.25节,到了拥有11inch主装和4inch主水平的天城修正案,可以说,战巡和高速战列舰之间已经完全是一个是叫汤圆还是元宵的扯皮问题了。同样,十三号战巡的防护远好于高速战列舰纪伊,火力方面拥有8门460㎜炮的十三号战巡也明显优于10门410炮的纪伊,同时期战巡绝对打不过高速战列舰是纯粹的谬论。


回到一个根本问题上来,为什么要建造战巡?按照费舍尔的原教旨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省钱,毕竟20世纪初头,雷击舰开始兴起,那些原教旨决战主义的战列舰,开始越发变得脆弱,没有一套完整的决战体系,极难发挥出战力,而战巡就不一样了,她拥有航速,一下免除了原教旨战列舰面临的苦恼,她可以轻易的选择交战主动权,面对雷击舰这些威胁,她也大可以不被束缚住手脚,(有意思的是,费舍尔一开始有着类似航速是最好的TDS之类的想法)对建造一大群屏卫舰扫除雷击舰的威胁并创造决战机会的要求也远没有那么高。按费舍尔的理论,其实根本不需要造战列舰,纯战巡连同驱逐舰和潜艇组成的flotilla就可以满足一切需求,战巡能够完成一切战列舰能完成的任务,还有战列舰所不能完成的诸如反破交猎杀对方的巡洋舰之类的任务,flotilla则负责港口和重要节点的防卫,弥补出击的战巡的空缺,这便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根本不需要建造昂贵又难以发挥战力的战列舰。(总有人认为造战巡性价比极低,远不如造专门的巡洋舰杀手,然而殊不知真正的巡洋舰杀手才是最没有性价比的)当然,我们不必像费舍尔一般激进,但航速带来的价值,绝对是不可忽略的。
可以说,航速让战巡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无比灵活,由于她的航速,侦查前卫,反破交,撕开对方屏卫舰的缺口,以及主力决战都可以一手包办。同样是八八舰队计划中,除开最开始的长门陆奥加贺土佐之外,12条,3/4的主力舰全部是高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航速带来的价值,和各国对航速价值的日加重视。至于为什么30年代及之后都没有新战巡了,也很简单,因为各国海军都看透了费舍尔的用意,清楚战巡的定位,战巡=高速战列舰,也就不需要陪他玩他的文字游戏了。





而战巡只能拿来猎杀巡洋舰的谬论,前文就已反驳过,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军队能抓小偷,军队就是来抓小偷的吗?
不少与海军相关游戏中,制作方都望文生义(这也是我认为日语翻译巡洋战舰好于直译战列巡洋舰的原因),将战巡归类为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的舰种,有些甚至把战巡当成了一个垃圾筐,什么都往里装,甚至于连CB这一完全不同定位的舰种都包含在内,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然而很多人对海军感兴趣却只是纯粹的gamtorian,将游戏中对战巡的定义奉为圭臬而对各国海军的专业定义当耳旁风,这才是最令人无语的。(有意思的是,牛津词典中对battlecruiser的定义也是“过去的一种军舰,比战列舰小而快”,可见隔行如隔山,非专业海军学者是很容易犯类似错误的)


如果对海军历史感兴趣,想要对此多加了解,就应该耐心地阅览与此相关的各种资料,而不是人云亦云,奋其私智。如果想要评价一个设计,就应该将设计背景,设计目标和海军战略合起来看待,瞻前顾后,而不是以偏概全。战巡的诞生和她在海军战略中的地位,本身便是个极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清楚的,皇家海军20世纪初的财政危机,雷击舰的日渐崛起,武备的日益演进和费舍尔自身的战略都成为了此事的催化剂。如果简单的以猎杀巡洋舰来解释,可就完全是令人捧腹了。
参考资料:
西洋前辈在战列舰吧的三个主题贴
http://tieba.baidu.com/p/5468091677?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0.3.8.0&st=1564193797&unique=8FCF03C2FF38F776977022165580E704
http://tieba.baidu.com/p/5095470488?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0.3.8.0&st=1564194380&unique=A8DAD651782555B5BF60ED2180EEA11B
http://tieba.baidu.com/p/5451426954?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0.3.8.0&st=1564194440&unique=1C3EDFA166CC1A67B68F4521B56BFB24
石桥孝夫
《図解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戰舰●巡洋戰舰》
平贺让纪念站 《Records by Admiral of the Fleet Lord Fis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