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那些事儿(南明简史2)

潞王投降之后清军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削发令,随即渐江各地发生起义,由于当时周边的藩王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张国维、钱肃乐、李长祥等浙东武将便迎立还没跑到鲁王朱以海就在绍兴监国位,史称“鲁王监国”。并在方国安等人的支持下延钱塘江建立防线。 (与此同时在福建)弘光朝廷灭亡后浙江地区的藩王降的降、走的走,而唐王朱聿键就是从浙江南逃福建的。由于在半路上听说潞王以降,于是被郑芝龙、黄道周等拥立为帝,以天兴府(福州)为行在,改年号“隆武”,是为“南明绍宗”。由于通讯问题浙江没有通知到位,所以在其登基四十余天后鲁王监国。一开始隆武帝诚意满满想要招安浙东武装,又因为张国维等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拒绝了,最终爆发了冲突,史称“唐鲁之争”。而此时的清军正忙着平定由“削发令”引发的判乱无暇南顾,所以南明朝廷又错失一次良机。
“唐鲁之争”后鲁王实力大减,清军平定判乱随即南下突破了钱塘江防线,鲁王逃亡海上;而此时的隆武政权一直在三面受困的境地,一受制郑氏家族,二要防鲁王军队,三则有李成栋率领的清军节节逼近。吉安失陷,赣南告急。不久重镇赣州又被攻破。各处咽喉要地,接连落入清朝手中。而隆武政权中派系林立,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拥兵自重。总领大军的郑芝龙只想割据一方。皇帝只是个招牌,无奈之下,隆武帝声言要亲自北伐,以挽颓势。而明朝老臣黄道周看不惯这些人向隆武帝表示要先于皇帝北上抗清。然后呢,他就带着少数部队出仙霞关,兵败被俘了,不久被杀。隆武帝再也不顾郑氏阻拦,携数千明兵“御驾亲征”从福州抵达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但郑芝龙早已暗中与清兵约降,福建各关隘均无人把守。郑成功则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李成栋的清军在浙江等地一路大胜,先后攻下绍兴、东阳、金华、平州,很快攻陷郑鸿逵守军千余的仙霞关,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隆武皇帝下落不明,有人说被俘身亡,有人说自刎而亡,也人有说死的是替身,本人出家了,反正南明最英明的雄主就这么没了。【定时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