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肝日:这几类高危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2023年3月18日,我们迎来了第23个全国爱肝日。全国爱肝日(National Protect Liver Day,NPLD)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情景下,为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自2001年起,全国各地有关机构、医院、学校每年在这一天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肝科普公益宣传活动。

近年来,我国乙肝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显著降低。乙肝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程,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部分患者能够实现功能性治愈。然而,乙肝及相关肝病至今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患者人群基数大,诊断率、治疗率不高,“治存量”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约40万例,大部分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

那么如何预防乙肝?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有效、直接的方法。
为了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我国实施了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新生儿出生后需要立即接种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以我国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中,将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放在了出生后24小时内。通过及早接种,尽早产生保护性抗体。新生儿是疫苗接种主要的目标人群,其次是婴幼儿和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除此以外,乙肝的高危人群也是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
这几类高危人群,建议接种
1.新生儿婴幼儿;
2.15岁以下未接种过疫苗;
3.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4.有多个性伴侣;
5.幼儿园工作人员;
6.经常接触血液的病人、医生和护士;
7.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8.静脉注射毒品人群;

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大多数成年人表现为急性肝炎,通常是可以自愈的。
如果儿童期受到感染就很容易发展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或是长期携带状态,这意味着病毒与肝细胞长期共存,需要定期复查相关的指标。
因此在疾病发展之前做好预防和筛查,不管对身体健康还是患病后的经济付出,都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