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冷战苏联进口粮食主要是因为发展畜牧业

2023-09-01 18:02 作者:akzdbq  | 我要投稿

近二十多年来,苏联粮食生产虽有较大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也由1961-1965年平均585公斤提高到1976-1980年的789公斤,但至今苏联的粮食供应仍相当紧张,七十年代初以来,粮食进口量逐年增长。


苏联粮食供应紧张不等于口粮供应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畜牧业的发展,对饲料粮的需求大大增加而造成的。近三十年来,随着苏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制品的消费量较过去减少,肉、奶类食品的消费量则有较大增加。目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口粮只有140多公斤(成品粮),比1950年减少了30公斤,而肉类的消费量则由1950年的25公斤增至1980年的58公斤,奶类消费量从72公斤增至314公斤。食物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苏联的口粮问题已经解决,需要提供愈来愈多的肉、奶和蛋类。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并相应地增加饲料粮的供应量。苏联的饲料粮有玉米、大麦、燕麦、黍、高粱、粮豆类作物等,据报道,增产一吨肉类约需8吨饲料粮。近十多年来,苏联的畜牧业发展较快,牲畜头数有了较大增长,因而对饲料粮的需求也大为增加,但饲料粮的供应却满足不了畜牧业的需要,加上饲料作物、饲草供应不足,配合饲料工业发展缓慢等原因,加重了饲料粮供应的紧张局面。


六十年代中以来,全苏的粮食消费量中,种籽需2400万吨-2600万吨,工业用粮约300万吨,口粮4400万吨-4600万吨(折成原粮),这三项基本上变化不大,只有饲料用粮增加较快,从1965年的6530万吨,增至七十年代初的1亿吨,1979年达1.47亿吨(据苏联公布的数字),加上损耗在内,全年粮食消费量为2.2亿吨-2.3亿吨(另有国家储备粮2500万吨-3000万吨),而苏联七十年代仅有三年粮食产量超过2亿吨,1976-1980年平均粮食产量也只有2.05亿吨,入不敷出。由此可见,苏联粮食的供应状况,直接以饲料用粮的多寡为转移,进而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速度。


由于苏联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不很有利,特别是经常性的干旱,使得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在歉收年份,饲料用粮严重不足,往往导致大量牲畜死亡,其中尤以猪的头数减少最为明显。1963年,粮食比上一年减产23.9%,苏联当局被迫大量屠宰牲畜,使猪的头数减少2900多万头,以后用了八年时间才恢复到1963年的水平。1975年粮食歉收,使得下一年的肉、奶、蛋等畜产品产量均行下降,猪头数减少1440万头,直到1978年初才有所回升。1979年粮食又严重歉收,1980年猪的存栏头数比上一年减少了30万头,肉类、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下降2%和2.7%,降至1975年的水平。因此粮食减产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为了弥补国内粮食歉收而造成的饲料严重短缺,以及进行粮食储备,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粮食。


历史上,苏联曾是一个传统的粮食出口国,但是从1963年粮食歉收后,1964年首次入超。1972年以来,苏联粮食进口量激增,而且无论歉年丰年都要进口较多的粮食。据统计,1972-1980年期间,苏联粮食总进口量高达17645万吨,平均每年进口1961万吨,进口量占该时期平均年消费量的9.3%,净进口量达14169万吨,平均每年净进口1574万吨,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加。1980年进口量达3123万吨,占该年度全世界粮食总出口量的14%。1981年粮食进口量更高达430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并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苏联进口的粮食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四大产粮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主要是玉米,1978-1979年平均,进口玉米1377万吨,占粮食进口量的一半以上,小麦986万吨,占39%。此外还有少量大麦、稻谷和黑麦。1980年进口量则以小麦为主,其次才是玉米。苏联少部分供出口的粮食主要输往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出口的粮食主要是小麦。


据苏联学者估计,为了满足苏联国内对粮食的全部需要,包括畜牧业的需要,按人口平均必须至少生产一吨粮食。然而,由于苏联农田基本建设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投资虽较大,但因经营管理上的弊病,投资效果越来越差等原因,苏联粮食生产短期内很难有飞跃的发展。为了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储备等,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苏联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


苏联历年粮食进出口数量 单位:万吨


年份   进口     出口


1913   40        910


1940   8.6       120


1950   20.7      290


1955   30.6      370


1960   24         680


1961   67.9      750


1962   4.6        780


1963   310.3    630


1964   728.7    350


1965   637.5    430


1966   774.6    360


1967   218.5    628.4


1968   160.6    540.6


1969   63.9      720.5


1970   215.9    570


1971   350       860


1972   1550      456


1973   2390      485


1974   713        702.9


1975   1590.9   357.8


1976    2063.3  146.8


1977   1181.2    467.6


1978   2349       245.5


1979   2685       388.3


1980   3123       227.7


苏联农业问题简单说就是周期问题。苏联的气候,决定了其粮食产量必然是波动起伏的。而苏联的畜牧业是以粮食的波峰产量确定的规模,所以到了波谷的时候,当然就得大量进口粮食来喂牲口。所以苏联的农业越发达,等到了必然来到的歉收年,需要进口的粮食就越多。最大限度发展畜牧业,满足人民吃肉(按照苏联制定的“科学饮食标准”,人均肉类消费标准超过多数发达国家)是政治正确。歉收时进口饲料总比进口肉类节约外汇。


参考资料:《苏联农业地理》

冷战苏联进口粮食主要是因为发展畜牧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