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常笔记(28)

2023-06-21 19:04 作者:Amadeus-Hikari  | 我要投稿

1.看了《背德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完全丧失了自己去写东西的想法,为什么我要去创造那些垃圾......不过话说回来,我之前写东西,是按照一件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去写,做完了A,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B和C......这种。然而在一些作品中,虽说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在讲故事,它们叙述的是一个个场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其中的区别,可能是对每个场景的详略描述不一样,可能是时间跨度不一样:我经常用大段文字叙述几天的事情,它们却叙述几年、几十年,也可能是作者和读者的身份不同导致认知不一样......此外,总感觉自己读过的法国作品中,文字大多优美(《茫茫黑夜漫游》除外),虽然读的都是翻译后的版本,但看它们形容的那些东西就能感受到这种美,所以没读原作并不完全是障碍。

最近写作的时候参照了这篇小说的一些描写。


2.久闻劳伦斯大名,家里也有一本假期时没来得及读的《虹》,翻开了他的《儿子与情人》,只看了几个场景,便觉得他对现实的把握、对一些文字的运用真的是太美妙了。

想想未来,她的生活前景使她觉得仿佛被活埋在了地里。

什么叫力透纸背啊!这只是简单举一句话作为例子,在他的文字中,每段都能发现很多东西。这也是因为自己在写作所以才能发现,有些地方竟然还能这么写——所以感觉写作的同时,鉴赏力也随之提升。

对1.中提出的困惑,总觉得理解起来清晰一些了。这些作品经常用几万字就叙述好几年的时间跨度,有很多个场景,但对每一个场景的描写字数都没有那么多(比如上万字细致去描写一个小场景),可这并不是说它不细致,而是对于将所需要的东西全部表达出来,不需要那么多文字。如果写太细了,很多地方价值实在有限(最近我写东西时也有这种感觉),去写人们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的分析、感想、心态,可能意义并没有那么大。当然,创作也不存在绝对的东西,并不是说细就一定是错的,而是能否在细的同时保证丰富性,在丰富性的同时保证深刻性(对人心理的把握等等)。将一天内从早到晚都叙述一遍,是依照时间,而只挑重要的场景,是依照因果。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读书偏快的那种,但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不得不停下来,因为写得太好了,它迫使我去停下来去体会、去回味......

真的写得太好了......



3.摘一段小泽征尔和村上春树的对话




一些轻小说,以及gal中的文字(因为文本框大小限制),每段的内容都只有一两句话,这样读起来总觉得很割裂很生硬,有一种十分不顺畅、经常被打断的感觉。

对“节奏感”这个概念,总觉得可以模糊理解在说什么,却又无法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之后又看了一篇自己比较喜欢的同人,段落分的很多很散,却并没有太多的割裂感,于是认识到了,分段虽然会影响节奏感,但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更多还是对文字本身的应用、对细节的把握。

不知道我最近在写的作品节奏感怎么样。


4.最近吃饭时在看电视剧《贞观之治》,不从如何表达,仅从表达了什么的角度说,相比《大明王朝》,更喜欢这部一些,因为它很多剧情都是站在政治制度的角度,站在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角度,更高屋建瓴一些。大明王朝则有些类似于亚当斯密那种,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看了《鬼灭》动画,之前也看过漫画,无一郎的故事说感人也确实感人,但一部作品里全是这样的回忆,以一个比较高级的审美要求来看,实在是太过滥情了。但不能怪作者,因为他们只是想让作品变得更精彩一些。


5.心血来潮,在听贝多芬早期的奏鸣曲。它们明明是很优秀的、充满巧思和创新的作品,但因为贝多芬本人也一直在进步,所以如果时间有限,还是更希望去听他的晚期作品——这样总觉得很不公平......同样,读完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和《远大前程》后我就暂时对狄更斯失去兴趣了,但他其他的作品肯定也十分了不起(尽管不如那两部)。这个角度讲,总觉得这些作品有点可怜,又或者说可怜的不是作品,而是拥有这种心态的我。

还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好啊!


6.疲惫的时候读了读自己过去的文字,在那篇帆波同人中,果然还是最喜欢第10章,读到很多地方时我都会哑然失笑,葵和彩羽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我也十分喜欢。虽说最近在修改它,也有绝对把握新版比原版好了数个等级,可如果以后自己疲惫的时候,真的会去读自己这个再修改版吗?不过话说回来,那篇同人中我反复阅读的也只有第10章罢了。

又读了读自己写过的那部长篇原创,或许对文字、人物、情节的应用都很幼稚,但一些场景我觉得很有趣,也非常喜欢“被神爱着的孩子”这个说法,更重要的是,我从文字中窥探到了一种“氛围感”,第一章是一切的开始,却又有一种走向终焉的宿命感。第二章整体的气氛像夕阳,有一些阳光,但总得来说还是苍茫的暮色。第三章能感受到男主日渐走向绝望,第四章整体氛围都很压抑......但还是遗憾自己写得不够好。


7.看了《唐璜》,高中历史课学到他时,女生们见到他照片集体惊呼好帅(笑)。翻译过来的诗歌也许会损失很多魅力,很喜欢拜伦对唐璜第二段爱情的描写,希望我也能写出这么美的爱情场景。

说起来,这种对以往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人物的二次创作,是否在广义上也可以称之为同人呢(笑)


8.看来好作品和一般作品的区别真的是太大了,看了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动画cp分析视频,那个up主眼中叹为观止的情感刻画在我看来只觉得无比平常......


9.看了《伍尔夫阅读课》,里面说奥斯汀描写的东西是永恒的,很感同身受。


10.要做的事情好多:学习(& 写论文)、读小说、写小说、练钢琴、学德语、玩一会儿游戏,以及这些事情中途摸摸鱼......要不是后遗症还没好,还要多加一项运动时间......

完全协调不过来的感觉,想要六点起,身体却又不允许。


书没看几本,竟然写了这么多条- -


日常笔记(2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