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观猴戏(二)

2018-11-17 23:14 作者:东部曙光  | 我要投稿

上回书是用的“人猴之争”的相互融合结的尾,我想这次可以先说说猴戏名家能有哪些,介绍起来也方便。也对上六老师那番“舞台上的猴戏谁也演不过”的“高论”。这也就是看有影响力的开山老人都死绝了,小辈又不怎么争气。加上戏曲行式微没法和她计较,计较了也没有传声筒进行炒作宣传。那是!论这一点哪能比上猴年的您老人家。所以在b站这个年轻人扎堆的地方,尽管京剧也不怎么兴盛,我愿意做第一个传声筒,给淹没在艺术历史大潮中的各路英雄好汉喝喝号!我也不像那些营销号那么下作借题发挥,我都尽量不贴您的视频动态,只在每一贴开头结尾提提醒,让大家知道针对的对象是谁。我保证不人身攻击,只是把别的艺术家的作品贴上来对比一下。谁好谁坏大家心里自有公论,我也相信能有兴趣看我帖子的艺术鉴赏力还是可以的。就是这样!

董文华《闹天宫》

如果从京剧近代史来说,第一个能叫上号的猴戏演员应该就是外号“杨猴子”的杨月楼,按说应该他的年代应该是前清的时候了。他是伺候慈禧太后的“御戏子”,正式名称就是“内廷供奉”。那个年代只要在京城有一号的戏子们大多都是内廷供奉,即使当时不是也是曾经做过。他就是猴戏出的名,他在京城扬名的绝活现在听起来都不可思议:能够连续不停翻一百零八个跟头!加上他技艺精湛,很快就成了北京梨园的一号人物。但是关于他最出名的还不是他的艺术,而是一桩公案。熟悉晚清历史的大都知道晚清有“四大奇案之说”,他老人家就占了一桩“杨月楼结婚案”。

说起这案子其实很窝心,也不涉及太多文章主题,我三言两语说一下:当时杨月楼名满京沪两地,当时他正在上海搭班演出,在他的看戏粉丝群里就有一个韦姓的年轻女子,名字好像叫阿宝,父亲是广东富商,就留下他和母亲在上海居住。韦小姐因为太喜欢杨月楼爱的死去活来,就放出话去非他不嫁!母亲也是一时没想太多,为了让女儿开心居然答应了!杨月楼那边也稀里糊涂应下了。就在情况看似大好时就出了事了:韦小姐的伯父当时也在上海做生意,知道自己侄女居然与戏子通婚觉着丢人。因为历来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认知,戏子都比普通人矮一头,是“下九流”,戏子们都是入“贱籍”,只允许梨园界内部通婚不允许与外界接触。(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会想办法在后面解释,曾经解释过一回但叫破站封了,说里面有脏东西。各位也大概能猜出来为什么了)虽然当时朝廷已经不怎么管了,上海开埠早,风气开放,当地也没有太鄙视这个阶层的意思,但当时这种宗族势力不同,规矩大,说什么也要告杨月楼一状,说他“诱拐良家女子”。声势不小,还纠集了广东会馆当时所有在沪的同乡商人一起告上上海县。上海县台也是个老酸腐,也是看不起伶人,就先把人押起来了。不过事情总是有转机的:当时他粉丝群里还有一位杨老板的超级迷妹,是为风尘女子,但是侠肝义胆,得知杨月楼身陷囹圄,就狠下决心,居然自卖自身,花着卖身的大价钱替杨月楼上下打点(这事后来郭德纲拍电视剧《窦天宝传奇》时借鉴了其中情节)名副其实的"江湖儿女多仗义,江湖倒了江湖帮扶",关键是多亏慈禧太后爱听他的戏,管事太监为了给她老人家取乐,就帮杨月楼说了一句话,就这一句话可是救了老杨先生的命了!而可怜的韦小姐,居然被家里人“集体驱逐”,就因为与戏子有沾染让家里人送到官府“官卖”!据说她爸爸还同意了!万恶的旧社会,恶心!

从那以后杨月楼死心唱了一辈子戏再也不做他想,一代猴戏大王也就这么郁闷一辈子。

李少春《闹天宫》

这是第一代京城猴戏大家杨月楼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后世民国时期南方还出了一个不世出的神仙一样的京剧大拿,就是号称“江南伶王”的小杨月楼,这位爷除了和杨月楼名字中有一样的字外什么关系都没有!小杨月楼主攻旦角,但他生旦皆能,文武不挡,曾经最牛的时期在一出戏里能连续来老生,武生,小生,花旦“一赶四”,这几个行当哪个还都不挨着。打起武戏不让专业武行,人称“强盗花旦”。他是京剧界最早带团出国演出的伶人,上回书末尾的郑法祥先生就是跟他一起出国露的能耐,比梅兰芳先生都早!此外他还是一位很牛的京剧改革创新派,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京剧比基尼”人家早八十年前就玩过了。演《封神榜》中的妲己时当台随舞步一层层脱衣以示其妖媚动人,大有外国名剧《莎乐美》中“七纱舞”惊天之美。一时惊动沪上。所以京剧不是不敢玩,只是一些后辈们只往前看的太深,而且守旧也守不到点上,创新也就知道弄点不合实际的东西。就像形意拳大家尚云祥曾经有个徒弟问他“听说您有功夫会飞是吗”,尚云祥回了一句“你是不是人,是人就练点人的东西”。这个也同理,是人就弄点人的东西给人看,弄出一堆所谓的高大上谁也睁不开眼睛。人性,人性才是重要的!

《封神榜》小杨月楼饰演妲己,人家可是男的,别想歪了
小杨月楼饰演妲己,两图的纣王都是由海派花脸名家董志扬扮演。化妆与传统的脸谱不同,不单纯用油彩,而是为了突出纣王面部凶恶特征带面具式的“假脸子”,比如假下巴假鼻子,不戴髯口而是粘假胡子,开一时风气之先河。现在演有关罗汉佛祖形象时还是会用这种方式化妆

扯的有点远了,拉回,继续猴戏名家录。

杨月楼是郁闷一辈子,但是他有个好儿子可是给他挣回来不少脸面,在梨园行拔了头筹,算是鳌里夺尊的这么一位天才。他就是被誉为“国剧宗师”的杨派武生创始人,杨小楼。

杨小楼《九伐中原.坛山谷》饰演姜维

在北方的京剧梨园行的评判语境,对杨小楼的评价可以这么说:无论用多少溢美之词去形容都不不为过。因为他是给北方京剧武生行当了了四十多年掌门的一代宗师。北方他这个辈分之后的武生从业者无论是宗哪一派都要或多或少有杨派的影子;而进了杨派门的后生更是以“有杨小楼的当年神韵”为至高评价。杨小楼那就是武生行的一尊神!

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从业经历:杨小楼从一开始就是接受最正统的梨园教育,这不仅在于他的出身,而且还有学习环境的关系。他去的科班是教出了京剧行一班祖宗还有祖宗的祖宗们的“小荣椿”科班,以春字排名论辈(尚小云后来散家财自组了荣春社科班名字和这个很像,但和这个要有区别别混了)他这一科教出来无数光芒四射的大师级人物,比如:程继先,科班艺名程春德,当代小生行的祖师爷爷;谭小培,科班艺名谭春富,谭鑫培之子,谭富英之父,谭门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叶春善,这位艺术成就上没那几位高,但他对京剧的贡献比那几位高出好多,因为他是天下第一科班“富连成”的创始人!无数京剧界的宗师和划时代人物都出自他的班社;再有就是科班艺名杨春圃的杨小楼了。他在科班里接受的和近一百年的京剧教育大相径庭,是由昆曲发源,传承自徽班的最传统的京剧教育方式。也就是用至少二十出昆腔戏打底(可培养者更是要至少四十出)去调养嗓音校正念字读音(这个最重要)练习身段(这也是为什么昆曲在京剧界如此重要。京剧形成初期就融合了昆曲中身段动作优美字音字韵严谨的优点,早期科班就用昆腔戏打底,有的在科班里学了好几年都没捞到学一出皮黄戏。也捞不到上台,就是为了给学员打好基础。后来在富连成兴盛的那个时代商业化程度极大,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演员演出挣钱,这套传统戏曲教育法才渐渐消失。不过后世京剧艺人都以会唱昆腔戏多唱昆腔戏为荣。)杨小楼本身就基础扎实,更可贵的是他后来的恩师,京剧武生行“开山祖”级别的人物俞菊笙,给他又往上长能耐长了一大截!虽说刚出科时因为自己身高和动作不灵敏的关系有过沉寂(京剧从业者理想身高在165至175cm中间,因为唱戏有厚底靴子,少则三寸多则一尺,身高太大容易头重脚轻没重心,杨小楼一米八大个,绝对是从业者的异类)但是等他一重新登台那个火的程度就四个字形容:有如神助。感觉都莫名其妙!再加上身旁亲友的帮助,比如谭鑫培(老谭是他父亲的拜把子兄弟,杨月楼临终前托孤给老谭,老谭就把杨小楼收为义子,还给了他谭家家里人的排行“嘉”字,所以杨小楼还有一个正经名字杨嘉训),老谭给他帮助很大,出道,包括教戏(他本人也是文武昆乱不挡)都给予干儿子最大帮助。才使他在艺业上迅速成长,终成一代宗师。北方武生行扛把子的金交椅他一直坐到死!

杨小楼《连环套》饰演黄天霸

杨小楼是武生全能型人才,长靠戏专精(《挑华车》),短打戏也有型(《恶虎村》),箭衣戏拽中带着大气(《艳阳楼》),勾脸戏威武中带着悲壮(《霸王别姬》)。特别是他的猴戏,可称当时一绝,他也因此被慈禧太后送了个“小杨猴子”的别称。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没能留下录像,剧照上来说他别的戏倒是留了一大堆,唯独没有这个猴戏(相当一段时间北方京剧正统看法瞧不起猴戏,认为这个不见什么能耐,还让人当猴看跌份儿)就连他留下的杨派孙悟空都没有什么继承,包括戏曲流程,场次安排,包括脸谱。照着杨派脸谱画的猴留下的影像都不用一个手都能点出来。我们也只能从这些影像里感受远古京剧那大气稳重的杨派猴戏了。

杨派猴戏脸谱,行内人称“七星八点一口钟”,适合杨小楼的嘬腮帮脸型,这张脸当代几乎绝迹
前几年去世的最后的”武生泰斗”(曹禺评价)王金璐爷爷曾在上世纪主演过一个叫做《武生泰斗》的电视剧,在这个戏里聚集了如徐帆邢岷山等相当一部分的当代明星(当年还是没毕业学生)还有朱旭(前不久也去世了,悼念)李丁等一帮话剧界电视界大拿。在这里他就展示了一把杨派的孙悟空是怎么个意思(王老一辈子自认杨派武生,当年拍戏时已过花甲之年,又因为腿腔歇了几十年。五十多岁重新下挂找功,练出一双铁腿盖世无双,是京剧武行的著名的常青树)
王金璐老剧照
故宫畅音阁,皇家专用戏台。是在故宫里唯三的戏台中最大最气派的一个。阁分三层,有天井贯通,并且为了演神怪剧设有机关:顶层有巨型绞盘,可以方便演员演“腾云驾雾”场景,底层有用水控制的升降台,方便演神怪角色。当年慈禧嗜好看戏,常常召唤宫外的内廷供奉进宫演戏。在这个院子里发生过许多梨园轶闻
畅音阁剖面,事实上这是一套小院子,逢年过节或是皇家寿诞就会在院子里扎起临时性的彩纸棚,冬天也会用木头草席搭棚护住整个院子方便看戏,相当于在院子里盖了一个不透光的温室,被称作“暖棚”。这个院子最近一次最出名的露脸应该是总书记招待美国总统川普吧,给他在这个院里来了一次皇家享受(部分资料来自《一席》演讲)
电影《垂帘听政》动图一,重现当年的猴戏场景,想来杨小楼也是这么演的吧!
电影《垂帘听政》场景二
电影截图,脸谱也是杨派的。当时这个戏请来了故宫祖师爷级研究员,鉴赏大家,同时也是当时全京剧界资历最老能耐最大的高级票友朱家溍先生做历史和戏曲顾问(常看马未都肯定熟悉怹老人家)不过据说朱先生半路就被气走了,因为这片子除了梁家辉刘晓庆演技上档次外剧情完全瞎编。但关于京剧方面朱先生肯定把过关,因为他是公认的“外行人(仅指非京剧从业者)中最有杨小楼神韵”的大票友(他和杨小楼亲手教出外孙刘宗杨打过把子练过功)。能票武戏,文武昆乱不挡,所以在这个电影里留下难得的一个场景作为戏曲研究

说起来有点对不起大家,关于杨小楼的猴戏资料只能用后世的复原影像去展示研究,就这个也是来之不易的。杨派猴戏没落的原因很多,很大的原因在于后来出现了花样更多的流派,更新换代吗!但有些美丽我也不希望就此埋没在历史的大潮里,所以单择了出来介绍一下。

还有一个对不起大家的就是我这文章对外行太不友好。得有点了解才能看进去,本来科普大原则之一就得是皮薄以及单刀直入,但我却扯了太多的名角经历和梨园轶事,有点跑题,但这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我希望能借我这个传声筒翻出更多被埋没的美好奉献给大家,但核心是不变的,还是四个字:以正视听。得让大家见到真佛而不是上小雷音拜那假佛爷,那样知道了真相后才是生气加憋闷呢!

(未完待续)

我观猴戏(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