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这届考生,报志愿比高考更“拼命”
“七分考,三分报。”或许正成为当下全国1193万应届考生的现状。

6月23日以来,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伴随着成绩的公布,“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在不浪费一分的前提下,将考分利益最大化”,则成为了所有考生及家长们的头等大事。 截至发稿,微博话题#高考志愿#有着5.5亿次的阅读和34万次的讨论。与此同时,帮考生参考报志愿的人、机构、专家等也在此时活跃在线上或线下。
究其原因,则是志愿填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人家考600多分的学霸自然不用担心,我们这种压着本科线十几二十分的考生,才是最难抉择的。”考生小文正在为自己填报志愿积极查资料。“报差一点的学校不甘心,好一点的学校又怕上不了,总之就是两面为难。” 和小文一样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固然会心生烦躁。
但所谓的高分学霸,面对报志愿时,也并非全是“高枕无忧”。 考了645分的董耀得知成绩的最初,确实在为自己的超常发挥暗喜。但到了选学校的时候,也不免纠结起来。“按照往年的录取排名情况,我的分数确实能进我想报考的大学,但在专业选择上并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服从调剂。” “但作为理科生,一旦被调剂到‘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甚是可怕。
曾经听说有学长被调剂到化学制药专业,考试差点挂科不说,毕业后本根本找不到对口工作。”董耀无奈道,“真正能松了一口气的,估计只有那些肯定可以上清北的学神。” 诚然,对于广大普通考生和家长来说,他们不仅要明确专业意向、摸清填报方式,还要了解院校专业设置、往年录取情况。尤其在“新高考”政策实施后,其复杂程度更是翻倍。
“感觉就像在‘历劫’。”有考生家长抱怨道。 于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渡劫”,考生和家长们开始上网查资料、找老师、求助学长学姐,甚至不惜重金寻求其他“懂行”的人的帮助……称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需求就有市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产业也应运而生。
它们有的能提供相对专业的咨询服务,有的却是打着咨询的“幌子”,利用家长们的焦虑赚快钱。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正在为填报志愿发愁的考生或家长聊了聊他们当下报志愿的经历。他们当中,有从老到小全家出动,为考生查询学校和志愿信息的;有给十几个学长学姐打电话,就因为刚刚压线想上一本的。
还有反向操作,从报考机构推销员那里学习报考经验的。更有的人,因为“贪便宜”报了打着报考辅导机构幌子的组织,却被坑了钱的。 虽然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志愿填报并没有绝对匹配的方案。
磨金石教育提醒大家只有适合考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