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732期 | 《人口峭壁》出生率下滑无法逆转,90后直面人口峭壁

2021-05-12 17:00 作者:全行业报告圈  | 我要投稿


第732期


核心观点:疫情冲击、二胎政策效应减弱,导致 2020 年出生率加速下滑,不必过度解读。


2020 年新生儿数量大幅下降,主因疫情抑制民众短期生育意愿、二胎政策效应边际减弱。中国的出生率在次贷危机时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从 2008 年的 12.14‰下降到 2009 年 11.95‰,但 2012 年又恢复到 12‰以上。


出生率本身在各年份 中存在波动,不需要过度解读。总人口将在 2026 年达到峰值,提前于人口规划四年。我们参考联合国对于生育率的假设,使用队列要素法预测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动趋势。


在中性情景下,我国人口会在 2026 年达到峰值 14.19 亿人,提前于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人口规划中提到的,中国将在 2030 年达到峰值 14.5 亿人。青壮年劳动力峰值已过,人口结构从纺锤形演化为金字塔形。建国后出现了两波婴儿潮:20 世纪 60 年代的“建国一代”,及 1985 至 1997 年的“建国二代”。


两代婴儿潮,推动劳动力规模在 2010 年前后达到峰值,成 就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长期牛市。向前看,未来十年,40 岁至 60 岁阶段人口构成了中国的主要劳动力群体,而 30-40 岁人口规模则持续下滑,劳动力年龄结构逐步从纺锤形演化为金字塔形。


90 后直面人口峭壁,00 后劳动力塌陷。由于 2000 年前后新生儿规模出现塌陷,导致未来十年,20-30 岁人口快速下滑,下滑速度明显快于 30-40 岁人口。这也意味着,90 后身后,将出现青年劳动力规模的塌陷,这代人口将直面“人口峭壁”,养老问题凸显。


30 岁以下人口占 比快速下滑,也会引导消费结构切换,单身公寓、刚需住房等消费支出占比会逐步降低,改善型住房、医疗、度假、养老支出等消费支出占比上升。适龄生育女性规模下降,新生儿规模下滑难以逆转。


新生儿数量的下滑,一方面是来自于年轻人生育欲望减弱;另一方面,是源自于适龄生育女性(20 岁到 45 岁)的总规模持续下滑,以及结婚率的下降,降低了生育的总基数。因此,仅提高生育率,难以逆转新生儿规模的下滑趋势。


2022 年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2035 年进入重度老龄化。2022 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人 2.88 亿人,占全部人口 20.4%,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5 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约占 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2046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约占 35%,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关于我们

全行业报告圈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零售消费、金融领域、互联网+、机械制造、新能源产业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45000+份行业报告,涉及11大板块,305个细分领域。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全行业报告圈社群朋友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第732期 | 《人口峭壁》出生率下滑无法逆转,90后直面人口峭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