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六)
*欢迎指正,共同学习
一.自我意识活动内所包含的绝对综合的演绎
1.限制必须同时是观念性的和现实性的,而限制只能由自我意识活动来确立。所有有限制状态必须首先由自我意识确立。
2.通过自我直观活动,本源上纯粹观念性的自我被其本身确立为对象而转为现实性的,因而派生出了限制。被直观就等同于存在。
3.限制仅仅由自我意识确立,故只有通过自我意识才能获得实在性。
4.在自我意识彼岸,作为对象的那个纯粹客体性的自我是自在存在的东西。作限制的活动与被限制的活动对立。
5.作限制的活动和被限制的活动之间的分别一旦被确立起来,二者都不是自我的活动了,因为自我只存在于自我意识之内,不可能孤立地通过二者之一来实现。
6.作限制的活动没有得到意识、没有变成对象,是纯粹主体性的活动。被限制的活动仅仅是对象化的活动,是纯粹客体性的活动。
而自我的活动既不是作限制的活动也不是被限制的活动,因而是前两种活动所组成的第三种活动。因此自我意识是一个综合的活动。
7.为了规定第三种综合的活动,只有首先规定构成这一活动的两种对立的活动。自我具有创造无限物的能力,其方向必定是向外延伸的,但同时必须要有一个向内的方向与之对立才能辨别出这种方向。前一种活动是自我之内客体性的东西,后一种回归自我的活动是在无限性中直观自我的意向性。通过此种活动,自我内产生了向外与向内的对立。
8.这两个对立的方向彼此抵消,彼此消灭,而自我意识的进行必须要求这种矛盾保存下来并持续不断地发生出来。也就是说这种原初矛盾之所以处于消解与再生产的运动之中是因为有一种继续存在的必然性为其提供同一性的活动。由此,在自我意识内显现同一性并非原初存在着的群,而是被创造出来的、经过中介的同一性。
9.因为上述两种活动是前自我意识的,因此一定是无限的活动。
10.在自我内部,主体与客体相对立,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反之亦然。因此,主体与客体谁也不能消除谁。
11.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必须是绝对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我将无限的行动聚合在一个绝对行动之中。
12.如果我们把作为客体的自我当做绝对实在,那么与之对立的必须是绝对否定。而绝对实在正因为其绝对性而被抽去了一切实在性。因此这种对立不过是观念性的。
13.自我的现实化要求消除其实在性,自我对立面的现实化要求其不再是绝对的否定。这种实在性的分配只有通过摆动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种活动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