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太空,海底也要建造发电站?中国基建不一般,日本直言太疯狂

太空电站概念的提出,让全世界将目光转移到中国,其实不止是太空,中国还打算在海底2000米的深处,修建一座超级发电站,在海底也要建造发电站?中国这一想法让日本直言太疯狂,看来中国基建果然不一般,这种发电站采用潮汐能作为动力,潮汐能发电是指在潮汐能较多的海域,通过设备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

电力关乎着我们生活的一切,如果人类失去电力,那么全球至少要倒退100年,如今发电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最常见的火力发电,作为当前主流电力生产方式,火力发电的弊端非常明显,需要燃烧垃圾或者煤炭,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废气,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获取方式,因此水能,核能等新能源正在加速发展,而潮汐能作为新的绿色能源也被科学家收入眼中。

近年来,能源和环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潮汐能作为清洁、无污染和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有效开发符合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也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潮汐能是海水在行星引潮力和地球自转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能源,潮汐能发电顾名思义就是将这种能源转化为电能,自通过海水落差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组发电。
在很早,西方科学家就注意到了这种可再生能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法国就曾建造了朗斯潮汐发电站,后来亚洲的韩国也建造了一座潮汐发电站,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非常重视潮汐能的相关研究,以及将相关研究转化为实际成果应用,目前中国已建造了江夏潮汐实验发电站,这座发电站曾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规模的潮汐能发电站,装机容量可达3900千瓦。

如今中国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创新,计划将发电站建造在海底,所谓海底发电站的原理其实也是潮汐能发电的一种,海水在涨退的过程中会产生水位落差,就能为发电机提供动能,在涨潮的过程中,海水就能带动轮机运转实现发电,将潮汐能发电站建造在海底,可以避免占用繁忙的航道,传统的潮汐能发电,是将大量漂浮设备放置于海面,在航道密集的海域潮汐能无法被有效利用。
中国将发电站建造在海底2000米处,除了尖端的深海科研潜艇外,一般人类很难涉及到这片水域,因此避免了在推广和扩大潮汐能发电产业的同时,对人类的海面航行造成影响,因此这一创新性的想法,让潮汐能发电产业的扩大成为了可能,当前全球真正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也非常少,潮汐能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一旦中国坐上潮汐能发电的第一把交椅,成为这一领域的龙头,就能将这一技术推广到国外,为中国赚取丰厚的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