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资金全部进入房地产会怎么样?日本90年代惨剧就这么发生了
如果今天你走在日本街头,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量房屋白天没人晚上黑灯瞎火,靠近一瞧往往要吃一老鼻子灰。
是的你没有猜错,这些房屋已经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没有人住过,在日本,他们被称为“空置房”。
根据日本官方2018年的统计,目前日本846万间房屋无人居住,空置率达到了惊人13.6%,相当于十间房里就会有一间没人住。
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无主的房屋?今天的日本房价又是什么样的?
01
要说今天日本楼市问题的根源,其实不在日本,而是在美国。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干了一件缺大德的事情。
它看着日本经济越来越好,每年出口额越来越多,美日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国会山的老爷们认为自己吃亏了,于是鼓动西德,法国等欧洲国家,一起找日本进行贸易谈判。
美国对日诉求很简单,要求日元对美元升值,这样一来日本进口能力,能买更多的美国货,帮助美国走出赤字危机。
站在咱们今天的视角来看,美国此举完全就是霸权主义,因为国家货币升值,虽然剁手党爽了,但搞外贸的可就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毕竟日元升值也意味着出口竞争力下降,外国人一看你货这么贵,谁还来买你家产品?
但当时的日本人显然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对自己经济实力非常自信,不就是出口受打击嘛,到时我出口转内销,事情不就解决了?
那些个大财阀们一想着自己手里的钱马上就要翻倍,也一个劲地游说日本政府,里应外合之下,于1985年,美英日德四国财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正式签订协议,它便是大名鼎鼎的“广场协议”。
好了,现在协议也签了,日元也升值了,出口的断崖式下跌更是如期而至,下一步该怎么办?别急,日本央行的骚操作才刚刚开始。
按照计划,现在日本要出口转内销,那么内销的第一步,自然是要让老百姓愿意把手里的钱花出去,于是央行大笔一挥“降息”!
从1986年到1987年,日本央行连续降了五次利率,最后降到了只有2%,央行的预测是正确的,老百姓一看钱存银行这么不划算,那谁还把钱放银行?
不仅不放银行,还想方设法问银行借钱,甚至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如果你不问银行借点钱,那简直和自个儿丢钱没啥两样。
说老实话,以当时日本政府的构想,也就是从利率下降,促进消费,企业赚钱,GDP增长这四个环节来看,在经济学上是站得住脚的。
事实上,从表面数据来看,这一套举措可谓是大获成功。
1986年,日经平均股价指数不过14000点,而到了1989年12月,这个数字攀升至38957.44,相当于翻了两倍半。
一时间日本上上下下都很有钱,宛若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但事实,真的如此完美吗?
02
当一个人有钱时,他往往会选择购买金融产品,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当一个国家经济迅速扩张之时,其金融市场必定欣欣向荣,日本也逃不过这个环节。
当时的日本有两大金融市场,一是股市,一是楼市。前者暂且按下不表,我们把目光聚集在日本房地产上来。
由于日本实施金融开放政策,外国资本进出日本畅通无阻,加上大量普通百姓手里闲钱过多,于是他们一股脑把钱扔进了楼市里。
在炒房大军的“铁蹄”下,1987年,东京都房价暴涨53%,6200万日元只能买一套55平的小户型,相当于人民币402万,折合每平米7.3万。
1988年,全日本新房已经到了有钱也买不到的境地,因为买房要摇号,而摇号的概率,竟然达到荒唐的六千二百分之一。
而到了1989年,日本最贵的房子一平米94万人民币一平,那年的东京都人均年收入折合人民币39万一年,这相当于你辛辛苦苦工作两年,连块厕所地砖的面积都买不到。
有人做过统计,盛极一时的日本房地产总值,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的四倍。
痴迷,疯狂,全民炒房,此时的日本,一如六十年前一样,只不过这次被绑在了一辆名为房地产的新型战车上,在经济领域到处横冲直撞。
全民炒房并非没有代价,危险的后果很快接踵而至。当全社会的钱全部流入房地产时,实体经济开始吃不消了。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企业生产需要从银行贷款维持资金链,一旦银行端没了钱,那么企业端的生产必然遭受打击。
好巧不巧的是,1990年爆发了第三次石油危机,这一下子可要了日本制造业老命,原材料上涨大量企业眼巴巴望着银行指望救命。
银行一看完犊子了,我钱全在楼市里玩乾坤大挪移呢,哪有钱借给你们?这可咋办?于是机智的日本央行又出手了。
前面我们说过,为了促使老百姓消费,日本央行把利率调得很低很低,石油危机一来,企业急用钱,银行拿不出钱。
时任日本央行行长的三重野康一拍脑袋,决定把利率调回去:咱们利率不是2%嘛,现在我让它加到6%,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了?
好家伙,您搁这玩二极管呢,日本这么大一个国家,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率你想改就改?
长期来看,利率上调确实能回收货币,但有得必有失,短期来看必然是大量热钱从房地产市场抽出,房地产市值被拦腰斩断,换句话说,就是楼市硬着陆。
经此一役,日本整体房价下跌46%,东京地区暴跌百分之七十,偏远地区一套房产仅售价十万元人民币,大量炒房客跳楼......
1992年,日本迎来近二十年首次经济负增长,房地产泡沫被彻底戳破。
按理说,银行利率升高,虽然楼市炸了,但好歹实业保住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咱们从长计议。但日本政府不这么想啊,因为前几年的高增长还历历在目,他们把失败原因归结于石油危机。
为了重新刺激消费,1995年,日本央行又做了一个令人“智熄”的决定:又一次下调利率,这回更狠,直接拉到了0.5%。
得得得,这就跟小学生打游戏一样,在all in 和守牌之间反复横跳,要是这么简单就能拉动经济增长,帅真都能做他们财政部大臣。
事实证明,日本央行大错特错,房价塌了,实业垮了,战后四十年的繁荣终成大梦一场空,在未来三十年里,只剩下失落和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