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二十三)外战胜乔红轻取李粉姬 内争定老瓦力压佩尔森

2020-02-20 12:20 作者:皓维说  | 我要投稿

感谢大家的支持,你们完成了目标,除了今天中午的一次更新之外,今天晚上还会更新新的一章。

—————————————————————————————————————————

团体赛中国男乒输得很惨。

当然,接下来的单项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男单第二轮打完,上届男单四强滕义便被捷克斯洛伐克的格尔曼淘汰;林志刚对上格鲁巴也是0:3缴了枪。

之后男乒是越输越多,王永刚被朝鲜选手连扳三局逆转;陈志斌面对佩尔森两度领先,两度被扳平,最终被逆转淘汰;惠均则是输给了日本明灯斋藤清;中直正胶的陈龙灿被日直反胶的金泽洙3:0暴打。

而外国选手那边,中国女婿安宰亨继续着双打龙单打虫的状态,虽然最后两局打得很焦灼(25:23,22:20),但是于沈潼还是顶住压力,拿下了对手。

只能说汉城亚运会的韩国队的夺冠耗尽了他所有的神奇。

团体赛决赛憋了一肚子气没能上场的马文革抢到了佩尔森的剧本,将1988年欧锦赛男单冠军,本届团体赛最有价值球员瑞典老将——阿佩伊伦淘汰出局;格鲁巴击败了当时还没啥名气的罗斯科夫;克兰帕尔则是在先丢一局的情况连扳三局,在成功复仇了将自己挡在奥运决赛门外的金琦泽的同时,也终结了这位韩国老将的职业生涯(前文提过,岁数大了)。

十六强战再爆冷门,汉城奥运会男单冠军刘南奎被许增才1:3逆转(不知道许增才有没有后悔自己汉城崩盘);奥运铜牌得主林德被于沈潼击败;谢超杰拼尽全力,但是实力摆在那儿真打不过佩尔森;斋藤清则是被瓦尔德内尔横扫。

女单那边,女乒的姑娘们打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古怪对阵形势,参赛的十位运动员,除了李惠芬被来自朝鲜安海淑爆冷,胡小新真打不过玄静和和当时还年轻的刘伟被匈牙利的沃思击败以外,七个人打入十六强,而且分布相当均匀,算上初代海外兵团王晓明,每个区都有人镇守。

八场比赛,场场都是中外对决,然后不可思议的局面发生了,每一轮中国姑娘们晋级一半淘汰一半,同样分布的相当均匀。

于是乎从十六强到八强再到半决赛和决赛,每一场比赛都是一个中国对外国,既没有国乒内战,也没有外国人打外国人(有一场零代海外兵团王晓明对对阵爆冷的安海淑的比赛)。

插句题外话,女乒队长李惠芬虽然在这届世乒赛上发挥不佳,三个单项一个四强都没有进,但是意外收获了和惠均的爱情,为自己的球员生涯的完美句号。

据说,李惠芬单项打得不好十分失落,惠均的混双搭档乔红自作主张牵了个线,让惠均去安慰李惠芬,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日后一起执教香港队的惠均,李惠芬夫妇

书归正传16进8的比赛中,最令国乒球迷们关注的就是两个亚萍(丁亚萍【87年全运会上把陈静削晕了的那位】和邓亚萍)对阵南玄北李。

据我爷爷回忆(为啥不是我爹?不好意思我爹当时忙着追意甲。)当时前四轮的比赛(八强之前)没有电视转播,只有中央广播电台的一套节目转播所有比赛。

首先转播的是邓亚萍对李粉姬,虽说后来的邓皇对李粉姬是见一次拍一次,但现在邓皇的全台正手攻神功未成,面对左手正反反生快攻结合弧圈的李粉姬还是下风球,连输两局,第三局也一路落后,眼看就要不行了。

一向伟光正的中央台立刻转台,转播削球妹子丁亚萍对玄静和的比赛。

不知为啥,正手一向不错的玄静和今天打起丁亚萍大失水准,丁亚萍则是超水平发挥削得玄静和没了脾气,2:0领先。

而这时玄静和也熟悉了丁亚萍的球路,势如破竹先后以21:12,21:10的大比分拿下第三局和第四局,将比分扳成2:2。

而邓亚萍这边,凭借着超人的精神力,邓皇硬是以22:20扳回一局,第四局21:14再下一城,也打成2:2了。

转播再度换台(也为难现场的解说了),回到邓亚萍这边,奈何此时的邓亚萍还不过是个初登国际赛场的新人,一开局攻击连续失误,而李粉姬在自己的发球轮次时反手小钢炮全场乱轰,连续命中。

4,5个球的优势一直保持到终场,最终李粉姬以21:15拿下最后一局。邓亚萍虽然输了比赛,但敢打敢拼的精神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赞扬。

央视又转回丁亚萍这边,双方决胜局打得难分难解,一直打到20平。

丁亚萍先发球,玄静和接发球抢攻,亚萍稳健削球,几个回合之后玄静和发力杀球,球打在网上,蹦了一下,落到了亚萍这边的桌面上。

得到赛点的玄静和发球,亚萍接发球搓了一拍,球同样打到了球网顶端,挣扎了一下没能翻过去。

每每读到此处,我只能感慨说这真是运气问题了。

20:22,2:3惜败,就这样,两个亚萍双双被央视奶死了。

8进4的比赛没有冷门,陈静击败了淘汰高军的内山京子;乔红击败了代表法国出战的零代海外兵团王晓明;削球手李隽没能挡住李粉姬,而不怕转就怕快的陈子荷遭遇了日直生胶的玄静和。

陈子荷右手直板一面长胶一面正胶,长胶特点就是什么样的转球过来,什么样的转球回去,靠的是对方吃她自己的转,然后她用正胶打死。

这种打法对阵欧洲的弧圈派比较好打,但在东亚这群颗粒胶高手里就不好打了。

而玄静和生胶快攻本来就靠快不靠转,于是陈子荷就悲剧了,只要碰到玄静和必跪,这次也不例外。

四强名单:来自湖北的青梅竹马陈静乔红对阵南玄北李。

四强对阵:陈静对阵李粉姬,乔红硬碰玄静和。

南玄北李和陈静进军四强不令人意外,人家都是种子选手,至于乔红……所有人的问题是这人是谁啊!

乔红也在后台等了很久了。

没办法,那几年大事儿多,大腕儿也多,历史导演安排不过来,只能让乔红在北京打怪练级了。

虽说从小(小学一年级)到大,正常情况下乔红打陈静都是轻松加愉快,但是没办法,人家陈静就能参加三大赛,乔红就只能公开赛虐菜。

其实乔红能有40届的成绩还应该好好感谢安海淑,因为乔红是和李惠芬在一个1/4区的,如果身为二号种子的李惠芬打上来的话,那么肯定会被安排让给李惠芬,那样的话有没有今天的乔红就真的很难说了。

乔红打进四强已经让不少人吃惊了,但是当时的加拿大乒协主席不吃惊,作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理解一下外国专职搞乒乓的不多),他自己编写了一个神奇的程序算出来女单冠军是乔红,而且开赛前就公布出来了,没人把他的预言当回事,陈静还开玩笑,说这种东西要能成真,邓亚萍都能夺冠。(静姐,FLAG不能乱立啊!)

前面说过,中国队教练组当初一致认为,陈静对李粉姬是苦手,所以要求她让给何智丽。

这次到了验证教练们乌鸦嘴的时刻了。

陈静本届世乒赛的状态不大好,一路上顺利晋级,没经过什么磨练,李粉姬却被邓亚萍吓出一身冷汗,打李隽再累出一身热汗。

两场大战下来照样精神抖擞,状态调整到了最佳。

两位都是左手横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快攻结合中近台弧圈,狭路相逢勇者胜。

朝鲜小钢炮李粉姬教育了陈静谁才是天下第一反手,前两局陈静还能拼一拼,第二局20:22告负以后,第三局陈静状态全无,很快就以13:21告负,从而使得李粉姬当届世乒赛连胜三位中国选手,冲入决赛。

虽然陈静打李粉姬打法比较吃力,但被剃个光头也只能说明陈静的状态确实不好。

整个世乒赛陈静的表现都缺乏亮点,而作为中国队的一姐是一场都输不起的,所以世乒赛后陈静在球队中的地位开始变得尴尬起来。

插个题外话,虽然陈静这次世乒赛战绩不佳,但是她在这届比赛中淘汰了两位名将,一个是两年之后的主角俞顺福,而另一位则是终结了李粉姬最后一次世乒赛之旅的巴蒂斯库。

历史就是个圈啊。

乔红这边对玄静和虽然不吃亏,但也不敢说是上风球。

乔红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什么都行,然而什么都不是最精。

她右手横拍,两面反胶,两面都能拉弧圈,正反手均衡,发球接发球稳健,没有明显弱点,典型的两面均衡型弧圈球打法。

乔红的心态很好,甘当绿叶(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斗志不够旺盛),一颗平常心打比赛,这次机缘巧合,她一路上来的对手都不是很强,也没有遇到自己人需要让球,平平稳稳进入半决赛。

乔红的打法和她的为人一样,四平八稳不慌不忙,堪称内家高手。

打起来不急着进攻,站在桌子中央,左右兼顾,两面弧圈密不透风,防守实力雄厚,而她又不是单纯的防御性弧圈,守着守着看到机会来了,就发动反攻。

她的这种打法,在女子球员中挺无敌的,因为女球员力量小,攻击力弱,攻不破她的防守。

尤其是对上发小陈静和南玄北李这种快攻吃饭的,尤为有利。

但也不是绝对,如果对方爆种,攻击力超水平发挥,防线还是会被打穿的。

均衡型打法这方面比较吃亏,输赢一定程度上得看对方发挥得好不好(冯天薇和郑怡静表示赞同)。

另外她的防守对其他女选手给力,但在邓亚萍这种全台正手狂轰滥炸的面前就没招了,所以乔红职业生涯逢邓必败,不管怎么打都是个输。

这次半决赛,玄静和没能爆种,是攻也攻不破,守也守不住,日直生胶快攻打法防守弱的缺点暴露无遗,干净利落地输了个3:0。

女单比赛打到这儿,赛前各路人马预测的夺冠热门,天才名将都是摆设,真正在多特蒙德的女单赛场上书写历史的,是来自朝鲜的反手小钢炮李粉姬和出身湖北的憨厚老实人乔红。

一场草根对草根的对决。

女单决赛前进行女双的决赛。中国女双除了韩国之外吊打全世界,而最大的竞争对手韩国队这边梁英子退役,洪次玉因病缺赛,玄静和只能找来权美淑搭档。

五对选手出战,全部进入八强,除了李惠芬和陈子荷运气不好碰上内战折了一对以外,其余四对包揽了前四名。

打入决赛的两对选手是陈静胡小新和乔红邓亚萍。

左侧为陈静胡小新组合,右侧为乔红邓亚萍

这是湖北女队主教练冯梦雅最自豪的时刻了,她十年耕耘培育出的湖北三剑客聚首世界乒坛最高舞台。

但是最出风头的却是16岁的邓亚萍。

那年头的双打还是三局两胜制,邓亚萍乔红两个21:19取胜。

最后一球,胡小新发球,乔红搓了一板,陈静拉球后退,邓亚萍挡了回去,乔红回了一个半高球,然后陈静回球拉高出台。

陈静把最后一个球打飞的时候,脸上没有了以往的傲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奈和落寞,也许身处那种激烈的竞争之中才明白机会的珍惜和不容易,身为国乒一姐世乒赛一金未夺,而自己瞧不上的小屁孩,居然击败自己拿冠军了。

也不知陈静心中作何感想。

可以想象,最激动的自然是邓亚萍了,她和乔红本来是一对没人要的熊孩子抱团取暖配对的,却屌丝逆袭夺冠了。

年方十六的邓皇童言无忌,说出来的话和做出的事儿也确实有点不过脑子,赛后接受中央台记者访问时先是一把拉过话筒,开口说道,我们这对是最差的,结果却是我们赢了,心情很激动~~

然后就真激动得语无伦次了:“这场比赛主要是我打得好,乔红的双打不行。。。”

真的,也幸亏旁边是乔红这么个国乒冠军里人最老实,脾气最好的,要是搭档的是陈静和刘伟这种脾气不好的,我估计轻则扭头走人,重则现场就摔拍子了。

乔红在旁边也是惊了个目瞪口呆,喂喂,姐就在身边呢,这么说真的木有问题么?咱能要点脸不?

好吧,姐不和你这小屁孩一般见识(乔红比邓亚萍大五岁),就权当是你夸我了。

女单决赛对阵:乔红PK李粉姬。

公允地讲,乔红防守玄静和这样纯速度型游刃有余,但是对付李粉姬的正手反胶的旋转有点消化不良。

可能有人问陈静不也是正手反胶吗,怎么乔红打她不吃力。

答:俩人从小打到大,陈静什么时候用反手,乔红能不知道?抓住机会转守为攻就行。

乔红一开局没意识到自己能应付得了陈静的正手,却应付不了李粉姬的正手,试图发球抢攻。然而乔红的发球质量一般,强行攻击失误累累。

而到了李粉姬的发球轮,乔红连续吃球,被李粉姬的反手快打小钢炮连续得手,很快就5:10落后。

好在乔红不一根筋,及时调整,放弃进攻主动退台防守。

虽说小球时代除去韩国一群日直拉弧圈的变态以外,谁退台,谁就输,但要是人家退台你也打不死,那尴尬的就是你了。

乔红确保不吃转,接发球宁愿半高球回到李粉姬的正手位。

这下李粉姬头疼了,无法侧身拉直线,只能和乔红进行阵地战。

正手冲吧,女运动员的暴冲还是比较好防的;

正手拍吧,难度太大,没有邓亚萍那种“只要回球比网高我就拍死你”的魄力和能力;

正手拉吧,正中乔红下怀,人家就是宁愿先吃亏也要和你拉起来。

接下来的比赛场面上李粉姬全场轰炸,看似十分主动,然而乔红不怕相持不怕防守,反而李粉姬进攻却连连失误,乔红反败为胜以21:15拿下首局。

李粉姬缺乏好教练指导,这时候没人帮她调整战术(也不知道此时此刻她是多怀念曾传强老爷子),第二局乔红照方抓药,赢得更加轻松,21:12再下一城。

可能是前两局比赛打得比较顺利,乔红产生了李粉姬比较好打的错觉,开始主动进攻却频频失误。

李粉姬缓过气来以后开始怎么打怎么有了,不但反手的快拨快弹象发扑克牌一样快速准确,正手弧圈也越打越顺,很快以21:11的大比分赢下第三局。

第四局的开局和第三局一样,各自一轮发球以后,李粉姬很顺利地8:2领先。

然后李粉姬的发球轮,双方各得一分,李粉姬9:3领先。

但是不知为何,李粉姬突然放弃了高抛发球下旋打乔红正手短台的有效战术,居然改发长球偷袭。

说个比较奇葩的情况朝鲜韩国的女选手经常在关键局拿了九分之后就不会打球了,李粉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这招她在半决赛中对陈静使过多次,血债累累,早就引起了中国队教练组的警觉。

三个长球,早有准备的乔红接发球抢攻得手,接发球抢攻对拉得手,连得三分,追成6:9换发球。

李粉姬的这三个发球不但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自曝其短提醒了乔红,自己正手弱。

接下来的发球轮,乔红连发了5个正手长球,就是欺负你正手弱~~

李粉姬连续三个接发球抢攻,乔红压住李粉姬的正手对攻,连得三分。

第四个接发球下网,第五个球李粉姬不敢起板,搓球却过高,被乔红直接拍死。

就这样,瞬间大逆转,两个轮次下来,3:9落后变成了11:9领先。

接下来李粉姬的发球轮继续不在状态,发球倒是成功让乔红回球过高到球台中间,然而她的杀手锏反手快拨快弹却连续失误,15:10。

下面又是乔红的发球轮不讲理欺负正手,李粉姬再也无力回天,赛点时双方对拉李粉姬正手回球出界,乔红3:1取胜夺冠。

和梁英子一样,战胜了三位中国选手,距离最终逆袭只差一步的李粉姬

乔红一颗平常心打球,稳重得都到了没心没肺的境界了。

别人夺冠要么满场飞奔(04雅典的老张,07萨格勒布的王励勤和郭跃),要么跪地庆祝(09横滨的王皓),要么倒地长啸(97曼彻斯特的老瓦,99埃因霍温的刘国梁,11年鹿特丹的张继科),要么喜极而泣(01大阪的王励勤,03巴黎的王楠),至少也要握拳举手(例子太多),猜猜乔红赢下最后一个球时干了什么?

最后一个球是李粉姬打飞了,乔红立刻转身跑到挡板处,把球捡起来,回头一看,啊?我赢了啊?再跑回去和裁判握手,和李粉姬握手,面无表情向现场观众举手致意(老张真不是第一个啊!)。

赢了之后还扭头去捡球的乔红

这个女单冠军,乔红创下了两个记录,一个是第一次参赛世乒赛就获得女子单打冠军,此后的岁月里最接近这个记录的是张怡宁但在埃因霍温2:0领先被王楠翻了盘。

不过后来天津世乒赛上有位帅哥也完成了这项纪录,但是世乒赛全部七场比赛,赢得都是外国人,没有一场国乒内战的记录怕是无法打破了(最接近的是2005年世乒赛的张怡宁【怎么还是你……】除了决赛对阵郭焱都是外战,雅典奥运都是外战但只有五场)。

这也是连续第三届世乒赛,女单桂冠被中国队没有报名参加团体赛的非主力球员夺走。

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就带走了两座冠军的乔红

男单赛场打到八强的时候中国队就只剩下三个人了,对阵形势是南北直板正胶的对决,江嘉良死磕于沈潼;佩尔森对阵许增才;拿下马文革的格鲁巴对阵金泽洙;瓦尔德内尔和克兰帕尔再续前缘。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国乒在汉城被一票横板双反打得满地找牙,那为何不提拔一些横板双反的新人呢?多特蒙德还是许增才死撑。

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没有。

对,你没看错,如今横板双反两面弧圈锤遍世界的国乒男队,当年竟然找不到一个横板双反的新人培养(孔令辉岁数太小)。

我敢肯定当时的国家队教练组在86年汉城亚运会后便意识到了传统中式正胶快攻的问题,并且也肯定积极的想办法想要追上世界乒坛发展的潮流(召回许增才,提拔马文革)。但是当他们想来培养反胶运动员的时候,却发现全国上下,居然连打反胶的苗子都找不到!

可能还有人问,横板双反你找不到,找个直板反胶或者横板正反反生的顶两年总归可以吧!

来,问这个问题的去复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前半段。

前文多次提过郗恩庭和郭跃华两位直板反胶弧圈打法的前辈,前者世乒赛决赛决胜局两个擦边;后者两个世乒赛男单冠军一个让球,一个对手心态爆炸……

这样的表现直接使得国乒教练组暂时放弃了直板反胶打法的尝试,而施之皓在1981年世乒赛团体赛决赛灾难般的表现更是使得横板正反反生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直接被国乒教练组判处死刑,尽管日后王会元在东京大杀四方,但是国乒教练组并没有对此重视(1987年全运会男单冠军王涛连个89年世乒赛双打都没混上)。以致于到了1989年除了许增才,国乒竟然拿不出一个打反胶的高手。

毕竟,在当时的中国,叫你学反胶打法就只有一个意思:

 

你丫是个陪练!

 

八强赛,许增才拼尽全力,奈何当届比赛佩尔森决胜局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许增才连扳两局之后体力真撑不住了2:3告负;当时正年轻的金泽洙还不是格鲁巴的对手0:3告负;瓦尔德内尔则是击败了自己的偶像最后一次参加世乒赛的匈牙利名将克兰帕尔。

最后一场,江嘉良对阵于沈潼。

《乒乓世界》曾刊载的许绍发的回忆录,书中说,许绍发在比赛中是一个喜欢赌博的人。

此时此刻的男单八强内战,四强到底是上江嘉良还是于沈潼,许绍发面对着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赌博,而这个抉择将关乎传统中式正胶快攻的发展前途。

选择A:江嘉良(1985年世乒赛男单冠军,1987年世乒赛男单冠军,1984年世界杯男单冠军【省略无数团体冠军,公开赛冠军】)
虽然江嘉良在男团比赛中被老瓦和阿佩伊伦打败,但是在单打比赛中状态回勇,打到八强只丢了一个小局。而且江嘉良对瑞典人一向只怕阿佩伊伦,对阵老瓦和佩尔森一直稍占上风。

选择B:于沈潼(目前木有冠军)
男团比赛就在前面几轮打了两只不痛不痒的三脚猫,之前男单也就赢了已经老了的库哈尔斯基,神奇不再的安宰亨和奥运铜牌得主林德,打进八强到底是该说他运气好还是说他水平高,咂摸这还真是说不准,除了两年前灭过一次瓦尔德内尔,还真说不上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一百个人里九十九个都会选择江嘉良。

但是,唯一那个选择了B的人是许绍发。

这是一个让后来无数人都无法理解的选择。

于沈潼,一个曾经不太有名,当时不太有名,如今更不有名的人。

但在当时,于沈潼这个名字是全中国正胶快攻的希望。

原因很简单,1987年的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十九岁的于沈潼赢下了当年的世乒赛男单亚军——瓦尔德内尔。

当然其实于理来说,于沈潼和江嘉良真没啥区别,最多于沈潼是个左手,能让佩尔森打起来有点不适应。

但是考虑到瑞典队内的林德和阿佩伊伦都是左手,这种不适应能造成多大优势我持怀疑态度。

很多人说,许绍发在团体赛中中规中矩循规蹈矩的排阵让中国队男团惨败,而这场世乒赛男单八强的内战则是许绍发在这届世乒赛上的唯一一次冒险赌博。

只是结果大家都知道,许绍发输了,于沈潼1:3不敌佩尔森,瓦尔德内尔3:1击败格鲁巴,瑞典双雄会师世乒赛决赛。

许多年后提起此事,一向遇事豁达的江嘉良还是不能完全释怀。“虎老威尚存”,凭他当时的实力,半决赛与佩尔森五五开(佩尔森那届打国乒基本都是五局),若进入决赛与瓦尔德内尔也有一拼,卫冕并非没有可能。

我曾经也是极度的不解,毕竟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应该让江嘉良去赌一把,或者两个人真打,谁赢谁去。

但是后来,当我也了解了乒乓球历史,了解了老一辈人的心路历程和直板正胶打法后来的发展以后,我明白了。

这是许绍发为了挽救正胶快攻打法(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无论直板横板)做的的最悲壮也是最后的努力!

许绍发不是个食古不化、抱着直拍快攻一条道走到黑的人,相反从多特蒙德惨败前后国家队一系列举措(创建国家青年队,提拔马文革,召回蔡振华,支持孔令辉留洋)中我们可以知道,许绍发是一个锐意进取,极有创新魄力的团队领袖。他已经清醒的看到了正胶快攻打法的末路。但,这和老许赌上一切试图挽回正胶快攻打法最后一点点荣耀并不矛盾。

因为有些东西,值得他这样做!

过去的几十年里,依靠正胶快攻,国乒横扫八荒,一统六宇,从而奠定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在那个年代,或许我们贫困,或许我们落后,但我们本心深处,有一点不管别人认不认同都始终不曾改变过的骄傲,我们创造了直拍正胶快攻,我们用它称霸了乒坛二十多年。虽然时间让它变得不再强大,但我依然要用比别人多十倍二十倍的努力去争取、去奋斗、去捍卫他的荣耀,这是属于我们的传统,这是属于我们的直板正胶!

有一种叫“传统”的东西,是不是明知道它落后了,没有希望了,却依然值得你不顾一切去守护呢?

但是,很遗憾,这场许绍发倾尽一切的赌博最终失败了。

当然直板正胶快攻的前途还没有完全终结,四年后的哥德堡,一个来自河南的少年将开始为直板快攻,甚至于正胶快攻打法缔造最后的辉煌。

此时此刻,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会师决赛,世乒赛男单决赛历史上第十六场同国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对于瓦尔德内尔来说,佩尔森比中国人更难对付,和传统欧洲选手不同,老瓦更靠发球吃饭,而同队的佩尔森和阿佩伊伦两人对瓦尔德内尔的发球是相当熟悉。对付他们,瓦尔德内尔一定要下更大的功夫去争取每一分,与他们两人较量,瓦尔德内尔一直是胜负各半。

赛前还闹了一个小插曲,男单半决赛以及赛后事宜结束以后,瑞典三驾马车一看离决赛还有两个半小时,于是一起坐的士回酒店,三个人都兴奋异常,一路上七嘴八舌大发议论,可大概谁也没有听见谁在说什么,生活真是一片美好。到了酒店之后,他们各自到自己的房间准备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电话铃响了,是主教练格兰·奥斯特。

“他们把决赛时间搞错了,你们不是14:30开赛,而是14:00!”

坑爹呐这是!

老瓦和佩尔森心里一阵吐槽。

一阵紧张收拾后,三人马上就起程赶去了赛场,阿佩伊伦直接上了解说台去当解说了,老瓦和佩尔森则是一起对练了一会儿,便上台比赛了。瓦尔德内尔对新情况适应快,而佩尔森则受了干扰,第一局和第二局都被瓦尔德内尔拿下,比分是21:17,21:18。

 第三局瓦尔德内尔开始打得很好,一副直捣黄龙的气势,以7:1遥遥领先,眼看又来了一个好机会可以正手扣杀,可他没打好,击球出界了。

然后,老瓦又崩了。

说来也怪早年老瓦有些局明明领先,就因为有些球打得不好就心态爆炸,让人扳平。

这一下佩尔森抓住机会,一口气将比分追成8:8,并以16:12领先。

这时候瓦尔德内尔也清醒了重新追上来,获得赛点20:19,可他太急于取胜了,反手将球打下网,而当届的逆转之王佩尔森则抓住机会以22:20胜了这局。

第四局佩尔森又顶住压力以21:18取胜。

第五局瓦尔德内尔终于清醒了,加快了速度,精神更集中,打得毫不犹豫,上来就是个8:2的领先,尽管佩尔森追了几分,但瓦尔德内尔又将比分拉开到16:9。

虽然当届比赛佩尔森逆转的经验相当丰富,但是这种情况下佩尔森要翻盘,除非是金琦泽附体、王励勤穿越。

21:10,瓦尔德内尔成为了瑞典第二位男单世界冠军。

比赛结束以后记者全都拥到了瓦尔德内尔那里,祝贺新一届的世界冠军的产生,唯有佩尔森孤零零地坐在一边擦眼泪,只有哈马隆德先生看见了伤心的佩尔森马上跑过去安慰他。瓦尔德内尔高高举起双手,充满喜悦,终于成为世界第一,终于将名字刻在了奖杯上,刻在了乒坛历史上。

时隔两年杀进决赛的老瓦终于圆梦多特蒙德

别伤心,佩尔森,两年之后的日本千叶,你将成为那个时代的第二主角,并将成为国际乒联正式排名系统出现以来的第一位世界第一。

但对于国乒来说,1989年多特蒙德只不过是给八十年代的国乒王朝盖上了棺材板,而更令许绍发,郗恩庭和张燮林没有想到的是,两年之后的千叶,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将,一支不会再出现的梦之队将给国乒的第二王朝钉上最后的钉子。

—————————————————————————————————————————

还是求一个三联吧,真的,这也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二十三)外战胜乔红轻取李粉姬 内争定老瓦力压佩尔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