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玄宇主讲 | 黄达《金融学(第五版)》教材入门导学(配导学框架图)


趁寒假的时间,想给23考金融的同学讲点儿啥,思来想去,觉得讲什么都不如讲教材。
首先,教材本身的重要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真题就来自于教材,市面上林林总总的课程也基本都来自于教材,包括我自己也讲了很多年的课,有自己的分析框架,但也是来自于教材跟实践的结合。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到“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所以我们需要由繁入简,回归本源,教材便是本源。
具体到这节课,主要任务是帮大家入门,算是导学课性质的。我们以章节为单位,整体浏览一下这本教材,一是熟悉教材的章节,梳理行文脉络,二是进行初步的解构和分析,三是初步明确考试考察的重点章节。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看名字就能看出来,主要讲三个问题,哪三个呢?货币、信用与金融。(废话文学: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但凡你学习一会儿,也不至于一会儿都不学习。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货币信用与金融这篇包括三个问题:货币、信用与金融,和标题一样,提纲挈领。那我再多问一句,这三个概念的关系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放到一起来讲、为什么都放到第一篇来讲?
第二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这章主要讲两个问题,哪两个?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其中5、6、7三章是金融中介,8、9两章是金融市场,第10章把两者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最后第11章再介绍一下金融基础设施。第二篇作者的行文脉络是:先讲金融中介,其中强调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再讲金融市场,其中强调资本市场;然后再把这两者相比较,最后简单介绍一下金融基础设施,整篇的脉络是比较清晰的。
第三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从利率开始,引申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得到货币均衡,不均衡会带来通胀和通缩,治理通胀和通缩要依靠货币政策。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通胀和通缩、货币政策,一共四个大问题。如果再加开放经济,就是一共五个大问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一篇毫无疑问是干货最多、考察最多的,我感觉每年有70%-80%的题能出自于这一篇。
第四篇,金融运行的微观机制。22和25章我们放到前面讲了,23章: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24章: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都是微观金融的知识,我们课程暂不涉及。等先把既定的宏观部分完成之后,可能再出一期或者两期讲讲这两章。
第五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主要讲了两对关系:一是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6章。二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7和28章。28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的累计会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对实体经济形成巨大的负面冲击,所以它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论证金融与实体的关系。这三章之前各学校基本不考,但是最近两年、尤其是今年考察突然增多,第二对关系: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考察增多,并且都是论述题的形式,所以我们也按照论述题对大家提要求:28、29章按照论述题的标准来掌握,之后我们会整合教材,做出这两道论述题的答案。
最后把开放经济的三章一起看了:可以就按照2、17、21的顺序,我看了下,按照这个顺序基本没什么问题。
每一篇的详细内容与考察点我在视频中会有详细讲解,大家可点击下方链接站内学习。
最后,制作了一份黄达全书框架送给大家,记得长按保存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