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旧闻】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集会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六十周年
作者:记者 郑晋鸣《光明日报》(1997年12月14日 星期日 01 版) 本报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郑晋鸣)声声汽笛控诉万世罪恶,株株松柏祭奠千古冤魂。今天,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0周年仪式,在南京江东门纪念馆隆重举行。 60年前,这里是日本侵略者杀戮我同胞的屠场。今天,这里布置得庄严肃穆。在“古城的灾难”大型雕塑上方悬挂着蓝底白字会标,雕塑正前方摆着用鲜花制作的直径2米的“奠”字花圈,花圈两旁放置着松柏盆景。 上午10时,南京市主席潘寒操宣布悼念仪式开始,全场唱《国歌》,接着向遇难同胞默哀。与此同时,全市鸣放汽笛,火车、轮船鸣笛3分钟。江苏省和南京军区党委等省、市领导机关献花圈,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以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同胞家属代表也献了花圈。 江苏省主席孙颔代表省市各届人士在悼念仪式上讲话。他说,60年前发生在南京的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制造的一起震惊中外的血腥事件。我们追忆这段历史,悼念遇难同胞,对于警策世人,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对于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勿忘国耻,永远铭记历史教训,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同心同德,努力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民主党派代表、青年学生代表在悼念会上表示要把对30万同胞的悼念之情,化作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力量和行动。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李秀英点燃了在“古城的灾难”雕塑前的长明灯,寄托了人们对遇难同胞的无限哀思。带着人们期望永久和平的愿望,3000羽和平鸽飞向天空。 与此同时,在南京市的汉中门、北极阁、燕子矶、中山码头、普德寺、五台山、正觉寺等13处遇难同胞纪念碑所在地,同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