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发多种眼部疾病,也是我国工作人群首位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高血糖对眼底微小血管造成损伤所引起,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缺乏了解,且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有不少患者是在视力明显下降时才到医院就诊,而这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这些病人能在早期进行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视网膜病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的,而且早期治疗费用低,效果也更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病变初期,此时患者视网膜血管虽然无明显异常改变,但病变在进展中;第二阶段是患者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改变,患者视力有轻中度下降;第三阶段是患者视网膜长出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破裂致玻璃体积血,进而牵拉视网膜引发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病变,患者出现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个阶段中,处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早期的患者,如果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大大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处在第二阶段后期或第三阶段的患者,即使控制血糖也无法遏止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必须立即进行治疗方能保住现有的视力。治疗方法有眼内注药、眼底激光或做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如果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不可逆转性致盲。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防盲的关键,而早期治疗的费用也相对较少,且效果更优于晚期治疗。因此,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即应做眼底检查,以后每年至少做1次;轻中度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每6个月查一次眼底;重度视网膜病变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