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许阳》屎里淘精版—69-72章
写在前面:本电子稿是网上找来的,看了一部分,感觉不错,买了纸质书,看完后感觉虎头蛇尾,其中很多插科打诨的情节内容,便想弄个精简版,有版权问题请私信我,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删除。
第六十九章 东窗事发
许阳离开中医院的时候,都快傍晚了,他在这里待了快一天了。
许阳走之前又给这个小姑娘另外开了几幅药。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二陈汤加白前、苏子、枇杷叶、生姜。各两剂。
许阳跟医院那边叮嘱过,如果病情有反复,立刻电话通知他。
出来医院的时候,许阳才真正放松下来,可这一放松,疲惫感和饥饿感就朝他席卷而来了。
许阳找了一家粥铺,热粥很快就端上来了,许阳连喝了好几口,肚子的饥饿难受感立刻缓解了,而且还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粥是谷物粮食之种子熬制的,有温热的效力,能补益脾胃,温中散寒。经常有人会因为早上喝粥还是喝牛奶而争论。
其实没必要,牛奶性平味甘,有很好的补益之效,能生津润肠,是非常好的补品。所以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早上爱喝什么就喝什么。
但是如果不是那么健康,比如脾胃虚寒作泻和中有痰湿积饮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脾胃虚寒,有腹泻的人。第二个是湿气太重的人,就不要喝牛奶了。
因为牛奶有生津润肠之效,它会加重你的腹泻和痰湿困脾的。这两种情况的人,还是先治病,后喝奶。而这种情况,喝大米粥反而会有不错的效果。
而白粥,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喝的,糖尿病人要少喝。也是一样,先治病,后喝粥。
其实白粥和牛奶,不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争论,这就是养生和健康的争论。
这两者都是很好补益品,尤其牛奶能补虚弱劳损,虚劳之人喝是这个是很好的,而且是可以长期喝的。
但是身体有问题的,还是要先治病。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早上最好是吃些温热散寒,补益脾胃的东西。
像有些老中医早上有个习惯,就是会吃几片醋泡姜,因为生姜也是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的,醋泡之后,互补不足。口感更好,效果也更好。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是一定要维护好的。脾胃一虚,百病丛生。像许阳这样不好好吃饭的,千万不能学。
第七十章 对话刘景宁
刘景宁微微颔首,他看着眼前的这杯茶水,陷入了回忆,他说:“其实……我以前是一个纯中医,我最开始来中医院的时候,就是纯中医。”
“虽然对西医的知识了解一些,但是并不精通。那时候年轻,经验也不足,诊治的时候,常常没有很好的疗效。”
“后来医院里有去进修研究生的机会,中医这边已经没有名额,但是中西医那边还有一个。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我去了……”
“真正接触之后,我才发现西医的疗效太好了,他们种种理论都很科学,有理有据,数据详实,都有循证医学做支撑。”
“而我们中医却全是经验医学,还有那些无法被证明的五行阴阳理论,所以我动摇了,所以我走上了中西医的道路。”
“回来之后,我发现我的水平高了很多,我中西医的药都会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也比我之前好多了,所以我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了这条路。对于中医的那些不科学的理论,我也彻底摒弃了。”
“但是走着走着,随着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我心里的困惑也越来越多。有些病人,明明我的用药没有问题,可他就是没有疗效,甚至越治越差。”
“我当然不敢说我能包治百病,可我用药正确了,为什么没有疗效,这不是一两个病人。这么多年下来,其实也有不少。”
“后来他们转去别的医生那边,用纯西医的治疗方式,他竟然好了。为什么啊,我中西医结合,效果不是应该更好吗?是中药出了问题吗?”
“可是有些病人去找了中医,吃了中药,没吃西药,他也好了。为什么啊,我一直很迷茫,我去找我们医院的中医求证,也找过其他医院的中医,可是他们无法给我答案。”
“直到你出现,你给了我很大惊喜。真的,上午那个产后二便闭结的病人,西医都没什么好办法,可你却用纯中药的方式,一剂而愈啊。”
“关键是你走的就是纯中医的理论,完全没有掺杂任何西医的成分。那一刻,我知道了,我找到一个真中医了,所以我找你来求证我心中的疑惑。”
刘景宁抬头看着许阳的眼睛,一脸诚恳地问:“许医生,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许阳把目光从窗外收回来,他道:“因为中西医结合,本来就是一条错路,你没发现这两年都不怎么提了吗?现在提的都是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
刘景宁微微一怔。
许阳道:“中西医结合,怎么结合,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理论。你把鱼儿绑在鸟儿身上,它是没办法做到既能飞天,也能潜水的。”
“这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怎么结合,必须得有一方妥协!谁妥协?中医妥协了,在你这儿妥协的更彻底。”
“今天两个病人为什么被你越治越差?就是因为你不辩虚实寒热啊,中医的四诊,被你抛弃的差不多了。”
“你看到腺病毒肺炎几个字,又看到人家白细胞升高,肺炎啊,炎症啊,炎字是两个火啊,这难道还不是热证?当然辛凉解表啊。”
“你看到急性尿路感染,又看到了人家白细胞升高,小便灼热疼痛。那当然是热证了,消炎药加苦寒泻火药。”
“这是中医吗?你完全是按照西医的思路开中药的,生搬硬套,脑袋僵化。运气好,碰上正好是热证,见效很快。可运气不好,你就治不好了。”
“中医没问题,西医也没问题,中西医结合就是有问题。中医和西医只能相互配合,不能结合。”
“你按照纯中医的思路去学习,去辩证,用出来的药去治疗病人。见效很快的,完全会效如桴鼓,完全不输西医,根本不必妄自菲薄。”
刘景宁脸上堆满了困惑,他道:“可是……可是的确没有证据去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啊,也不能证明阴阳五行的存在啊。”
许阳笑了笑:“现代科学无法证明,那是现代科学的问题。我告诉你,疗效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用纯中医的方式治好了这两个西医都觉得很棘手的病人,这就是证明!”
一听这话,刘景宁眉头皱的更紧了,脸上也更困惑了:“就是疗效才让我迷茫啊,因为大多数的中药都没有循证医学做支撑啊。”
第七十一章 循证医学
什么是循证医学?
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
什么是经验医学,就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经验。师父用这个药治疗这个病,有效。他就把这个经验传给徒弟,徒弟以后也这么治。
而循证医学对此是不信任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足够证据去证明。你只有单个的病例,并没有足够多的客观的临床证明。
你用这个药治这个病,有效率是多少?治愈率是多少?不良反应有多少?你没有完整的临床记录,你没有足够的证据。
所以循证医学一直觉得经验医学是不靠谱的,因为你传承下来的经验,万一要是错了,怎么办?所以必须要通过他们的临床论证,找到足够证据。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那么多西药研究所可劲儿研究中医药的原因。
许阳微微一笑:“循证医学……呵,所以你给伊伊用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就是因为这两个药通过了循证医学?”
刘景宁微微一怔,然后他点头:“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个药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在甲型流感的治疗上,它的效果比奥司他韦还要好,这都是有循证医学做支撑的。”
刘景宁说的这个,许阳知道。
甲流,甲型流感H1N1,有孩子的家长应该都有印象,几年前甲流肆虐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抢特效药,奥司他韦,俗称达菲。当时抢的多地断货,价格被炒到了七八百一盒。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西药特效药达菲之外,中药也有特效药,而且做成了中成药上市销售了,这个药叫做金花清感颗粒。
这个药就是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之后做出来的。
而这个药,是有循证医学做支撑的。
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Ann intern Med》,翻译过来叫《内科学年鉴》,有西医医学背景的人,应该知道这个期刊到底有多么权威了。
这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几个医学杂志之一,而且在内科学领域,这个杂志被公认为是最权威的“第一刊”。
它在8月份刊登了我们国内专家做的对甲流治疗的临床研究,用的就是循证医学的办法。他们找了410个轻型甲流患者,随机分成了四组,对照组、达菲组、中药组、中药加达菲组。
对照组是不用药的,他们的发热时间是26个小时;达菲组是20个小时;中药组是16个小时;而中药加达菲组是15个小时。
这里的中药就是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它的疗效比达菲强很多,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国内马上就批准生产了,也就是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
所以去抢达菲,还不如抢这个呢。
这就是循证医学,很科学,有足够的临床实验做支撑,有对照有对比有实验数据,也有理论指导,这个结果,西医是承认的。
所以这件事在国际上影响挺大的,因为《内科学年鉴》太权威了,但是国内却没几个人知道,甚至不知道有这个药。
中医对呼吸科疾病,尤其是对呼吸科时疫的诊治是非常擅长的。居然还有人说中医抗疫是在添乱,你们真的是对力量一无所知啊!
……
许阳对刘景宁道:“这事儿我知道,这事一出,国内研究中药的热情就更高了,大把大把的金钱撒下去,可却没有几个中药能通过循证医学论证的。”
刘景宁点了点头:“其实这也是我最困惑的地方。”
许阳道:“我对循证医学没有意见,对经验的质疑是有必要的,是应该要找足够证据来证明疗效,这个思路是很正确的。”
刘景宁一愣,他没想到许阳居然这么推崇循证医学,他以为他会贬斥它的。
许阳则道:“不用这么惊讶,循证医学是个好东西,中医也应该用,但它在中医这里却出现了偏差。”
刘景宁又是一愣:“什么偏差?”
许阳道:“那你知道为什么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能治疗甲型流感吗?”
刘景宁答道:“实验表明,它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而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它能有效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错。”
刘景宁一怔。
许阳道:“是因为甲流为风热犯表证,是热证,你用辛凉解表,当然是有效的!你用这个药去治伊伊,为什么没治好,因为她是风寒犯表。”
“我把伊伊治好了,她是腺病毒肺炎吧,我见效很快吧?按照循证医学的思路,那就应该找一堆腺病毒肺炎的患者来,随机分类,分成几个组,其中一组用我前面开的药。”
“我可以告诉你,没有几个人是有效的。为什么?因为你没办法保证,所有患者的情况都跟伊伊一样,我说的是中医辩证病机,不是腺病毒肺炎。”
“我不会治腺病毒肺炎,我治的中医辩证的病。她是风寒束表,有桂枝汤证,又有喘症,所以我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你得找符合这个条件的来啊。”
刘景宁有些怔怔出神,又有些恍惚。
许阳又道:“我再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前段时间我治好了一个常年口腔溃疡的患者,他是脾胃虚寒,土不伏火,我用了理中汤,见效很快,后续我给他开了附子理中丸巩固。”
“按照道理来说,我是用理中汤把口腔溃疡治好的。那要证明理中汤对口疮有效的话,是不是得找一大批口疮患者来用这个药验证临床效果?”
“我告诉你,不会有用的。为什么,中医是治证的,不是治症的。你不能拿着口腔溃疡来对理中汤啊,造成口腔溃疡的情况太多了。”
“理中汤是治脾胃虚寒的,你要证明它有效,就应该要找一批脾胃虚寒的患者过来,做临床实验对照。”
“但是他们会告诉你,不好意思,现代医学不承认脾胃虚寒这个概念,什么虚寒,找不到啊,证明不了啊。”
“你都否认我理论了,然后还让我怎么证明?我说理中汤是治脾胃虚寒的,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不存在脾胃虚寒,请你另外证明。”
“你让我怎么办?这就是最典型的废医验药,全盘否定中医的理论,然后按照西医那一套来验药,能验出结果吗?”
“就算我们自己花钱去研究脾胃虚寒和理中汤的关系,好,结果出来了。他们是不会认可的,权威医学期刊更不会接受。我告诉你,碰上甲流是运气好,因为人家的病证单一,全是热证。”
“所以不是中药无效,你不懂中医理论怎么用中药啊?你要练一套绝世剑法,结果你说剑谱不科学,反而满脑子装了机关枪的射击技巧。怎么着,你打算用长剑挥舞出两点一线点射扫射?”
刘景宁被镇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许阳微微叹息了一声,他看着刘景宁说道:“机关枪射击理论是指导不了剑术的。你药理报告看的越多,现代理论对中医的解析看的越多,你就越没办法用中药治病。”
“张晓彤先生你知道吧?他在北京开了个纯中医的诊所,这里面的中医都很厉害。”
“他就说他们诊所隔三差五就会上演医学史上的奇迹,有很多病西医没治好的,却在他们那儿治好了。”
“不过就算你治好了,西医也是不承认的。因为单个的治愈病例,没有循证医学做支撑,原因是一样的。”
“不过我们也无所谓了,无非都是治病救人罢了。但是你想用中医救人,你就必须要有中医思维。你想用西医救人,就必须要做一个正经西医。”
“西医当然也很厉害,他们也能治好许多我们中医治不好的病。这个世界就是因为不同才会精彩的,而你这种强行结合不是更强了,而是更差了,你是在消灭中医,消灭这种因为不同而产生的优势。”
“我不会劝你如何如何,但你心中要有数。我只能说到这儿,我不会强迫你做纯中医,虽然这对我很有好处。”
许阳点了点头,他道:“言尽于此,饭我就不吃了,告辞了,刘医生。”
说完,许阳拿上自己的包,转身出了门。
刘景宁则是失魂落魄地坐在椅子上,心中一片茫然。
第七十二章 辞行
刘景宁转身走了,他挥了挥手,走的不是很潇洒。
“滴……任务完成,获得特殊奖励,奖励开放医术练习室-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