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科普1】港铁现代化列车(M-train)

港铁现代化列车是港铁的第一款列车,这也是港铁列车里面最老的一款列车,从上世纪的80年代用到至今,该列车已经用了快40年。全数列车由英国都城嘉慕(已结业)生产。首批列车于1979年10月1日投入服务。是市区线的主力列车。
这款列车是配合香港地铁于1975年动工兴建而购入,制造商是英国都城嘉慕(已于1989年5月由法国阿尔斯通收购),列车于1976年起开始建造,于1979年随香港首条地铁路线观塘线开通而投入服务,是香港地铁第一代列车,同时是港铁车龄最高的载客列车。
此款列车共有93列8卡编组行走港岛线、荃湾线、观塘线、将军澳线。
历史
在地铁通车之时,已预期整个系统最终将以8卡列车行走,故所有月台在兴建时均预留8卡列车的位置。但修正早期系统初期规划通车时只采用4卡列车(A1-C7+C7-A1)行走,全线通车时增至6卡车(A1-C1+B3-C3+C1-A1),故地铁为修正早期系统采购的35列第1代车卡只有三组动力车卡。随着1980年2月12日修正早期系统全线启用,1980年2月16日所有列车俱以6卡车规格行走。1982年,地铁再增购大量2A代车卡,以配合荃湾线全线通车,这批车卡分两批引入,较后期投入服务的列车车门款跟前批有异。除了动力车卡外,当时也开始购买拖卡,地铁把该等列车编为D卡,并逐步把列车增加至8卡,过渡期间亦曾有列车以7卡(A1/2-C1/2+D6/7+B4-C4+C1/2-A1/2 ; A-C+B-C+D+C-A)行走。
1985年,港岛线通车,地铁增购少量车卡(即I-Stock)。直至1986年5月22日,因应港岛线中环站及上环站于5月23日落成及客量需求,以及九龙塘转车站的客量,全线列车正式以8卡一列(A-C+D+B-C+D+C-A)行走,直至现在。
1989年,观塘线东区海底隧道段通车,再增购一批车卡(即G-Stock),列车的牵引系统于出厂时已采用GEC GTO Chopper。由于当时只有G-Stock列车使用GEC GTO Chopper,为了方便维修,所有G-Stock列车于早期均行走荃湾线,直至1992年。
1989年,由于法国阿尔斯通收购都城嘉慕,为方便零件储存和维修,以及节省电力,CM-Stock及CT-Stock列车的牵引系统陆续由Cam Shaft更换成为GEC GTO Chopper(与G-Stock和H-Stock列车相同),G-Stock和H-Stock列车才陆续与其他时期购置的列车车卡混合使用及分配到不同路线行走。而I-Stock则继续使用三菱RCT Chopper,因为两种牵引系统运作方式有异,故I-Stock列车比较宁静。
1994年至1998年期间,地铁提升信号系统,因此班次能有所提升,故购入最后一批的英制列车(即H-Stock)第3代车卡,均行走荃湾线,直至1992年,并和G-Stock列车混合使用。
1997年,因应列车已接近设计寿命的一半以及配合更改公司徽号,地铁于1998年8月起把所有英制列车进行全面翻新及延命工程,首趟经翻新的列车于1998年12月21日重投服务。并于2001年8月完成所有翻新工程。翻新工程由轻铁第3期列车的澳洲生产商 A.Goninan(United Group(英语:United Goninan)集团旗下铁路公司)负责(该公司于翻新工程后亦获得续约负责本型号列车G-Stock和H-Stock的维修工程),由英国Design Triangle负责翻新列车的内外观设计。翻新工程包括修改车头组件、翻新内装及机件、加入自动资讯显示系统、列车状态资讯系统(英语:Train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TIS)及安装电子语音播报系统(简称DVA),但在2001年以前并没有安装现代化设备到首19列翻新列车,直到后期才装上现代化设备。不过,翻新过程当中,并无将气动车门改为电动门。
2000年,由于有失明人士在观塘线石硖尾站不慎踏空从阔约一米车厢接驳罅隙跌落路轨。为防止同类事件发生,地铁将所有英制列车之间的驳位加上三条铁链。其后,韩制列车及中国制列车(第10列列车(A369/A370)至第22列列车(A393/A394)除外)亦因而配合,在卡与卡之间的驳位加上三条铁链,直至全数港铁车站(轻铁除外)完成加装月台幕门/闸门(适用于8个位于地面或架空车站)为止。
2002年,将军澳线通车,但由于新购入的韩制列车不能即时适应两套新旧列车系统,而且负责将军澳线车厂运作的承办商澳洲戈尼南(Goninan)(UGL集团旗下)公司(亦即是负责翻新英制列车的公司)不懂维修韩制列车。为确保将军澳线能如期通车,地铁公司决定将韩制列车安排于观塘线行驶。同时,地铁将15列G-Stock和H-Stock的英制列车调至将军澳线。同时在2003-04年间换走一部分观塘线列车去荃湾线,分别是(A109/A212、A139/A156、A167/A140、A235/A228及A241/A174)
为配合迪士尼线于2005年8月1日通车,地铁于2002年12月至2005年5月把10卡A/C编组及2卡B/C编组的第3代列车翻新成迪士尼线专用列车(B/C编组亦把B卡拉长并加设驾驶室),列车的2号和4号门被拆除,并改为玻璃窗,亦只有这些列车的气动车门被更换为欧洲ULTIMATE出品的电动车门,但列车须每3年由小濠湾车厂用人手模式返回九龙湾车厂大修。由于列车车头设计特别,因此有别称“老鼠头”。
2007年1月,因应港岛线加密班次,为了使到港岛线有足够列车行走1列荃湾线列车(A181/A136)更改为属于港岛线,荃湾线英制列车数目由33列降至32列,港岛线则由27列增至28列列车。2007年10月,再有1列观塘线列车(A215/A200)更改为属于港岛线,观塘线英制列车数目由18列降至17列,港岛线则由28列增至29列列车。
从2008年5月10日起,港铁试验在港岛线其中3列列车的第4及5个车厢内增加各3组小型多用途空间。于2010年8月起,为提升载客能力,并方便使用轮椅、携带婴儿手推车及行李的乘客登车,所有港岛线列车的第3-6卡车厢车厢均拆除九个座位,以设置两个大型多用途空间(其中一排6人座椅被直接拆除,而原有的3人座椅及小型多用途空间则扩大为大型多用途空间),而新设的大型多用途空间,以及原有设于第1、2、7、8卡的小型多用途空间俱加设半座位。而观塘线及荃湾线列车第1、2、7、8卡的的小型多用途空间亦于同年下旬陆续加设半座位。在2011年4月起,所有观塘线及荃湾线列车的第2-7卡车厢均拆除六个座位,并增设一个大型多用途空间,惟新设的大型多用途空间只设有一条扶手,并没有装设半座位。于2011年7月,港铁陆续拆去观塘线及荃湾线列车第1、2、7、8卡的小型多用途空间的半座位。到了2011年9月中旬,港岛线列车于第2及7卡拆除一排6人座椅以增设一个大型多用途空间,而第3-6卡原为小型多用途空间的大型多用途空间则被还原为原有规格,该四卡车厢的大型多用途空间数量减至一个。而所有多用途空间不再设有半座位。
2008年8月,港铁为A105/A158编组贴上3M贴纸,以减少车身洗酸次数,但在2009年该列车车身拆除3M贴纸,涂上灰色涂装。
2010年4月,因应将军澳车厂外判商澳洲的United Goninan撤出以及已完成调较信号系统,将军澳线的英制列车与观塘线的韩制列车对调,以改善将军澳线的噪音问题(该批列车因车身出现生锈迹,故港铁于调至观塘线不久便进行车身洗酸工程)。鉴于现在将军澳线需使用16列列车,而韩制列车只有13列,故将军澳线现在仍会每天从观塘线抽调3列都城嘉慕电动列车行走,派车不定。
2011年年尾,因应所有前地铁的架空车站均安装月台闸门,港铁为所有列车之驳位拆除铁链(即连接位的红色铁链)。
2012年3月,因为中国制列车陆续投入服务,令到车源变得较充裕,荃湾线加密班次至两分钟一班(原为2分8秒)。由于港铁现时安排中国制列车只行走观塘线,故此有4列观塘线列车(A101/A236,A165/A132及A239/A108)更改为属于荃湾线,观塘线英国制列车数目由32列降至29列,荃湾线则由32列增至36列。2012年5月,为了使到港岛线有足够列车行走,1列观塘线列车(A115/A114)更改为属于港岛线,观塘线英制列车数目由29列降至28列,港岛线则由29列增至30列列车。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因应中国制列车数量充裕并配合西港岛线通车,再分别有8列观塘线列车,分别更改为属于荃湾线(A105/A158)及港岛线(分别为A135/A138、A123/A148、A137/A162、A193/A242、A107/A154、A155/A224及A161/A118)(A105/A158、A135/A138、A123/A148、A137/A162、A193/A242和A107/A154已于2013年3-9月更改属线,A155/A224及A161/A118已于2014年6月及12月更改属线,其中A123/A148和A107/A154更改属荃湾线),使到两线列车数量分别增至36和37列,以增加班次及确保该线列车数量充足。
2013年7月,港铁计划再将所有93列英国制造的列车全面翻新,工业设计由法国MBD Design负责,翻新范围包括车头、车身、车厢内部、地板、乘客资讯系统、座椅、照明、广告面板、将闪灯路线图更改为动态路线图、电子信息显示系统、安装闭路电视、烟雾探测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SelTrac CBTC)的界面和其他相关工程等。铁当时表示正就翻新列车及更换讯号系统邀请有意愿竞投的承办商参加资格预审,预料于2014年展开招标程序,未知确实的工程费用及施工时间表;惟最终取消全面翻新列车计划,改购由中车四方生产的列车。
为节省电源,港铁已于2013年底前,为前地铁路线(不包括迪士尼线)共136列列车,更换至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照明。
自2016年7月起,为配合荃湾线进行新讯号系统安装工程,故此有多列荃湾线列车更改编组,部分于更改编组后改属港岛线/观塘线,同时多列原港岛线/观塘线列车更改属荃湾线,使观塘线和港岛线列车数量分别增至21和减至36列。
2018年4月,因应2C代和3代英制列车安装新讯号系统,九龙湾车厂外判商澳洲的United Goninan撤出九龙湾车厂。
设计
列车使用直流电1,500伏特架空电缆供电,营运加速率及减速率为1.0m/s2(3.6 km/h/s),刹车系统为电空并用制动,以及再生制动,并提供1.4m/s2(5.04 km/h/s)的紧急减速率,设计最高行驶时速90公里(营运时时速80公里),并能进行无司机驾驶。主缓冲装置为锯齿形弹簧,气垫为辅。牵引系统由斩波器控制。每卡车箱有约45个对立直排座位及设置多用途范围、部分港岛线、荃湾线、观塘线及将军澳线的小部分列车都使用这型号列车,均用气动车门,有需要时可交换列车使用。所有英制电动列车包括迪士尼线列车大修或检修时都必须在九龙湾车厂进行大修。
牵引系统
CM和CT Stock列车原采用Cam Shaft,后来因阿尔斯通收购都城嘉慕,统一零件的储存及提升列车牵引动力电力效能,所以于1984年至1987年改用GEC GTO Chopper,以节省成本。1992年起出厂的车卡至今一直采用GEC GTO Chopper。而I-Stock代列车则一直采用三菱RCT Chopper,起步时较为宁静[20]。除I-Stock列车因采用不同牵引系统外,列车零件均可以互通;因此大部分I-Stock列车集中于港岛线服务,方便维修。
A/C182的牵引系统于1987年由Cam Shaft更换为三菱RCT Chopper,其后于1991年再更换为GEC GTO Chopper。
车门设计
列车全部采用气动门,而迪士尼线列车采用电动车门,但不同年代生产的列车开关门的方式以及门胶均有所不同(详情请看本页列车编组一段),如第1代车卡为阔门胶、部分第2A及2B代车卡的车门设有手把 、第3代车卡开关门时没有回弹。车厢之间的贯通道皆由瑞士SIG公司提供。列车设有由英国Stone-Platt Crawley Ltd制造的空调系统。为确保车箱内的空气流通,列车的车门与车身间留有一些空隙作通风用途(迪士尼线除外),以便行驶时能抽入隧道中空气,防止车箱内环境局促,但是也产生了列车在行驶中的噪音问题。
本型号列车第1代车卡的车门导引为外扣式,跟所有在东铁线行走的英国制列车一样,第2及第3代车卡则为轨道式。2014年,港铁发现第2及第3代车卡的车门导引容易被细小的物件卡住,影响车门运作,故此分阶段改装成类似第1代的款式。
事故
1993年4月27日,一列荃湾线列车(A111/A166)驶至大窝口站时,途中一个车卡的连接器松脱,最后3卡车厢被甩开,失去动力后留在隧道内,但车长对却懵然不知,操控前面五卡车厢照常行驶,直至驶至大窝口站,经月台员工通知后才知道发生事故,无人受伤。这是全球地铁首宗发生车厢脱卡意外,
2004年1月5日,一名65岁老翁在荃湾线列车(A167/A140)上纵火,事件造成14人受轻伤,是地铁自启用以来首宗纵火案。
2017年2月10日下午7时许,一列荃湾方向的荃湾线列车(A113/A192)在前往尖沙咀站期间遭到乘客纵火,致车厢出现浓烟,车厢内的19名乘客被火烧伤。
2017年10月26日凌晨1时,一列港岛线列车(A159/A252)驶回柴湾车厂内指定泊位期间,其中1个车卡(D636)的车底气囊出现问题,导致一边车轮偏离轨道,车卡与路轨及轨道旁的设备擦撞,并撞毁其中一条供车长上落的楼梯,涉事车卡的车身损毁,楼梯的碎片亦刮花另一列车。事件导致港岛线4列列车未能出厂载客,港铁需要临时调动荃湾、九龙湾及将军澳车厂4列后备列车前往港岛线行走。
2019年3月18日凌晨,一列荃湾线列车(A187/A112[注 7])在新信号系统测试期间于中环站附近和另一列车(A131/A218)相撞,2名车长受伤,(A131)列车车头转向架偏离路轨,另一列车其中两个车卡(D652、C451)侧面撞毁。
退役
该车车龄快到40年,也即将要踏上退役朝,港铁宣布该款列车预计在2019年到2022年退役,而港铁在2015年向中车青岛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购买93列列车取代该款列车,只有迪士尼线的3列列车继续服役。
2018年2月24日,港铁亦就本型号列车进行退役演习,以有火回送(全程不断电及讯号系统)方式将A203/A110编组列车,由港铁荃湾车厂经荔景站渡线驶往港铁小蚝湾车厂拟设解体线,并于翌日凌晨返回荃湾车厂。






列车数据
制造商:都城嘉慕、GEC Alsthom、
翻新/改装:澳洲United Goninan
生产年份:1978年-1994年
服役年份:1979年-2022年(迪士尼线除外)
列车数量:93列
列车动力方式:6动2拖(市区线)、2动2拖(迪士尼线)
设计最高时速:90km/h
运营最高时速:80km/h
起动加速度:3.6km/h/s
常用减速度:3.6km/h/s
紧急减速度:5.04 km/h/s
列车宽度:3110mm
列车高度:3910 mm(包括空调主机)
车厢长度:22,850 mm(A卡)22,000 mm(B卡或C卡)22,330 mm(D卡)
列车总长度:180.02m
载客量:375(市区线)、180(迪士尼线)、
轨距:1432mm
供电方式:DC1500V(直流1500伏)
牵引电机:I-Stock以外:GEC制G313AZ型I-Stock: 三菱电机制MB-518-AR型直流直卷电动机
车体材料:铝合金+白色工业贴纸+玻璃纤维(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