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

2019-02-10 19:49 作者:库鲁库鲁冬  |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

个人影评

首先,是在B站看到宣传片,身为一个科幻迷对这种未来末世设定非常感兴趣。电影本身也没有让我失望,满满的赛博朋克风。

首先说说观感,光是救援队的外骨骼装甲质感给人的感觉就很厚重,质感很好,特效方面处理的的也很棒,据说后面万达撤资,是吴京自掏腰包和国内几家特效公司亏本做的。大部分的场面十分震撼,比如主角一行人刚到上海时,当我看到杭州地下城被岩浆吞没时,我鼻子就酸酸的,我是个浙江人。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现,舞狮和春节十二响,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此体现,但当李一一说“春节十二响”很无聊和开头舞狮表演却无人认真观看,却有一种莫名的心酸和欣慰,心酸是因为传统文化被人无视,欣慰是因为我们这些传统文化还有人热爱。

在姥爷牺牲掉的那一段,我是真的哭了的,并不在于户口和朵朵与他的亲情,而是在于现实的残酷,无情的撕裂了这种亲情。在很多电影里,一个角色的死亡会被强行赋予意义,但是《流浪地球》不一样,在《流浪地球》里,死了就是死了,十分的现实、残酷,但是这种残酷却更加突出了人文情感,大刘的原作本身就非常的黑暗,而导演郭帆却更偏向于表现人文情歌,现在看来,这部电影两者都不缺。

对于原作方面,电影在原作上创新,却不脱离原作,这点在电影很多地方都暗示了,例如电影最后的游行队伍就为之后的反叛军埋下伏笔,“火种”计划代表的是原作中的飞船派,飞船派即抛下地球,开着宇宙飞船去寻找新家园,但是原作中明确的提到过因为当时科技水平只能制造出和上海一样大的飞船,不能够支撑一个地球的生态圈,所以只能选择“流浪地球”计划。(莫斯计算的0%的概率并没有把“空间站爆炸”这个事件算进去,他太过理智了,而我们人类也很疯狂,形成了一种对比)。

最戳我点的,不是各种科幻各种特效,而是“带着家一起流浪” 这样的概念,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我问过一个同学:“如果有一天科学家预言地球即将迎来末日,你会怎么办?”他说:“我会坐上飞船逃跑,你呢?” 我的答案是:“我会选择留下来,我不想抛弃它。”

其实这种想法我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自己很可笑, 但是确实很浪漫啊,在末日来临前享受着自己在这出生之地的最后一秒,如果抛弃了她,那就意味着我以往所有的经历都将变成空无须有的回忆画面。

“如果有一天,地球即将毁灭,我会选择留下,与其在飞船上忍受着流浪的孤独 ,我宁愿待在地球上,喝上最后一杯茶,睡最后一次觉,在宁静中等待毁灭的那一天。”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