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被填补,物品终被时间消亡

拥有美好的回忆,与被过去捆绑不同。
若无法正视过去,也不能拥抱当下。
几年前我领悟了这些道理,领悟到自己是一个被过去捆绑,不能拥抱当下的人。并非因为当下过于晦暗,过去十分美好。只是我对“离去的这一刻”更有感觉。
我沉迷的是回想这一动态,我的往事被自己任意涂抹,每个时期呈现不同的色彩。当下一旦变成记忆,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变得像云朵般轻浮。我恰恰爱的是这份虚幻。
几年前我开始了断舍离,努力切断回想,同时整理、丢弃以前的物品,因为这些物品同样能延伸到很多过去。但是因为有恋物情结,不能一口气丢掉。
于是有了一个每次回家,必整理旧物,且丢弃部分的习惯。
即使不切断,记忆也随着时间衰退了,对有些东西的感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深刻,而物品同样在老去。消亡似乎是万物的终点。
今年在扔掉部分后,突然想把它们拍下来,于是便做了三个旧物有关的视频。
这些碟很早就想丢了,因为网络发达,什么歌都可以在电脑上。
可是想了想,又终是留了下来。

还有点想写信,但没有可寄出去的地址。
那时候的信写完后还会花样折纸,我记得有些信纸折的太神了,居然被我拆破了,而且复原不回去,令人抓狂。回信自然要夸人家的手艺精湛。
而我特别喜欢用拿纸巾做信纸,圆珠笔写在易划破的纸巾上,效果神奇。

那时候,节日快要到来时,都有点紧张,意味着要花不少钱了。跟朋友在店里东挑西挑,哪个好看,哪个不好,还要数好到底给几个人。
现在对于节日则有了更热情的方方面面。

重看当年的贺卡,自然觉得老土。当下的确是物质丰富的时代,什么都更漂亮,更精致,可挑选的也很多。
一直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从物质贫瘠走到物质丰富的当代。并没有一味的认为,过去选择少,民心单纯就是美好的。
可能是我自己的性格原因,太少选择让我非常压抑。太多选择,也许眼花缭乱,会选择错误,可是总比没的选好。因为我不喜欢“没的选”所造就的平等,宁愿人各选择,永不平等。

高中时,我从生活费中节约点钱买了台胶卷相机,原因是我想记录生活,记录自己的校园时光。
这是现在听来很正常的一个想法。在网上,在不同的APP 里,多少人通过照片和视频记录分享自己的人生。每当在B站看到大学生,乃至中学生发的视频,我都非常羡慕。
我一直想,若这个时代能向前推移,达到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大概会过得更愉快。学生时代盼望的东西,直到十年后才慢慢浮现在眼前。
我错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有时我常想。
那时我拿相机到学校拍摄,大家私下议论我很奇怪,又不是晚会或者运动会,或者毕业留影合照,你拿相机在学校东跑西走的,到底在拍什么。
如今很多人拍VLOG,把自己逛街,吃饭的过程都拍下来,如果放到过去,一定也是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思维。我并不是学校唯一有相机的,很多富二代已经有数码相机,甚至有我从没摸过的录影机,但很少用,对他们来说这些只是重要场合使用的东西。
我想现在已经为父母的他们应该会经常子女各种拍照,记录他们的成长。毕竟在这个时代,再正常也不过的事了。

从过去到现在,所有的变化都那么惊人。电话流行时,这个能与千里之外的人联系的东西够神奇了,又有大哥大兴起,让人大开眼界,又有了发信息的BB机,接着更方便发信息的按键手机,手机上又装了摄像头,接着又有了自拍功能,很快触屏手机烂大街,最后连钱都可以用手机支付。
大哥大流行时是什么样的,想不起了,第一台手机也被丢弃。昔日的我们又怎能判断未来,今日又只能挥别过去。
不断被填补的记忆,走向消亡的物品,寥寥数语,时代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