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幻之哆啦探险队1】《多啦A梦》•淹没在历史之中的大结局? ~幻之版最后的时光

2022-05-26 02:06 作者:RODILOCK_藤伊村樱  | 我要投稿

  

   文\图:RODILOCK

  

其实对于《再见了多啦A梦》大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这个短篇是衔接小学四年生和小学五年生连载的过渡篇。

 

再见了,哆啦A梦

但实际上这个短篇,在三月到四月之间是真正的结局。在1973年由日本电视动画公司所拍摄的第一系列《哆啦A梦》动画作品因为制作公司经营不善(社长新仓雅美贪污公款并且涉嫌走私军火逃往国外)而被迫完结,使用的最终话剧本便是1972年三月号的小学四年生向小学五年生过渡的“世修觉得大雄一直依赖哆啦A梦会成为废物,所以哆啦A梦打算装病来试探没有自己会怎样,大雄在哆啦A梦回去后努力学会自行车”版结局《哆啦A梦不在了?!》。(连载当时只标注了完结篇没有标题)

 

哆啦A梦不在了!?

之后动画系列当中部分《再见了哆啦A梦》的版本当中,“朋友大家一起来问候”的桥段,也有借鉴这集旧版结局的意味。

 

再见了 哆啦A梦当中的告别


藤本老师也自然而然遵守了。所以于1974年三月号在小学三年生发表了最终话,也就是现在的《再见了哆啦A梦》。(连载时的标题是《回到未来世界》,因为不是学年志的阶段性完结,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结篇,所以藤子给它加了名字)

 

由于动画版草草完结,加上漫画人气也不温不火。从1969年《乌梅星王子》完结后藤子二人没有任何一部漫画或动画成为高人气作品。藤本原本对哆啦A梦报以厚望,但没想到哆啦A梦动画版面临的劲敌太多了。

幻之版动画完结的一刹那,藤本只想着“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动画的完结拉掉了藤本最后的救命稻草,处于瓶颈期和空窗期的藤本,正好听到小学馆“想要一个新角色和新作品”的愿望。于是当机立断决定结束哆啦A梦的连载,开始新连载。

 

乌梅星王子

根据《哆啦A梦》一百年前日本电视台的纪念节目当中记载:

1974年,第一版也可能是最后一版的《哆啦A梦》单行本由小学馆的瓢虫漫画丛书发行,共六卷。

(这个我特地去日本的拍卖网站查阅了初版单行本的全卷封皮和册封,最终话收录在第六卷,并且第六卷封皮上没有卷数推介,只有其他新漫画的推介,证实了它在当时“已经完结”。)

而当时很多作品,包括手冢治虫的漫画也是一样,都是在连载结束后才发行单行本的。

 

1974年版瓢虫漫画《哆啦A梦》第六卷

这里要提的是,最初《哆啦A梦》不分安孙子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加入到创作当中的,后来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和藤本分道扬镳二人自立门户的。

但在1969-1973年这个阶段,安孙子确实参与了哆啦A梦以及动画版相关的创作,并且也以藤子不二雄署名。

 

第一卷的作者近影

在这一版本的单行本卷首语当中也是印着二人的肖像。而再度再版的单行本原著更改为了藤子.F.不二雄,作品和版权就正式归藤本弘所有了,由此看来应该是二人和平解散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关于重新恢复连载,国内一些视频上传者提及的,导致在国内流传的说法(这个说法源自1997年日本某揭秘节目)是因为藤本老师对于《哆啦A梦》有别样情感,所以决心再恢复连载。

 

但实际上,漫画家其实很难对某部连载才几年的作品萌生出特殊情感,就和每六年都会有四五十名学生的小学班主任一样。因为同期连载的作品太多了,《哆啦A梦》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哆啦A梦》一直采用多学年杂志连载的方式,藤子又不是没有画过《哆啦A梦》的阶段性结局。譬如小学四年生1971年四月号连载的“因为未来游客和通缉犯大量进入现代哆啦A梦不得不回去”的《哆啦A梦要回未来了》(连载当时只标注了完结篇没有标题)。给它一个结局太简单了。

 

哆啦A梦要回未来了

又不是藤本接不到活,即便《哆啦A梦》漫画不温不火,它也是人气漫画家藤子组合当时的人气作品。即便《哆啦A梦》动画版收视率没有达到预期(当时动画公司跟日本电视台提出的是绝对突破10%-15%收视率。笔者觉得如果没有当时同一年近20部人气特摄的挤压,就成功了)。

但是它的最高收视率也在当时有《魔神Z》《假面骑士V3》《泰罗奥特曼》《电脑奇侠01》《机械人刑事》《甜心战士》《新造人类卡辛》这些超高收视率的魔王作品的1973年,达到了9.1%的最高收视率和6.6%的平均收视率,就当时动画作品还不甚被关注的1973年,这个收视率绝对称不上低。

 

魔神Z


机械人刑事

而开始播放后,由于1973年大量强力的竞争节目,日本电视台给出的标准是“能达到4%-5%的收视率便足以。”而之所以哆啦A梦会陷入苦战,和当时的作画与配音没有任何关系。大叔哆啦A梦反而异常有人气,而且在当时的年代幻之版的动画质量和人设也是相当精美的。

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幻之版并没有在当时小孩子们看动画的时间段播放,而是放到了周日晚上七点的黄金档。这个阶段大多是家庭吃饭的时间,虽然日本人多数喜欢吃饭看电视,但是这个阶段不完全是由孩子主导,家长更多会看相声和新闻。

也因此1979年朝日版哆啦A梦后来放到了子供向作品档,并且作为儿童节目(类似于在少儿卫视银河剧场里播放的动画一样,孩子们认银河剧场这个节目,所以哆啦A梦的收视率就有保障)的插播作品(带番组)播放,才逐渐积累起来了人气。

但是日本带番组的节目并不多,日本版哆啦A梦在1973年是作为完整节目和其他动画和特摄硬碰硬的,那后果可想而知。

因为1973年,百分之95的日本人都不认你哆啦A梦,认识哆啦A梦的也就是学习杂志的那些小学生读者。对于他们而言,哆啦A梦只是学年杂志上一个普通的连载作品罢了,看与不看都一样。

很多孩子都被奥特曼,假面骑士等特摄以及魔神Z吸引了,谁会去看哆啦A梦呢?

本身哆啦A梦作为一部人气作品的噱头就不大。

1979年相比较之前的1977-1978年,电视竞争并不激烈。无论是特摄还是动画的新作品都很少,这也是《哆啦A梦》可以在收视率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其次日本电视台是紧跟着子供向节目大热才开始引入儿童节目的,当时1973年四月–九月的日本电视台儿童节目如下:

动画:《哆啦A梦》

特摄:《白狮子假面》《流星人类zone》《火焰超人》《超级机械人红巴隆》

 


仔细一看就知道,动画只有《哆啦A梦》一部在孤军奋战。而且日本电视台不属于孩子们熟知的播放热门动画和特摄的电视台(多是TBS和NET),所以当时这几部特摄除了《红巴隆》预见了1974年的超级机械人热潮获得人气,以及《流星人类》有大量东宝怪兽,譬如哥斯拉登场以外,其他作品大多都腰斩和没了下文。

而为了增加收视率和与其他电视台的竞争,在第一季度完结后,日本动画公司召开节目延长策的强化会议。出台了著名的《中间报告书》。做出了影响哆啦A梦历史的决议。

 

替换大叔声的富田耕生,换上野泽雅子。网络上之前说富田耕生是因为骑自行车出了事故才被迫降板的,其实只是未经考证的传言。更换声优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视率,吸引幼年观众。

 

这出于《中间报告书》的决议之一。由于这时《哆啦A梦》已经在四月号的《小学五年生》和《小学六年生》展开连载。这一决议是为了迎合漫画原作,开拓目标群体的年龄层,以及下降哆啦A梦自己的年龄。

也就是从大叔音变成少年音。把男性声优换成女性声优。

 

野泽雅子

这一决策直接影响了之后哆啦A梦的历史。

但这一举动导致报纸上的保守派对制作组发起了攻击。他们纷纷在报上批评说:

“更换声优是多么失策”

“如果更换了声优,那么这作品的人气将减半!”

不过声优更换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毕竟性格和声线,甚至演员性别都发生了转变。这导致11-16话收视率极速下降到5.5%(初期几乎都是接近10%的高收视率)。

但是很快,观众开始对野泽雅子的声音报以热烈的回应,16回之后收视率开始上涨,甚至有超越前期接近10%的趋势。

 

对此日本电视台表示非常吃惊,最开始电视台与动画公司签下的合同时先播放一个季度(12回,26话),如果达到10%收视率,那么就继续续约。

出台《中间报告书》的时候已经决定续约第二季度(26回,52话)。

随着第二季度的人气和收视率上升,加上部分特摄作品已经完结。

 

《哆啦A梦》逐渐黑字化,开始出现盈余。

日本电视台对《哆啦A梦》改观了,甚至在同年八月,将日本电视动画的制作人员邀请到位于千叶县房总半岛的日本电视台疗养所,给他们举行了豪华的招待会。

这时电视台已经决定了要续约第三季度。

 

只是没想到,社长新仓雅美在制作其他动画剧场版的时候产生大量盈亏,并挪用《哆啦A梦》的盈余填补。也不知道何时可以制作下一部新动画,在公司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新仓选择了连夜逃亡。

好不容易再度看见转机,有机会制作52回,并且可能超越年番的《哆啦A梦》。

被迫在9月画下句点。

 

顺带一提1979年~1981年的《哆啦A梦》动画还属于其他节目当中插播的带番组时期,也有过收视率跌破2%的时候(达到30%是1981年的时候了,早期并不是非常高),大家对比一下就能感受到幻之版实际上带来的影响远要比网络上流传的要大了。

 

所以关于什么因为收视率低迷而中断自然是子虚乌有,它有没有满足电视台的需求放到一边,15%收视率可是当时的不败传说奥特系列有时候都达不到的记录,别说一部小公司改编一般漫画推出的一般动画作品了。如果《哆啦A梦》1973版人气低迷,还会因为中途更换声优引起报纸和媒体的声讨,引发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讨论么?

 

因为动画版完结后,出道即靠《小鬼Q太郎》和《帕门》两部作品成功在黑白电视机时代就相继推出动画,和他们祖师爷手冢治虫的早期电视动画在同一个时期。可谓和青山刚昌一样,出道即出名,一路顺风顺水。

小学馆和藤子组合都对动画版和漫画版的《哆啦A梦》期望很大,却因为不是作品的缘由而惨遭腰斩,这种情景,祖师爷手冢治虫尚不可能接受,更别说正年轻气盛的藤子组合了。

 

再加上藤本当时中断连载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藤本接到新连载《未来男与未来雄》(讲述了在未来生活的昭和厨未来男到现代和祖先未来雄一起居住的故事,原型自然是《哆啦A梦》)了,再继续负责哆啦A梦可能会腾不开身,加上动画制作公司倒闭让这部漫画名声受损,所以藤本才打算中断连载。

《未来男和未来雄》


 不过在安藤健二著作的《封印作品的寂寥》当中提及到另外一种说法:

那便是藤本确实在小学三年生三月号打算完结哆啦A梦,但是得知这件事的小学馆奉劝藤本继续连载哆啦A梦。于是藤本考虑了一下,决定在下个月的小学四年生上重新连载。

而安藤的附图当中,也配上了当年小学三年生哆啦A梦连载的最后一页。确实写着:“于小学四年生待续。”

并且左侧还有哆啦A梦的留言:“我和大雄的故事还会在小学四年生活跃哦!”

 

但即便如此,《好孩子》《幼儿园》《小学一年生》~《三年生》的哆啦A梦连载也同时完结了。对于这些杂志的小读者们,《哆啦A梦》与完结无差。这里和2012年的特别节目的报道虽有出入,但确实如此。

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哆啦A梦确实完结了。而1974年7月推出的单行本,绝大多数也都是这些杂志上连载的内容。

藤本答应在四年生留住哆啦A梦,也是因为“在孩子们中间仍然很有人气”,所以才说服小学馆重新连载。

 

而小学馆推出单行本的原因,则是藤本和安孙子到井川处反映:

“小学馆的稿费简直太少了,这样下去我们连招聘新手的钱都没有了。”

井川也表示:

“但是一上调稿费,其他漫画家的稿费也要跟着上调,这个我真的应付不来。”

为了达成共识,井川想了一个好办法:

 

“哆啦A梦的原稿那么多,不如我们出版单行本吧,这样就可以赚版税了。”

 

但是小学馆的上层却不同意。

“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看剧画,谁还看这种搞笑漫画啊。”

老实说,这也是动画版哆啦A梦和漫画版哆啦A梦不温不火的原因。

早期哆啦A梦也不主打科幻要素,更多的还是没头没脑的搞笑和滑稽。当年开始流行白土三平的剧画,缺乏刺激的大场面和吸引读者的点,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不吃香。

 

白土三平作品


“我会让很多小学馆的新人编辑读完哆啦A梦以后打分,只收录满分十分的篇章就可以了。”

上层表示:“那也只能出六卷,六卷就给我完结。”

 

也因此才将身为“完结篇”的《再见哆啦A梦》放到最后一卷。而再版时的“第七卷待续”的字样,初版第六卷也是没有的。

所以1974年,《哆啦A梦》的单行本是以六卷完结告终的。

虽然无奈,但自知自己没办法讲条件的藤本也就这样答应了。

但是本不抱多大希望的单行本,却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反响。

 

瓢虫漫画全卷共45卷

 

一个月内突破了藤子作品以往的销量(安藤表示是100万),《哆啦A梦》从动画化时只有几个报纸板块报道的低迷作品,一口气越为话题漫画。

 

在2012的特别节目里面这样记载:

大量孩子读者们的感谢信和贺卡,让藤本老师感动不已,以至于到了画其他作品“脑袋里也全是哆啦A梦,我忘不了他”的地步。

 

加上哆啦A梦一度成为话题,于是小学馆也要求藤本老师继续绘制哆啦A梦。这才有了恢复连载时的第一话,连载于小学四年生的1974年四月号的《哆啦A梦回来了》。

 

哆啦A梦回来了

1990年代揭秘节目当中是说藤本因为对哆啦A梦有特殊感情而重新连载。

2012年特别节目则是说单行本的大卖以及小读者的热切回应,让藤本深受感动决定重新连载。

安藤则表示是小学馆的要求让本来打算中断的藤本在下月的四年生重新连载。

 

看上去貌似各个文献都在相互矛盾,但实际上不是的。

1973年9月动画完结的时候,小学馆和藤本根本就没有收到动画版完结的消息。

“因为最初签约是播放满一周年,也就是52回。”

也导致动画完结后的1973年10月号的小学四年生和11月号的小学三年生连载时仍然登载着“哆啦A梦动画版在日本电视台每周日晚上七点大人气播放中,要看哦!”和“电视动画版大人气播放中”的宣传字样。

 

小学四年生11月号

这时候藤本和小学馆都认为动画版还在正常播放着。

当时小学二年生的编辑长井川浩表示“完结时根本就没有得到通知,明明是以一年为前提播放的,这样以后谁还敢找日本电视台做动画啊!”

 

而得知动画版完结的消息,据推测应该是在12月至来年1月。当时读了杂志发现哆啦A梦“失而复得”的读者们马上调台到日本电视台却发现根本没有播哆啦A梦,于是和小学馆反映。

小学馆和藤本这才知道“动画版突然就完结了。”

也因此一直到3月号藤本才开始连载“完结篇”。

 

在完结时的动机和我在前文中提及的一样。小学馆和藤本都逐渐对哆啦A梦丧失信心,并打算直接完结,开启新连载。

但是哆啦A梦积累了不少幼年读者,小学馆和藤本实际上还是很难放下哆啦A梦开拓的读者,于是无论是小学馆劝藤本,还是藤本劝小学馆,由于多种文献并不相同,所以很难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再见了哆啦A梦》确实是作为完结篇准备的作品。

 

可以确定的另一点则是除了勉强保下来的四年生的连载以外,所有的学年志上的哆啦A梦几乎都完结了。

而在四年生继续连载的途中,七月份发生了上述的“发售完结形式的单行本”的重大转机。

这使得新连载也不是很受欢迎,杂志上连载的哆啦A梦又步履维艰,只能说能活一天是一天。

背水一战的藤本弘也没指望单行本能如何,只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

 

但没想到的是单行本超了100万销量,小学馆高层决定系列化,扩充新连载,好推出第七卷。藤本被读者们的回应深受感动,决定全身心的再一次投入哆啦A梦的创作当中。

单行本已经决定持续出版新册,而藤本则逐步在其他杂志上恢复哆啦A梦的连载。

 

实际上2012节目当中指的完结是四年生以外所有杂志上的完结(四年生当时也不是哆啦A梦连载的主场),而藤本确实是因为“六卷完结情况下推出的单行本”的热销而重新恢复了其他杂志的哆啦A梦连载。

1990节目当中“藤本怀有特殊感情所以决定重新连载”则是基于“不愿意放弃哆啦A梦的连载,背水一战看看能否有人气”的心态。

 

但也多亏了藤本和小学馆的坚持,才顺利让哆啦A梦摆脱了困境。

 

藤本弘与哆啦A梦原稿

所以实际上《再见了哆啦A梦》和《哆啦A梦回来了》这两个短篇的揭载平台是三年生和四年生,而不是四年生和五年生,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早期的哆啦A梦,可以说是动画化前和动画放送时的设定做成期,也就是最初的六卷内容,是分布在幼儿园,小学一年生~六年生等多本杂志上的。

但是从第一版动画完结后的第七卷开始,哆啦A梦有了更完善的设定,故事情节也更加成熟,在这之后的漫画多连载于三,四年生~六年生和可乐漫画杂志。(一,二年生连载到1986年便中断连载了。四~六年生都连载到1991年)

 

六种不同版本的第一话

实际上让人气漫画家的作品在同杂志社的多本杂志上同步连载,也是一种杂志社的经营策略。就和同一部特摄和动画除了原作以外,也会请各个不同的漫画家绘制漫画版在不同的杂志上连载。也会因为更换杂志或者动画特摄完结而结束连载。

 

各个版本的哆啦A梦精选集

所以藤本《哆啦A梦》的学年志连载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只能说觉得这种方式很特别或者给它硬冠上藤本老师当时特别特别出名或者说《哆啦A梦》出道即巅峰特别强之类的吹嘘之词真的大可不必,藤本不是圣人,同时《哆啦A梦》刚刚连载时也没有构成现在的世界观。而《日本电视台版哆啦A梦》当时人气低迷正是因为原作漫画还没有到达现在的人气,不过是小学馆学年志才连载的作品。甚至大部分观众还是在幻之版播放后才知道哆啦A梦,并且去看漫画的。

如果学年志多杂志连载会让大家产生一种这个漫画家和漫画作品当时很强的错觉,只能说大家对于昭和时期的漫画连载方式太不了解了。

 

哆啦A梦 宣传记事

藤本,哪怕是大山版的相关人员,以及日本社会对于幻之版都多报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很明显与事后藤本以及新锐动画官宣的态度不同)

幻之版惨遭封印,也和大家所了解到的“传言”大相迳庭。

这里面掺杂着更多的内幕。并不单单说藤本不喜幻之版,就现在所能收集到的史实和文献都表明,藤本自己并不讨厌幻之版,而且是报以宽容的态度。包括所谓网络上流传的“魔改”,也是有藤本方面的认可以及不得已而为之的内幕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由于第二版动画制作组,也就是现在的新锐动画,最早制作这两集经典剧情是采取电影的形式把两集合在一起制作的,加上新番《留存在内心的经典故事30》的电视特别篇当中新制作的新番版也是采取这个形式,让大家有一种这个故事,这个结局是一个以哆啦A梦回来了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

 

归来的哆啦A梦
新番版《归来的哆啦A梦》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最初的结局,就到大雄望着空荡荡的抽屉,以自言自语的形式收尾。

 

别样的凄凉,就和当时哆啦A梦动画被迫腰斩的藤本和日本动画公司的员工的心情一样。

最终一幕大雄桌旁的废纸篓,上面的文字其实是OWARI(剧终)。单行本再版的时候便改成了“LOVE”。

 

留意右下角垃圾桶上面的OWARI

 

右下角垃圾桶的文字改为LOVE

1973年8月,日本电视台的制片人,也就是《哆啦A梦》的企划者,日本电视动画公司的实质法人代表新仓雅美失踪。

 

1973年9月30日,日本电视动画版《哆啦A梦》播放了最终话《再见了哆啦A梦》。最后一幕,哆啦A梦手持着黄色小鸟,取自高仓健主演的电影《幸运的黄手帕》当中“平安归来”的意向。

在“おわり”(剧终)作为结尾字幕前,还是和往常一样打出了“请期待下集”的预告字幕,颇有“つづく”(待续)之意。

 

请期待下集

据当时观看《哆啦A梦》的观众们回忆,在不喜欢《魔神Z》的朋友之间,《哆啦A梦》大有人气。是孩子中间的茶余谈资。

在电视上突然完结的时候,孩子们傻了。只觉得“这什么鬼,明明很有人气,怎么突然就完结了。”

当年喜欢《哆啦A梦》的孩子们如今成长为大人,也成为了促进幻之版公开的中坚力量。

 

当年日本电视动画公司的员工们,仍然热爱着这部动画,并希望继续做下去。但是由于公司经营的缘故,新仓失踪了,没法从电视台负责人那里获得电视台拨得的经费,为了保全动画的高质量,员工们不同意把动画作业包给外包公司,只得被迫完结,实在是非常可惜。

最后这一幕凝聚着制作人员们的情感。希望公司能够度过难关,希望大家还可以重聚一堂,再度制作哆啦A梦的动画。

 

日本电视动画公司

可惜天不遂人愿,日本电视动画公司倒闭,原先的制作人员们各奔东西,很多为了制作动画而从乡下上京的青年,再度回到乡间种田,从此再未接触过动画制作。想必是因为一接触,就会回想起哆啦A梦这块碰不得的伤疤吧。

 

当时的制作主任真佐美纯看到朝日电视台(新锐动画版)的哆啦A梦后表示:

 

“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大山小姐的声音听上去也很舒服,这下我们也安心了。”

 

就这样,哆啦A梦的动画,将接力棒传递给了新锐动画。

 

梦幻小镇 大雄乐园

 

当时的哆啦A梦,藤本自己也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多的读者以及这么多的梦想,

 

1978年,哆啦A梦全系列单行本销量突破1500万本。

 

瓢虫漫画1-45卷

1979年,哆啦A梦已经成为人气的国民级作品。随着《星球大战》引进日本大热导致的本土作品再评价热潮,哆啦A梦和超级战队,铁臂阿童木,奥特曼,假面骑士这几个日本超级IP再度制作了时隔多年的新作。日本官方称呼为朝日电视台版第一期(哆啦A梦第二期动画系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山版。

 

第二版哆啦A梦平步青云,一口气连载到2004年,由于配音演员年纪过大以及配音演员价格高昂的价格等原因才完结,2005年,哆啦A梦再次以数码高清动画的形式出现,采用了更贴近漫画原作的设计和美感再度以第三系列哆啦A梦,日本官方称呼为朝日电视台版二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田版登场。

 

朝日二期的第一话与朝日一期的样片一样改编自《在书房里钓鱼》

而最初在《哆啦A梦》还不过是连载四五年的新作时就决定动画化的第一版动画,官方称呼为日本电视台版动画,由于哆啦A梦官方公式杂志《多啦A本》上介绍时以“与原作设定相差甚远,首播后因为种种原因未再重播的幻之节目”,则被国内第一波哆学家称之为幻之版。实际上日本和世界范围内是不采用幻之版,大山版和水田版作为公式名称的。

 

 

1973年9月30日晚,日本电视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的所有成员连在企划室集体收看《哆啦A梦》的最终话的机会都没有。

真佐美纯

 

9月30日大清早,真佐美带着助手开车去找适合焚烧材料的地点。

 

“因为大厦的人已经不让我们再待在那里了,我们带着所有的行李和制作材料,就这样被房东赶了出来。”

 

在那天夜里,就在大雄在夕阳下骑着自行车向天空大喊“哆啦A梦,我做到了!”的那刻,日本动画公司在东京的办公室早就解散了。

 

真佐美纯带领助手到达琦玉市的荒川河畔,两个人像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一样,将《哆啦A梦》的的部分原画,台本,cut表,分镜本,赛璐璐画,色彩设计本,人设本,账本一起烧掉。

 

“助手带着哭腔问我,《哆啦A梦》最终盈利了对吧,我别过头去,无法回答。”

 

“当时那把火烧了很久很久,这些珍贵的作画资料,没有人想要这些他们,哪怕是卖给废品商或者抵债都没有人愿意瞧一眼。”

 

“火苗窜的很高,在浓烟中跑出来不知道是被熏的还是难过才留的眼泪。”

 

幻之版第一话 出来了!哆啦A梦之巻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想到当时这些第一波带给孩子们梦想的制作者的心情了,只能拿真佐美本人的一句话来解读:

 

“就像是亲手火葬自己的孩子一般…”

 

动画完结后,藤本老师为了安抚制作人员们的心情,特地找到他们,表达了衷心的祝愿:

 

“(还有机会的话)你们以后一定要再做下去啊!”

 

之后经过了近二十年,真佐美和藤本再次达成共识,藤本表示支持幻之版动画的公开。

 

(烧毁的只是制作材料,原片胶卷大部分都保存在宇佐美手中,近些年一些当年声优和制作人员们留下的剧本也在日本拍卖网站上被研究者们拍下,将内容提供给真佐美本人)

 

残存的赛璐璐画

 

 幻之版在1979年由于在富山电视台重播,被新锐动画为了“护犊子”而强行封杀,并且小学馆和新锐动画搬出藤本老师来逼迫相关人士“不允许再播放”以各种不雅形式将其淹没在历史中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本已经失踪的日本动画公司的社长新仓雅美走私军火,居然自私回了自己老家日本,被当场抓获。

 

之后,日本警方以“新仓雅美失踪”定义其在这个世界的消失。

 

2004年前后,真佐美从公司购入了幻之版的胶卷,并加以修复收录在DVD里随时保存。

为了应对网络上的谣言,真佐美开始在YouTube上传幻之版的部分视频片段。

但很快遭到了新锐动画和小学馆的封杀,视频很快被YouTube删除了。

 

并且在这个时期,真佐美不定期召开藤子作品的私人放映会。在放映会上上映部分幻之版剧集,据参加者表示每次两话。

放映会获得了藤子工作室的许可,但是对于参加者的人数和举办次数种种有严格限制。

2011年前后,放映会被官方限制,严禁再次开展。

 

男人用力气一决胜负之巻 上映会播映的内容之一

2012年,日本的研究者和学者们联名向藤子工作室在网络上请愿,但很快被压制下来,请愿失败。

2017年,真佐美招待了来拜访的日本记者.研究家安藤健二,并给他播放了1小时长达六集幻之版的动画内容。

原本称之为“口袋里的噩梦”报以负面评论的安藤后来也以:“这也是别有韵味啊。就当是设定有所差别的其他平行世界的哆啦A梦也别有趣味。封印,被称作黑历史真的是太可惜了。”报以正面评价,成为了幻之版的支持者。

 

安藤健二

“对故事内容,制作过程,当时制作人员的苦劳全然不知,就一股脑的说这片子不行,该封杀。我对此非常不满,这不是身为官方该说的话。”

真佐美对于现在藤子制作公司的态度非常愤慨。

 

2019年12月27日,真佐美纯在自己的博客上确认自己身患肺癌的消息。

 

截止2007年,真佐美发表,由其他人士转发的OP.ED已经在YouTube上突破百万播放量。

 

 

正如最初发现了《哆啦A梦》魅力的幻之版一样,带着最初的这个结局,缓缓消失在哆啦A梦的历史当中,再不会有人记起了。

 

如今,第三系列的多啦A梦,也刚刚度过他的第十五周年,

 

哆啦A梦的历史,还会继续下去。


【幻之哆啦探险队1】《多啦A梦》•淹没在历史之中的大结局? ~幻之版最后的时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