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4人后面6人,一共几人?”学生答11人,老师却说再想想
辅导作业对家长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哪怕学历再高,对于小学生的作业辅导,也似乎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毫无作用。一来学历越高的家长,越难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解题目,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一脸懵,自己倒气得不行。二来现在的小学生试题,时常不按套路出牌,家长也很难掌握出题者的心理,经常是摸不着头脑的状态。

“前面4人后面6人,一共几个人?”,学生回答11人,老师却说再想想
一道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数学题目,“前面4人、后面6人,一共有几人?”,学生信心满满地添了个11,却被老师扣分,学生以为是老师判错,找到老师询问,老师却让学生回去再好好想想。
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告诉给家长,一大一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大眼瞪小眼了半天,也想不到11这个答案哪里有问题,学生显然好奇的等不到第二天再问老师,家长只好在家长群私聊老师,询问题目的答案。

老师称,这道题的题干部分,是小猪询问,而小猪不算是人,所以答案应该是10个人,面对这样的回答,学生恍然大悟,家长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原本是张数学卷,却要考脑筋急转弯?但这样的题目显然并不在少数。
翻看近些年的小学生试卷,就能发现,这样题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什么水不能喝?”、“什么瓜吃不着、却能看得见?”,此类题目在语文、数学试卷中层出不穷,让多数家长想发自内心地喊一句:有必要?

在小学试卷中,脑筋急转弯式的题目是否有必要?
学校出这类脑筋急转弯题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不死板的学习知识,也不再只会死读书,算是达成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按道理来讲本意是好的,但却有很多家长对此不买账。
多数家长认为,对于学生的试卷出题,出题人该秉持严谨的态度,而像这类脑筋急转弯一样的题目,本来就是剑走偏锋、不按寻常套路来的,说起来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怎么说怎么对,又怎么能用来给学生考试,判断知识是否学的扎实到位。

也有家长认为,考卷上的题目,该有唯一确定的标准答案,如果没有准确答案的题目增多,会导致学生的解题思维改变,再面对试题,无法用传统的解题眼光看待,可能对待正常的题目,也会用另类的方式解答。举个例子,就像现在有多少人,能直接了当地回答出,一加一等于几的答案,并对此深信不疑。
如此看来,对于学生的教辅材料,无论是习题册还是试卷,都该以考察学生当下的学习程度,为主要目的,要严格遵守出题规范才是。

小学生试题布置,该遵循成长规律和出题规范
在小学生的试卷或习题册上,不是不能出现脑筋急转弯类的题目,但不能和常规试题混到一起,更不能以此作为正规考试题目,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试卷的题目,要严格遵循学生的学习顺序和成长规律,难度上先易后难,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复杂都不合理,不然考试会无法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的次数再多也没有用。

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可以添加在学生的习题册中,作为额外的存在,能帮助学生放松头脑,从原本的解题思路中脱离出来,趣味的题目也能给学生解压。
可以将这类的题目冠以“轻松一刻”、“趣味解答”等名称,放在每节习题的最末端,这样就能给学生灌输一种转念,即这类题目只是帮助学生放松大脑的,不会在正式考试中出现,学生也不必为此浪费太多时间,这样的方式才算是两全其美。
老师在上课时,可在当堂教学任务完成后,为学生出两道类似的题目,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但不能让这类题目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这样反而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总结:在语文、数学考卷中,增加另类灵活的题目,想必是素质教育试验的一种举措,若后续效果不好,相应的题目也会缩减,学生的思维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家长不必担心。
互动话题:你怎么看待,这种脑筋急转弯类型的题目?能够接受这类题目,在试卷中出现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