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化第一路 - 序

序
鹰厦铁路电气化工程全线竣工之后,福州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经过几个月努力,编辑出版了这本《华东电化第一路》(报告文学,通讯、经验,论文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书中的报告文学,通讯展示了当代铁路建设者们的风采与豪情、聪明与才智,对于激励我们加快铁路建设步伐有重要作用;书中的经验,论文也凝聚了铁路建设者们的心血,宛如发光的珍珠,是科学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于既有运营线上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电气化建设都有宝贵的借鉴作用。作为具体负责这一工程的建设单位福州铁路分局分管基建的副分局长,我谨向关心这本书出版的各单位领导和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作者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鹰厦线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1986年8月26日正式动工进行电气化建设,1993年12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历时7年4个月。它的建成开通,揭开了华东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从此,在这条铁路上奔驰的客货列车,均由我国自行制造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牵引,福建从鹰潭口的接车能力比电气化前提高了1倍,对华东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福建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以及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事业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素有“山岳铁路”之称的鹰厦铁路,建成于50年代,线路技术标准低。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福建省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以至鹰潭口成为全国铁路有名的限制口。为此,国家于80年代初作出了鹰厦线电气化改造的重大决策,铁道部将其纳入第三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成为全国铁路建设“中取华东”和“再取华东”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分期建设,分段开通,分期取得效益”的要求,整个工程分四段(依次为永漳段105公里、来永段124公里、鹰来段284公里和漳厦段192公里)进行。担负这项工程的建设单位为上海铁路局及受委托具体负责建设任务的福州铁路分局、鹰厦外福线工程指挥部;担负设计任务的是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福州勘测设计院、铁道部通号公司研究设计院等;担负施工任务的是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福州铁路工程总公司、铁道部通号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南昌铁路工程总公司和福州铁路分局有关单位以及闽赣两省电力建设部门等。各参建单位组成近万名建设大军,团结协作,经过2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不仅提前半年完成了这项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而且实现了工期、安全、质量、效益的奋斗目标。
建设期间,共完成土石方工程600万立方米,铺轨148.8公里,立钢筋混凝柱18345根,立钢柱1187根,架设各种导线3250余条公里,埋设各种通信电缆1362公里,新建通信站11座,新建安装牵引变电所17座总容91.1万千伏安,建设各类房屋22.8万平方米,改造低净空隧道27座,大中小站场86个,还完成了与电气化相关、相配套的大量其它工程,总耗资近14亿人民币。工程建设中,对低净空隧道改造采取一次性连续集中大封锁施工的新方法,并采用了SGZ-25型隧道弓型支撑装置新技术,突破了工程建设中的最大难关,成功地创造了国内既有铁路线改造的先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线电气化建设的成功,体现了党和国家决策的正确,展示了闽赣两省政府和沿线人民大力支持铁路建设的奉献精神,反映了铁路建设大军能攻善战的才能和智慧。
鹰厦电气化铁路是连接祖国东南沿海经济特区与内地的重要交通干线。沿途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有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的优势。展望前景,它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饱含着新的追求与希翼,为发展经济,造福人民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条繁荣之路,幸福之路、希望之路。广大建设者的业绩与殊荣将永载我国铁路建设的光辉史册。
陈忠义 1994年5月

原文刊载于《华东电化第一路》,福州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1994年,闽新出(94)内书(刊)第78号。现由网友 酸菜鱼 整理上传,仅供学习分享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