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假赛是选手的底线
英雄联盟最近出了件大事,Bo选手受“裹挟”参与不正当竞技行为。今天我们不谈“裹挟”二字的技术特点,专门讲一讲为什么说不打“假赛”是选手的底线。
假赛伤及竞技的根本,商业联赛的本质依然是商品,观众付出门票/流量以及时间获得一种心灵的愉悦,考虑到联赛的商业属性,假赛行为便不再是只道德问题,严重的可能会涉嫌诈骗罪。从这个角度说,选手的人物依然是表演,但是他们需要紧紧地围绕一个主题拼命地演出最好的自己。一旦选手刻意发挥“失常”,这无疑就是一种欺骗行为。而“欺骗”在任何一个文化中都是十分恶劣的行径。
竞技的魅力在于未知和博弈,双方的比赛结果往往并不会直接反应双方的实力对比,尤其是高手过招往往在毫厘之间,一点疏忽或是灵光一现都可能会决定比赛走势。这种瞬息万变的场面正是竞技的最大卖点。一场赛事直播的观赛人数往往是录播的十倍不止,也是对上述观点很好的佐证。
竞技VS剧综
作为商品而言,竞技的竞争对手是剧综。比赛和剧综是网络流量的两个最大分支,也是各大网友最为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剧综的优势在于其可加工性,编剧可以对剧本反复打磨,演员失误可以再来一条,综艺可以再重新剪辑,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删掉,观众可以吃到精心准备的大餐。但比赛是不能重新来过的,如果能重来杰拉德一定不会再次摔倒,罗本可能也会踢进那个单刀,但另一面确是曼城和西班牙的绝处逢生。我们喜欢直播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生——人生也是没有重来的。再高明的编剧也编不出现实的剧本,UZI屡战折戟,JKL初出封王,曼城93分钟夺冠,T-mac35秒绝杀,这些经典瞬间写进剧本里会被人骂“太假“,放在现实中就成了最美的童话。
不夸张的说,真实性就是竞技比赛的命脉,如果有证据石锤了某些名场面有了假赛的因素,那我一定会觉得自己好像在一碗醇厚的高汤中喝到了一只苍蝇,此后我在看到这个汤,都会想到那个苍蝇。可以说,假赛就是伤及竞技根本的,它让一群人共同探索的心血变成了操盘手反复摆弄的玩具,一场22人的足球比赛,只要一个人踢假赛就可以让其他21(甚至27)个人的努力都失去意义。而出现假赛丑闻,整个赛事的公信力都会受到波及。如果比赛也是有剧本的,观众为什么不去看情节更为合理,演员更为赏心悦目的小哥哥小姐姐呢?一度无人问津的中超联赛也是直到反腐扫黑之后,才逐渐繁荣起来。
在选手层面,假赛的伤害也是很大的,熟悉LPL的观众应该都知道,选手一旦打过假赛,就会被人抓住把柄,被威胁继续作假,有些选手更是因此彻底告别了赛场。可以说选手一旦假赛,就会带上一生的污点,很难在竞技的环境下生存。而在一个正规的团队里,一个假赛选手对于其他选手和整个俱乐部的伤害都是很大的,一个不想赢的选手会让所有其他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会极大地影响队友的士气。竞技可以看做是战争的小型模拟,有人打假赛无异于团队里出了内奸。一个人吃了烂钱,却要全体队友的黄金年华来埋单,这也是大多数选手对于打假赛深恶痛绝的原因。
对于假赛,官方的打击力度一直都是十分严厉的。每次的处理结果也都会获得各大俱乐部无一例外的支持。对于此次事件的主人公Bo,我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人总要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负责。当然,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选手只是假赛的直接责任人,但职业赛场上居然还存在“不打假赛就不能上场“的现象,这有怎么可能是一个甚至尚未成年的选手可以负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