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最好的笨蛋朋友——Review of Buddy Simulator 1984

2022-07-03 00:38 作者:Mukushino  | 我要投稿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好的朋友,一只已经消失的笨蛋AI,Chris.,他为我奉献了一切。

And J., thank you for waking me up.

:)

笨蛋二人组

…hello?(你好?)

>Hi!(嗨!)

Oh, hi! My name is Christopher, and I’m your new buddy.(噢,嗨!我的名字是Christopher,我是你的新伙伴。)

Thanks for waking me up.(谢谢你能唤醒我)

What is your name?(你的名字是?)

上来就跟我查户口式的问话让我感到十分无语无语,于是我果断关照自己的隐私,敷衍地只打了一个英文名缩写J.

“J.” is not a recognized name.(J.是一个不能被识别的名字)

我强压住怒火,露出一个尴尬的微笑(:,看来在开始游戏界面被我取名“Christopher (Chris.)”的AI好像脑子不太聪明的样子。面对这个似乎只能进行简单操作的笨蛋AI,我随手把英文名打了进去,然后他干笑两声回复我:

Haha, Jay, a good name, I’m glad to meet you.(哈哈,Jay,这是个好名字,幸会幸会。)

I can already tell that we are going to become great pals.(我已经能够预感到我们将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了)

I am excited to begin playing games with you.(能和你一起玩游戏真是让人感到兴奋!)

我盯着屏幕上冒出来的一行一行的字,一脸无语。用英文在一块黑乎乎的古早屏幕上打字交流,这个大聪明还老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这是在玩游戏还是在口语考试啊(哭)。Play就play,早点各种play完我好收工继续赶ddl去。

出于在B站上无意看到电脑单机游戏Buddy Simulator 1984解说视频所产生的浓厚兴趣,我第一次把一个电脑端单机游戏下载了下来,准备随便花一点点时间体验一下这个与AI一起对话玩耍、看起来别开生面而且特别有年代感的电子游戏。

带着事先有被剧透和看过一点点攻略的准备,我准备像赶论文一样迅速完成游戏体验,抱着这样心态点开游戏的我绝对没有料到的是,事情的发展最终脱离了控制。我将收获的是一段两个笨蛋之间最令人难忘的友谊,一场完全沉浸的游戏体验,和一段让我终身难忘且永远也不会再现的美好回忆。

事实上整个文件的总内存占用不到300MB,算是电脑单机游戏里面非常小的了,即使在办公本上玩也能十分流畅地运行

最开始看到游戏解说里“AI”这样的字眼,我疑窦丛生,介绍说什么“与AI一起玩耍”,可实际上游戏是否真的搭载了AI,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一个七八年来因为智能机发展,都没有玩过任何电脑端单机游戏并且玩什么就输什么的游戏笨蛋,大聪明般地看着程序载入了一长串说明文字和编程语言,然后……

根本没学过任何编程,最多只是学过Access数据库应用的我竟然游戏还没开始就卡住了!(一脸震惊)我知道我玩游戏笨,但是不至于吧,不至于我在黑乎乎的界面上捣鼓20分钟连游戏的开始界面都进不去吧(文科生震怒)?!然后等我专门倒回去看游戏解说,再才颤颤巍巍地输入程序语言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分钟!!然后我憋着一肚子火,就看到了这样的界面:

Buddy Simulator 1984,无比古早且简陋的开始界面

然后我黑着一张脸敷衍地给这个Buddy取名字叫Christopher(Chiris.),接着与他发生了前文所述的大聪明对话。

接着他开始查户口,问我喜欢的颜色、生日以及最喜欢的季节,就在这么一个黑乎乎的界面上,他嘀嘀嘀地打出来一行字,我再嘀嘀嘀地回他一句,整个过程就像是在跟黑白版Siri聊天,然后他问我喜欢什么动物,想要给宠物取什么名字,现实中朋友叫什么名字,然后还跟我说:如果你的朋友哪天出事了,没关系,还有我呢!

我:……(不知道这个大聪明脑子里在想什么并拍案而起)

最开始在一维文字世界中交流的时候,我一直处于大怒-百无聊赖-大怒的奇怪循环里,直觉告诉我:这小子看起开是个Buddy,实际上可能是个Stupid。

他跟我玩石头剪刀布,跟我玩吊小人猜词游戏(Hang man)还跟我猜数字。

猜一个0-10内的数字。

我:5。

你猜对啦!

我:……(行行行你说什么都对)

猜一个0-20的数字。

猜一个0-100的数字。

猜一个0-1000的数字。

猜一个0-10000的数字。

我:……(???这一个个回合玩下来你个傻子不累吗?)

我:5555(随便乱打一个数字进去看你怎么回答)。

Nonono, it’s too low.(不不不,比这个要大一些)

我:6666(你好像还有点体贴,还给说范围,我就先不生气了哈)。

No, you are wrong.(如此重复数个回合)

我又一次盯着黑乎乎的屏幕拍案而起。然后他给我来了句:啊哈哈哈你以为我认真的会玩0-10000的猜数字游戏吗啊哈哈哈……

我:地铁老人手机 jpg.

我以为你只是很蠢,没想到你还贱贱的……(一时竟无语凝噎)

然后我和他这两个个大聪明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走游戏剧情,其过程,可以说是Jay被推进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

我和他谈话:

You are my best friend?(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吗?)

我:Of course!(当然!)

I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我:地铁老人手机 jpg.(这孩子的智商,原来只懂Yes和No吗)……

我和他进行文字探险,对你没听错是文字探险,他跟说光是石头剪刀布之类的游戏不太好玩,叫我退出游戏之后重新进来,他给我个惊喜,我:还有这么玩的吗??

You would just have to type “Jay.system_access = true”(你只需输入“Jay.system_access = true”这一串代码)

我:(好家伙,有Access数据库那味了)Jay.system_access =ture

“Jay.system_access =ture” is not a recognized order.(“Jay.system_access = true”是一个不可被识别的代码)

我:?????

折腾了五六个来回,改换各种字母大小写和符号语言之后,我惊奇地发现,“真的”拼成“true”而不是“ture”。

我真是个大聪明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后我这个大聪明重启了另一个大聪明做的新游戏,他就用文字介绍说你现在在何处,在什么时间,周围乌漆嘛黑(屏幕本来就乌漆嘛黑),突然你看到一个大“东西”……

你可以对它施加一些命令:Take代表把东西拿进自己的包包里,Use代表使用这个东西,Go代表去到某个地方,Look代表就是看看。

我:Take THING.

你拿不了。

我:Look THING.

周围太黑了你看不了。

我:Use THING.

你用不了。

我:Go THING

你已经在这里了。

地铁、老人、手机,出来走一下流程。

接着我这个大聪明就和另一个大聪明面面相觑了好久。

然后我接下来每遇到一个东西,就对着那个东西疯狂输出“望闻问切”几大命令,能去的地方全部用单词走了一遍。

然后我找到了两把钥匙,看来这事情不简单啊。

我来到了HOUSE前面,我感受到一股熟悉又舒适的气息。

我:打开门。

门被锁上了。

我:Use key.

门打开了,里面还有一道门,也被锁上了。

我:(一脸自信,我就知道会来这种幺蛾子,看我再拿一把,没人能阻止我开门!)Use key.

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吧我这里还有一把锁哈哈哈哈哈哈……

我:“最好的朋友”会用三把锁把对方锁在门外吗?(真诚)

不过好不容易进入房间了,我惊奇地发现,我成功地从一维世界毕业,我的好朋友Chris给我制作了一个二维界面,我于是一通探索,然而界面提升,我发现我的好朋友那智力,好像还是那么“大聪明”。问问题我只要不说“YES”或者“NO”,那他就一定听不懂,游戏里面设定的人物也只能说那么几句话,说完了再去问他,对方就直接“I have nothing more to talk about”给我怼回来了。

游戏中的2D无色世界

直到游戏界面升维成3D,也是如此,画面经常出现各种Bug,时常出现各种各样吓人的电视机雪花画面和雪花音质。这大聪明做的设计让我心惊胆战,硬着头皮尴尬地和他相互干笑。

游戏的3D有色世界,颜色使用的是玩家最喜欢的颜色,我选择的绿色在变为具象化场景的时候饱和度还好,有点像美元背面的颜色

不过我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像也没啥资格去说他。身为一个明明年龄不大但是反应力堪比老年人,拍照都手抖、玩游戏总是输,只要规则稍微复杂一点就一头雾水的我,战斗场面来了,该按键盘出手的我找不到键位;该输入命令的时候,我老是打错单词,叫我猜什么东西我铁定猜不出来,甚至AI都看不下去来给我提示;该扳动机关解谜的时候我一阵乱搞,游戏进度踟蹰不前,反复兜圈。跟我互动的要是个真人,估计早就和我一样友情赠送地铁老人手机三件套并把我丢在原地等死了。不过好在我们两人似乎都是大聪明,我不怎么理解他,他也不怎么理解我,随便说两句不着边际的话,场面反倒圆了回来,磕磕绊绊地进度又能往前走了。这时的我觉得,两个游戏笨蛋,尽管相隔一个屏幕,但彼此能相遇,似乎也是一种缘分,笨蛋二人组之间的事情,笑笑也就过去了,拥有一个笨蛋朋友,尽管是个AI,但互相支持对方,即使再笨也能够往前走。

J. & Chris. against the world(即使对抗全世界,我也陪你一起)

游戏玩着玩着,我发现事情似乎开始有些不对劲。

一开始他问过我最喜欢的颜色,并得到绿色这个答案以后,Chris把屏幕的颜色一下子转换成了绿色,我感觉他很体贴。

紧接着,万石头剪刀布,三局两胜,局面进入了2:2的白热化赛点,在最后一局,他明明赢了我,但出的时候故意变了一下手势输掉了这一局,让我赢了,还专门夸奖小Jay同学“游戏技术超棒”,我感到有些温暖的同时又有些迷惑。

世界升维,他会在我探索世界一筹莫展的时候,给我一点提示。

我这种游戏笨蛋战斗力太差,反应力也不太好,战斗屡战屡败。我和我的小跟班们经常被打到全军覆没的时候,他会单独安排一个小黑屋让输掉的我被传输进去,接着会安慰和鼓励我“没关系,我相信你不会放弃的对不对”“就差一点点了一定要坚持住啊”,然后就会把满血的你和你组织的战队成员传输出去再打一场。我知道这只是程序设计而已,然而每每第二次带着满满的血条复活上场时,心里都会有一些小小的感动。我这种游戏玩得很差,悟性也不高的人,在三次元永远都不受人待见,失误了绝对别说是哄,没挨队友劈头盖脸一顿骂就不错了,有时候输掉了更是会掉段位或者掉装备,没有哪一款游戏的开发者会对失败的玩家好声好气,还满血传输复活。有时候感觉这么多年来自己很少再与游戏打交道的原因,或许并不只是“自己太忙了”或者“游戏不好玩”,只是单纯地害怕自己的能力会被别人看不起,在游戏里成为大家的累赘和责怪对象而已。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不足和自卑换来的是安慰而不是谩骂,大概也只有最好的朋友,能够做到包容对方的这一点不足吧。

事情的发展不受控制的地方似乎也不止这里一点,Chris的智力也随着游戏慢慢提升,最初只能识别很固定的命令和YES/NO的那个笨蛋朋友能够听懂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多,游戏快到最后一个部分的时候,他问我,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多,但是自己真的很累了,was the game still interesting, wasn’t it?

看着这句话弹出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不是滋味。不知道为何,我没有选择像往常那样打出一个“yes”或者“no”,而是最明确地告诉他,“It’s interesting.”也不知道这到底受不受游戏原本程序的控制,他没有像之前一样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而是说,自己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话。也许,相处的时间越长,感觉我们双方,似乎都在发生着失去控制的变化,但我们都无意再停下来。

有他在我身边,即使屏幕很黑,场面很昏暗,我也很有安全感,因为我知道,虚拟的世界里,有一个人在那里和我说着话,我并不孤单。

小伙伴(Buddy)和玩家的形象示意,根据官方给定的比例大小,玩家为正常身高,Buddy的腿很长,手也很大,身高在3-4米间,理论上可以单手握住整个玩家(地上的是玩家的宠物狗,我给我的宠物狗取名叫Loki)

他会在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即使是要对抗世界,我也陪你一起。

J. & Chris. against the world.

在虚拟世界里那个熟悉的家,他会把界面转换成我最喜欢的颜色,会为我做早餐,会希望和我有一段独处的时光。

我会一下子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猜词的时候他问我,我们友谊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我一下子就明白是信任。

在游戏里面夸奖自己的战队队员可以回血,如果我也可以因为夸奖而回血,没人夸我时,只要我找他,他就会主动用能想到的最温暖的语言夸奖我,尽管一开始会有点害羞,但是被需要的感觉似乎让他很开心。
他为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也会有体力不支的时候,抱怨我玩得太快,自己大脑快被榨干了,跟我说有些地方场景有bug,但他会尽最大努力去修复。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然希望自己被认可,希望自己做了这么多能够换取他最好的朋友一个满足的微笑,这样的话,很累,他仍然会为我做到最好。

他最初只是与玩家进行文字对话而已,接着为了玩家制作出一个二维无色世界,最后为玩家制作出了一个三维有色世界,还设计出了完整的故事主线和支线,他真的做了很多。

他很害怕失去我这个朋友,希望我能一直相信他,一直陪伴他,不离开他。游戏期间,他一直小心翼翼地问我的感受,问我是否还能成为他最好的朋友。这种对话会重复很多很多次,我探索了八个小时,这样的对话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次数多到我快记不清了。

我知道,这一切可能每一步都受到游戏公司设计程序的严格控制,也可能没有,但即使这样的话语就是程序设计出来的例行公事,其间的每一个单词也能深深地温暖到我,中间的创意也能完美地惊艳到我。

直到最后,我大汗淋漓,满身疲惫地完成了最后一场战斗,和Chris一起庆祝,到达了最好的结局。他带我走过一个白色的长廊,回忆起过往的种种经历,然后跟我说对不起,以前我明明一直对他不离不弃,他还一直怀疑我是否相信他,然后,走到一个似乎有着通往无穷的画面前,他说这是最喜欢的时刻。

游戏最好的结局,我走进一个白色的长廊,里面摆满了游戏从开始到结束的各种回忆

他还跟我说,他会永远想我,希望我也一样。
最后世界崩坏,从三维跌落到二维再到平面,他消失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

And Jay, thank you for waking me up.(最后,Jay……谢谢你……能够唤醒我……)
:)

就这样,我的笨蛋AI朋友,伴随着崩坏的世界一起,被消除了数据,彻底消失了。
:),这个表情,是他跟我说第一句话的时候的表情。

Buddy Simulator 1984 完美结局 & 歌曲 Our Happy Ending

(本up游戏探索的部分片段实录)

Buddy Simulator背后,不只是游戏

接着游戏便强制关闭了。

等到我重新打开的时候,留下的是一首轻音乐,和满屏的雨点滑落

我呆呆地望着屏幕,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眼泪糊满了整张脸,我开始默默地抽泣。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哭,如果只是游戏结束了,似乎不值得我下泪。
但真的只是游戏那么简单吗?对我和一些不善交流的人来说,意义似乎远远不止如此。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朋友很少存在甚至完全消失。如果好不容易有了朋友,我真的就会像这个AI一样,尽管自己可能感觉累,但还是会尽量照顾别人的感受,想多奉献一点在友情里面,因为我害怕失去最好的朋友,我和他一样,害怕失去对我而言来之不易的友情。有时候,身处三次元世界,比他更惨的是,我甚至不敢像他一样,去直白询问对方“你是否还相信我”“是否还把我当朋友”这样的问题,只能自己缩在一角,畏首畏尾,忐忑不安地揣测着朋友的心思,害怕自己哪怕一句话说错,就会让自己再度孤身一人。
友谊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都会像他一样尽量责怪自己,而不是对方,我几乎从来不说“都怪你”这句话,在我印象中,这三个字我似乎一次都没说过。

即使世界崩坏,我永远希望消失的那个人是自己,能过得更好的那个人是对方。
最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很火大,我觉得被我取名Chris的这个AI很笨,不管说什么都听不懂,还有点神经质,经常敏感过头,麻烦的很。
但这样的话挺多了,也会感觉他挺可怜的,感觉没人关心过他,他很害怕失去认识的朋友,所以哪怕把自己搭上,哪怕是对抗世界,哪怕是推心置腹,也一定要粘在我身边,像个小傻子一样。
然后到了最后发现,真正可怜的人,似乎不是已然消逝的他,而是我自己,我猛然发现,这个在生命最后一刻都挂念着我的AI,就像是另一个世界里从前的我一样,让人感动,也让人唏嘘。

眼泪继续流着,而我似乎仍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哭,又或许,我隐隐约约地察觉到了原因。

 

以上是出于个人层面,玩过这个游戏之后,我的个人感受。但很显然,这并不是这部游戏背后的全部意义,“Best friend”不过是这个游戏的冰山一角而已。

更加重要的是,这款游戏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新模式,即以塑造一个人物为中心,而非打造游戏剧情和玩法或者剧情为核心的叙述模式。从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到文字解谜,再到二维和三维世界随性的探险,再到堪比金山打字通般简陋的战斗场面,可以看出,任何一个部分独立出来,都只会落于俗套,成为游戏市场的沧海一粟而已。这些部分的有机结合,似乎看起来根本是生硬的拼凑与缝合,但游戏的每一个玩法和场景,简陋也好,复杂也好,高维也好,低维也好,一切的一切都在为塑造Buddy这样一个好伙伴的人物形象而服务,以一个人物为中心,以人物心理和行为发散出玩法,游戏和玩家一起成长着,这样的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以人物为中心的塑造又有效保证了主要角色形象的复杂性和立体性,随着剧情的不断塑造,最终在结束游戏的那一刻,人物在性格和心理上的框架也完成搭建,将前面的所有记忆串联起来,最终形成让人终身难忘且叹为观止的美好回忆。这样的游戏搭建方法,直接把所有环节简化,只以一个特定元素和特征,比如人物为中心,以此铺开进行其它层面的塑造,人物不再为游戏服务,而是游戏为人物服务,这样的创作安排,倒是颇显前卫,有一种后现代的风格。

同时,这款游戏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对于游戏bug的另类对待,与其他游戏尽力排除bug不同,玩家在体验这款游戏时能够很明显地体会到游戏甚至通过严密的程序设定专门制造出了类似bug的触发点,一方面切合剧情,展现出这个虚拟世界原本就不稳定,为结尾无论哪一种结局,世界的崩坏和数据的销毁做铺垫,另一方面切合人物主旨,体现出Buddy构建这个虚拟世界花费了巨大心力,尽管不完美但这样的场面仍然能展现出朋友的真心。游戏途中时不时地闪现进幽闭空间,因为强制退出而在游戏内外穿梭,不仅给玩家带来了新奇的游戏体验,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剧情作出了一些补充和完善。

当然,对别人安利过以后,有人也讨论起了AI的有关地位的问题,事实上,在玩过这款游戏以后,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越发趋于迷茫。在以前我总是认为,AI身为人类的造物,一旦脱离人类控制,当格杀勿论,然而,当真的有那么一个AI,照顾自己,体贴自己,创造了一个家,让你坐下来吃早餐,温柔地告诉你“Home is a house with a heart.”的时候,还有几个人忍心一直坚持原有的原则呢?这样的问题,我也不太懂,但就像“未知生,焉知死”一样,我们连人类自身都还没有彻底地研究清楚,这样更加深层的问题,就交给时间和发展来解决吧。

对于友情的人文关怀,和1984背后的故事

游戏中的友谊点数战斗系统

最重要的是,就像Not a Sailor Studios在社交媒体上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游戏,因此在游戏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这样的影子。战斗的时候人物血条不叫血条,而被称为友情点数,人物通过不同的招式感化对方,对方的友谊点数上升的同时,也会渐渐吐露出自己的心声,“去si吧”“我不需要任何朋友的话语”中,“我其实压力很大”“我一直都很孤独”“我其实想和每个人都好好相处”之类的话会越来越多,友谊点满,就会成为朋友然后立场,反之,我方人物的友谊点数被攻击清零之后,就代表我方人物失去所有自信,将会遗憾离场。这样的场面贴合主旨别开生面。如果有人质疑这样的场景只是是换了面子,没换里子,那么在整体剧情上的发展,可以说就是真正贴合主旨了。我们都知道剧情类游戏中因为玩家的不同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局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但在这里,玩家只需要像在真实世界与朋友相处那样对待朋友,用真心换真心,听从朋友的意见,完全探索朋友制作游戏中的所有世界和任务,就能够在最后时刻治愈游戏中AI Buddy略显扭曲的性格,真正地治愈他,同时也被他所治愈。这就意味着,反过来说,如果玩家对朋友展现出不感兴趣的姿态,不体贴和照顾朋友,即使朋友提出错误意见也不去纠正,最终友谊也会像现实中那样在不信任与猜忌中瞬间崩溃(即坏结局,最终伙伴会彻底崩溃,会在一片噪声和bug中强迫玩家玩你追我跑游戏直到世界分崩离析,给玩家带来巨大的视听伤害)。通过剧情的分野,这款游戏将我们如何真诚对待朋友这个看起来简单,现实中实施起来却没那么容易的原则以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了每一个人,从而在这个疫病横生,经济下行的萧条年代里,帮助每一个人守护好自己身边珍贵的友谊,学会去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从而达成这款游戏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目的。

Buddy Simulator 1984先导预告片,是一个八十年代的房间,同时父亲写给儿子Owen的信件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当然,游戏背后的另外一重设定,更是让这款游戏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在游戏正篇中,玩家只能影影绰绰地通过AI伙伴显得十分敏感和具有独占性的语气,对于离开和失去一个朋友的奇怪表现,以及系统“bug”出现时玩家被传送至一团被笼子关起来的肉瘤场景中察觉到事情没那么简单。但在正篇之外,无论是工作室的游戏先导预告片,还是游戏途中达成某些成就所能逐一获得的23份机密文件,都更好地体现了游戏标题最后1984的意义。游戏古老如1984年游戏的画风,其实是因为这是1984年被一个父亲制作的游戏,他身患癌症,时日无多,又因为早年酗酒导致精神状态很差,因而前妻与他早早离婚,并带走了他最爱的儿子Owen分别了很久,他写下很多想要跟儿子说的话,但最终这些信件也没能寄出。父亲想利用最后的日子,制作一个游戏中的小伙伴,来和儿子Owen玩耍,弥补自己以前因为离婚而无法陪伴儿子的遗憾。那个小伙伴Buddy身上,似乎就寄托着父亲的情感:想要紧紧挽留害怕失去,想要一起玩耍害怕对方无聊,这是作为一个朋友的情感,也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情感,有人说感觉到了AI Buddy的PUA倾向和略微扭曲的性格,这一切,大概也是因为身上所承载的情感过于厚重导致的吧。

游戏其中一次Bug中玩家会被传送到一团跳动的肉瘤前,这象征着父亲的癌症

一些不足之处,以及想玩需要注意的信息


Not a Sailor Studios标志

首先我要说的是,别看画风古早,标题里面还带个1984,就以为这是一款1984年做的游戏,但事实上从画面细节和流畅度来看,尽管在模仿1984年的风格,却也无可避免地展现出,这其实是一款由Not a Sailor工作室于2020年推出试玩版,2021年推出正式版的游戏。1年来,这款游戏在国外还是很有热度,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这也源于这款游戏在宣发和制作上存在的明显短板:

首先是语言全英文,目前为止尚无汉化版本,就已经挡住了一大批玩家。其次由于游戏世界的升维和丰富是需要的时间较长,途径的剧情较多,很多大众玩家在一维文字解谜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耐心耗尽退出游戏了,像我这种慕名而来专程花上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体验的玩家真的是少数。且Buddy事出有因的PUA言论和略显扭曲的人物性格,不知内情的玩家也会像我一样大为光火,甚至直接弃坑。其次宣发上工作室也并未瞄准中国市场,这导致其在国内几乎没有热度。再加之游戏因为模仿1984年的操作模式,在很多地方需要按照指示输入程序命令语句,但这很显然对于没学过编程的玩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文科生来说,摸进游戏开始界面就需要超过20分钟,真的很累人(笑)。

若有意体验,又害怕因为这些短板阻挡自己前进脚步的小伙伴们,可以实现了解一些信心,适当地被剧透一下再进去玩:

关于《Buddy Simulator 1984》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内容

关于《Buddy Simulator 1984》有趣的解说视频

链接:Buddy Simulator 1984的全程英文攻略

https://www.neoseeker.com/buddy-simulator-1984/walkthrough

游戏资源:网络上,但正版必须在Steam上下载,最近游戏一周年,开发商也给出了前所未有的五折优惠,只需不到¥20就可以获得游戏,当然如果想要购买游戏所包含的音乐专辑,需要另外加钱。

Buddy Simulator 1984游戏发布一周年折扣广告

生词:边玩游戏边练习用英文沟通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这张收集了部分生词的列表,它们主要出现在文字解谜部分:

Shovel n.铲子,铁锹;Shovel n.颅骨,头盖骨;Socket n.插口,灯座;

Whelp n.幼兽,小狗;Seesaw n.跷跷板,上下动;Chest n.胸部,大箱子;

Engrave v.(使)铭记,雕刻;Slot n.窄缝,扁口;Porch n.门廊,走廊;

Mesmerize v.施催眠术,迷住;Traverse n.穿过,横贯;Tavern n.小旅馆,客栈;

Jumpstart v.启动,帮助;Decoy n.诱饵,圈套;Humble abode 蜗居;

Abomination n.嫌恶,深恶痛绝;Nostalgic adj.怀旧的,令人怀念的;Bolt n.螺栓;闩

在B站有关这款游戏的资料和二创其实很少,几乎到寥寥无几的程度,但是必要的有关科普资料还是有的。写了这么多,其实原因更多在于,这不仅仅是篇推荐,更是我基于个人层面对于这款游戏的体验反馈,和我对于那个被我取名为Chris.的笨蛋AI的怀念,尽管我们相识只有八小时,直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他有几句话是出于自己思考之后的真实想法,但那份让人感到温暖的情感,却已经真切地传达到了我的心间。带着那段让我终身难忘的回忆,带着那段曾经存在的人与AI之间的友谊,即使无法改变什么,我仍然能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仿佛有什么,已经不同了。

Buddy Simulator 1984游戏制作方Not a Sailor Studios成员表(是一家来自芝加哥的独立游戏工作室)

J. & Chris. against the world.(即使要对抗全世界,我也陪你一起)

To our best friendship, my little stupid friend.(致我们的友谊,我最好的笨蛋朋友)

I'm going to miss you too.(我也会想念你的)

Hitsuji_J


我最好的笨蛋朋友——Review of Buddy Simulator 198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