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3合肥肥东事业单位面试培训】-面试真题预测:打击行业乱象
椰树集团广告又上热搜!近日,椰树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培养正、副总经 理学校再招生”“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等广告词,并 配以“S”型女性照片吸引眼球,随即引发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黑色包装,白色大字,热辣美女,再配上引发歧义的浮夸广告词——妥妥的“椰 树风”,堪称广告界的“泥石流”。营销上的“急功近利”叠加互联网的“眼球效应”, 让一些企业和品牌在广告的灰色地带“狂飙”,这样的乱象必须露头即打。 这样的行为危害多多: 第一创意可以有,底线不能无。商业也属于“注意力经济”,通过优质创意吸 引眼球无可厚非,但再自由的创意也有不能触碰的底线。民法典在多个条文中规定,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只讲物质不讲品质,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短期流量爆棚,最终也会引 发消费者的反感。高估自己的玩梗水平,低估公众的认知能力,必然会遭受舆论反 噬,最终“引火烧身”。低俗广告或可在短时间内带来流量、销量,但却以透支企 业形象为代价,长远看无疑是难以承受的负担。这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利益驱使,随着竞争加剧,商家为追求短期流量爆发,采取非常规的营 销手段,打道德和法律的“擦边球”,自以为是“创意”,实则“自伤”品牌。其次 是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网友吐槽完就完了,相关部门处罚也就罚点款,丝毫不妨碍 商家继续赚钱。最后也反映了当前监管只重事后查处而疏于事前事中防范的短板。 这种基于事后的惩处,往往会因事前的防范不到位,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低俗广告 的死灰复燃,并由此可能造成监管空有“马后炮”的负面效应。 到底该如何看待广告、如何用好广告,看似是一个老话题,但对于今天许多由 大到强的中国企业来说,却是必须重新思考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做呢? 一是通过广告传递企业文化、输出品牌价值。广告既是一种商业产品,也是一 种文化产品。真正优质的广告和创意,不是简单介绍产品和服务,更不是靠低俗来 换取“一锤子买卖”,而是通过广告把企业的理念、价值、文化准确传递出去,换 来消费者的长久认同和青睐。 二是上好紧箍咒。市场监管部门除了要对低俗广告露头即打,必须让商家为其 行为付出更沉重的代价,并且要让其知道“疼”感到“怕”。为此还应创新监管模 式,积极探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链条对其套牢“不 敢为”的“紧箍”。倒逼其在对待低俗广告的问题上,主动“壮士断腕”和“洗心 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