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帕曼讲他的从军经历
师渊对帕曼刚才所说“收留”一词颇为在意,问帕曼以前难道在流浪吗。
帕曼苦笑一声,并不隐瞒,以很沧桑惨淡的语气聊起了墨鹊到任蜡松镇以前的事。
帕曼是北方湖地民族的人,这一点师渊早看出来了,因为“帕曼”这个名字的音译风格,一听就不是诗帝国的主体民族。
帕曼是从村子里出走的,也可以说是被爹娘赶了出来,在蜡松镇附近地区流浪了好些年。
师渊问帕曼为什么要离开村子:“是因为冰湖部落都是祭邪神徒吗?”
“比那早得多呢,那会儿村里根本没有什么拜邪神的,大家捕鱼打猎其乐融融。”帕曼叹息一声,说自己是因为少不经事,不肯在渔业上出力,一门心思钻研武艺和兵法,想到繁荣的大市镇去参军,熬出头了就能在郡国部队混个一官半职。
为了这件事和爹娘闹了很长时间,一气之下出走了,到蜡松镇来触摸箴言之壁。那个时候蜡松镇的箴言之壁还是不用缴银币也能碰的。
帕曼还得到启示了,正是他中意的兵法、武艺、武器设计等一堆碎片学识,那时他俨然感觉自己的韬略已经不输给燕前城里那些将帅大人了,只待披挂上阵,功成名就那是手到擒来啊!
于是后来帕曼入伍了雪途郡的某短矛轻步兵师团。
但是真正的军旅生活却完全令他感到失望。
帕曼是边缘民族的人,同袍以“帝国男儿”自居,排挤他。这还不止。
那支师团在建设和纪律方面都有不少小问题,帕曼毕竟借助箴言之壁获得过军官的学识,尽管杂乱不系统,但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然而帕曼对所在师团的各种批评建议根本没有人听,还嫌他指手画脚的。
帕曼在郡国部队干了多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从来连临时的小队长、分队长都没担任过,一直是个大头兵。
后来帕曼才打听到,自己是顶替别人的名字入的伍。
别说没有晋升机会,连军饷都被师团指挥、副指挥克扣了多数。至于兵士花名册上实际填的人,估计是某某地主大户的儿子吧?
得知真相的帕曼大为愤慨,而同袍却劝他不要把事闹大,因为这种事在郡国部队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求告无门的!
就身边这几个“帝国男儿”,哪个不是入伍就为了混口饭吃?晋升师团指挥的好事根本惦记不得。
真的能当军官的那些人,不但要溜须拍马跟前长官搞好关系,还要慷慨解囊上下打点一番,家庭出身还必须是道上有一号的,乃至还得替前长官经手肮脏勾当主动上缴把柄。
就算这些条件达得到,最后才要从这一批人里面挑选立过功、有韬略、重人望,自身又武艺高强的某一个,向燕前城作推荐。能让将帅点头,在兵痞之间又能服众,最终才担任新的师团指挥。
师渊听得下巴都要惊掉了,怎么能这么欺负人?!
帕曼在前面背对着,自然是看不见师渊的表情,依然是以苦楚的语气讲:“他们说,就凭我锻炼刻苦、战斗冲锋在前就想得到推荐名额,简直是痴人说梦!军官的位子从来不是为只知挑水扫地的老实人准备的。”
“那你还替他们卖什么命!趁早退伍吧。”师渊愤慨地喝到。
帕曼又苦笑一声,说这郡国部队要留人给他们当炮灰,哪是想走就能走的哟!但是帕曼在那个师团服役那么久,即便因为刚正不阿愣头愣脑得罪了不少弟兄,但也因为出生入死并肩作战而让许多同袍欠下了人情,于是他们合计起来做了个局帮帕曼提前退役了。
具体怎么做的呢?那一年师团驻地附近有村民来报案,说山上有狼,师团派出一支短矛轻步兵的分队去处理,帕曼在其中。分队回来时唯独少了他,队友咬定帕曼被狼吃了,连骨头都没剩下。
实际上分队上山把狼群收拾掉之后,帕曼便与队友们挥别,只身回到蜡松镇来了。师团的花名册上本来就没他这号人,就算被队友告密,也不该算帕曼是逃兵,无非要前长官重新招一个顶替名字的倒霉蛋罢了。
师渊:“然后你回到蜡松镇,加入了民兵队?”
帕曼:“没有,那会儿市镇管事还不是墨鹊大人,我继续在镇子周围流浪,只敢远远地望着故乡的大湖。不知道什么时候,湖边就都是祭邪神徒了。”
师渊静静听着。
帕曼:“直到墨鹊大人上任,听说我从箴言之壁中得到过战斗的启示,还加入过郡国部队,就收留我为她办事。不过我现在也不属于民兵队,因为我的军饷直接从墨鹊大人手里领。”
墨鹊积极调查邪神祭坛,让帕曼的衣食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有了用武之地。帕曼很感谢墨鹊的知遇之恩,墨鹊说,如果帕曼乐意,就尽管以民兵队长的身份自居吧!不过师渊也看到了,那些民兵不像墨鹊那么赏脸,并不管帕曼叫队长,而是叫他“老哥”。
“如果墨鹊大人需要,我就一直在蜡松镇干到她卸任为止!”帕曼大概也不想谈那些沉重的往事了,打起精神说,“虽然民兵队是完全没有‘晋升’这回事的,队长也都是临时的,更没有特殊待遇……”
“师渊阁下已经见过墨鹊大人了,对她有什么看法吗?”帕曼话锋一转,艰难地扭头过来看了一眼,但这个角度还是瞟不到师渊。
“啊…我的看法?”师渊只跟墨鹊谈了那几句话,实在不好贸然对她作评价,于是打算顺着帕曼的意思简单夸几句。
“有墨鹊大人这样的管事是蜡松镇商民的福气,愿意在取缔邪神祭坛的事业上如此劳神的大人物,据我所知并不多。”师渊说实话。
而帕曼听见了师渊的评语,并没有再作发散,他只是在驴背上指着出现在前方不远处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我们要巡视的第一个村子到了,师渊阁下。那是蜡松镇北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