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4章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2
⼆、B型题 (以下提供若⼲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 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次、多次 或不被选择。)
1. (共⽤备选答案)
A.饮酒 B.定期体检C.吸烟 D.吃甜⾷ E.以上均是
1. 属于健康促进⾏为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健康促进⾏为是指⼈们为了保护和促进⾃⾝及他⼈健康所主动采取的⾏为和⽣活⽅式,如忠于婚姻和家庭、坚持 平衡膳⾷、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保持充⾜的休息、晒太阳、讲究个⼈卫⽣、定期体检、主动接受免疫规划等, 这些⾏为对个体⽽⾔起到了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作⽤,也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所倡导的⾏为和⽣活⽅ 式。
2. 下列对健康危害最⼤的⾏为是( )。
【答案】 C
2. (共⽤备选答案)
A.应激 B.应对C.防御 D.投射 E.固着
1. 有意识的⼼理和⾏为策略是( )。
【答案】 B
【解析】 ⼈在遇到应激源后,会有意识地做出认知和⾏为努⼒,以减轻应激,这种有意识的⼼理策略和⾏为策略,称为应 对。
2. ⽆意识的⾃我保护反应是( )。
【答案】 C
【解析】 应对是⼈类对应激做出的有意识的认知和⾏为反应,⽽防御(又称⾃我防御机制或⾃我防御反应)则是⼈们对应 激的⼀种⽆意识的⾃我保护反应。
3. 引起全⾝适应综合征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应激是机体对压⼒或刺激做出的⾮特异反应,是机体对环境做出适应反应的⼀种全⾝适应综合征。
4. 属于挫折后⾏为反应的是( )。
【答案】 E
【解析】 ⼈在受到挫折后,⽆论挫折的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论其形式如何,都会对⼈的⾏为造成重⼤影响。挫 折后的⾏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退⾏、固着、情感冷漠等。
3. (共⽤备选答案)
A.信念与态度 B.⾏为与环境 C.政策与法规D.奖励与尊重 E.监督与激励
1. 属于促成因素的是( )。
【答案】 C
【解析】 促成因素是指促使⾏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预项⽬、 服务、⾏为和环境改变的必需资源、⾏为改变所需的新技能等。如:健康⾷品的供应情况、保健设施、医务⼈ 员、诊所等资源;医疗费⽤、诊所的距离、交通⼯具、个⼈保健技术;政府的重视与⽀持、法律、政策等。
2. 属于强化因素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强化因素是指促使⾏为维持、加强或减弱的因素,这类因素主要来⾃社会⽀持,如配偶、亲属、医⽣、教师、同 伴、长辈等;也包括⾏为者⾃⼰对⾏为后果的感受,如社会效益(如得到尊重),⽣理效益(如通过体育锻炼后 感到舒展有⼒、经治疗后痛苦缓解)、经济效益(如得到经济奖励或节省开⽀)、⼼理收益(如感到充实愉快) 等。
4. (共⽤备选答案)
A.个体⾏为⼲预 B.群体⾏为⼲预 C.⾏为指导处⽅ D.健康促进⾏为 E.⼼理防御机制
1. 合理化作⽤属于( )。
【答案】 E
【解析】 ⼼理防御机制的具体形式有:①否认作⽤;②压抑作⽤;③曲解作⽤;④退⾏作⽤;⑤投射作⽤;⑥内射作⽤; ⑦转移作⽤;⑧合理化作⽤;⑨补偿作⽤;⑩升华作⽤;⑪幽默作⽤。
2. 专题讲座属于( )。
【答案】 B
【解析】 群体⾏为⼲预可采⽤培训、讲座、发放宣传品、利⽤⼤众传媒传播健康信息、举办参与性健康传播活动等。
5. (共⽤备选答案)
A.《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 B.《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C.《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D.《国家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2⽉26⽇ E.《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2007年6⽉20⽇
1. 全世界第⼀份由我国颁布的官⽅公告是( )。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华⼈民共和国卫⽣计⽣委公告2008年第3号)(2015年新版已公布)是世界上第⼀ 份由政府颁布的公民健康素养的官⽅公告,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活⽅式与⾏为、基本技能三个部分,共 66条。
2. 第⼀部具有法律约束⼒的公共卫⽣⽅⾯的国际多边公约是( )。
【答案】 B
3. 2006年1⽉9⽇在我国⽣效的是( )。
【答案】 B
4. 2015年再次修订的是( )。
【答案】 C
6. (共⽤备选答案)
A.有意识运⽤的⼼理策略 B.⽆意识运⽤的⼼理策略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近朱者⾚,近墨者⿊” E.“眼不见⼼不烦”
1. 属于⼼理防御机制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在遇到应激源后,会有意识地做出认知和⾏为努⼒,以减轻应激,这种有意识的⼼理策略和⾏为策略,称应 对。⽽同时⼈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运⽤⼀些⼼理策略,以减轻应激带来的焦虑。这种在⽆意识中运⽤的⼼理策略 称作⼼理防御机制,由此表现出的反应就是⾃我防御反应。
2. 属于补偿作⽤的是( )。
【答案】 C
【解析】 补偿作⽤是指当⼀个⼈在⽣理上或⼼理上有某种缺陷(这种缺陷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的)⽽感 到不适时,会⽤种种⽅法来弥补这种缺陷,以减轻其不适感。如盲⼈的触觉、听觉特别灵敏,就是⼀种因视觉功 能缺陷⽽进⾏补偿的结果等。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 (共⽤备选答案)
A.健康教育B.健康⼲预 C.卫⽣宣传 D.爱国卫⽣运动 E.社会动员
1. 以传播、教育、⼲预为策略和⼿段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健康技能的教育和普及,以及⾏为⼲预的开展,消除⾏为危险因素和健康危害因 素,促使⼈们形成健康的⾏为习惯和⽣活⽅式,其核⼼策略是传播、教育和⼲预。
2. 以扩散信息为主要⽅法的是( )。
【答案】 C
【解析】 卫⽣宣传是针对某⼀卫⽣问题应⽤⼀定的媒体向⼤众传播健康信息的⼿段具有单向、⾯⼴和廉价的特点。对于健 康知识相对贫乏,获取信息来源少的群体,卫⽣宣传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 中国特⾊的健康促进是( )。
【答案】 D
【解析】 中国爱国卫⽣运动是社会动员成功应⽤在卫⽣领域的典型,⾃1952年开始,⽑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倡导和 发动的爱国卫⽣运动是由各级政府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以改善社会卫⽣状况、提⾼⼈群⾃我保健能⼒为宗旨 的群体性活动。
8. (共⽤备选答案) A.社会动员 B.健康促进 C.卫⽣宣传 D.爱国卫⽣运动 E.健康教育
1. 注重⾏为改变的是( )。
【答案】 E
2. 注重环境改善的是( )。
【答案】 B
9. (共⽤备选答案)
A.给居民提供盐勺、油壶B.帮助戒烟者实施戒烟计划 C.⼈与环境和谐⼀致 D.相信⾃⼰有能⼒成功 E.采纳健康⽣活⽅式
1. 属于群体⾏为⼲预⽅法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群体⾏为⼲预,如采取政策、环境、服务等的措施帮助某个特定⼈群减少过咸饮⾷习惯、提⾼体⼒活动参与率、 增加免疫规划覆盖率等。
2. ⾃我效能指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我效能指⼀个⼈对⾃⼰的⾏为能⼒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定能通过努⼒成功地采取⼀个导致期望结 果(如戒烟)的⾏动。⾃我效能的重要作⽤在于当认识到采取某种⾏动会⾯临的障碍时,需要有克服障碍的信 ⼼,才能完成这种⾏动。
3. 健康⼼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 )。
【答案】 C
【解析】 健康⼼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遗传与环境相结合;②适应与改造相结合;③⼈与环境和谐⼀致;④个体与 群体相结合;⑤⼼⾝统⼀原则。
10. (共⽤备选答案)
A.健康营销学 B.信息传播学 C.社会营销学 D.社会市场学 E.社会认知学
1. 以⽬标⼈群需求为出发点的是( )。
【答案】 C
【解析】 社会营销学注重⼀切以⽬标⼈群的需求为出发点。产品、服务或观念的推销者只与对象谈论他们的需求,对于不 同的⼈群运⽤不同的营销渠道,营销⽅式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以免⼈们对这些宣传熟视⽆睹。
2. 旨在改变⽬标⼈群观念和⾏为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社会市场学旨在改变⽬标⼈群的观念和⾏为,因此其第⼀步就是要进⾏市场调研,包括⽬标⼈群的经济状况、动 机、价值观、⾏为习惯、社会⼼理学特征和需求。
11. (共⽤备选答案)
A.传播、教育、⼲预 B.倡导、协调、赋权 C.知识、信念、⾏为 D.传播、培训、⼲预 E.环境、⾏为、情景
健康促进基本策略是( )。
【答案】 B
【解析】 《渥太华宪章》指明倡导、协调、赋权是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
2. 健康教育常⽤的⽅法是( )。
【答案】 D
【解析】 健康教育常⽤的⽅法有:传播、⼲预、培训和专题讲座。
3. 健康教育针对的核⼼内容的是( )。
【答案】 C
12. (共⽤备选答案)
A.⾓⾊扮演 B.⼩组讨论 C.案例分析 D.头脑风暴 E.深⼊访谈
1.能激发学员积极思考、创造性思维的⽅法是(
【答案】 D
2. 主要⽤于改变培训者态度和技能的⽅法是( )。
【答案】 A
3. 适合敏感问题评估的⽅法是( )。
【答案】 E
4. ⽤于培训决策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的⽅法是( )。
【答案】 C
13. (共⽤备选答案)
A.致⼒于⼈的⾏为改变的科学 B.为⼈的⾏为改变提供环境⽀持 C.通常采⽤劝导、咨询、同伴教育等⽅法促进⾏为改变 D.采⽤培训、发放宣传品、电视播放健康知识 E.受传者接受信息后产⽣的⾏为变
健康教育是( )。
【答案】 A
【解析】 健康教育以重点解决健康四类影响因素中的⼼理⾏为与⽣活⽅式因素并通过⼈们对卫⽣服务的合理利⽤⽽保护和 促进健康,所以,健康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改变⼈们的健康相关⾏为与⽣活⽅式,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科学。
2. 传播要素中的效果是指( )。
【答案】 E
【解析】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为等⽅⾯发⽣的反应,根据其程度不同,传播的效 果可被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念认同、形成有利于⾏为转变的态度以及采纳健康的⾏为和 ⽣活⽅式。
3. 属于群体⾏为⼲预的⽅法是( )。
【答案】 D
【解析】 ⾏为⼲预包括个体⾏为矫正和群体⾏为⼲预,对于个体⾏为矫正通常采⽤咨询、劝导、同伴和家庭影响等措施; ⽽群体⾏为⼲预可采⽤培训、讲座、发放宣传品、利⽤⼤众传媒传播健康信息、举办参与性健康传播活动等。
4. 属于个体⾏为矫正的具体⼯作内容是( )。
【答案】 C
【解析】 ⾏为⼲预包括个体⾏为矫正和群体⾏为⼲预,对于个体⾏为矫正通常采⽤咨询、劝导、同伴和家庭影响等措施; ⽽群体⾏为⼲预可采⽤培训、讲座、发放宣传品、利⽤⼤众传媒传播健康信息、举办参与性健康传播活动等。
14. (共⽤备选答案)
A.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B.⽣物遗传、⾏为和⽣活⽅式、环境与医疗卫⽣条件 C.受教育⽔平、卫⽣服务和社会⽂化背景 D.⾃⾝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 E.先天遗传、后天训练、神经内分泌及⾏为和⽣活⽅式
1. 影响健康的因素为( )。
【答案】 B
【解析】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理的、⼼理的和社会适应能⼒的完好状态。这个新的健康的概念强调了从 ⼼⾥、⽣理和社会的综合⾓度看待健康状态,强调了健康是⼈类⽣物学因素、⼼理⾏为与⽣活⽅式因素、环境因 素和卫⽣服务因素相互作⽤的结果。
2. 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为( )。
【答案】 C
【解析】 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有三个⽅⾯:受教育⽔平、卫⽣服务和社会⽂化背景。受教育⽔平⾼,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能 ⼒强,有利于健康素养的提⾼;在卫⽣服务的过程中,良好的医患沟通以及对病⼈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公共 卫⽣机构对⼤众进⾏正确的健康信息的传递等,对提⾼公民的健康素养起着⾄关重要的作⽤。因此,提⾼公民的 健康素养有赖于对这三⽅⾯因素的共同作⽤。
3. 影响⼈类⾏为改变的因素为( )。
【答案】 D
【解析】 ⼈的⾏为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即受到⼈⾃⾝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的形成和改变是⼈类⾃⾝遗传因 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相互作⽤的结果。在遗传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同卵双⽣⼦可能因为⽣活的环境不同⽽形 成不同的⾏为习惯和⽣活⽅式;相反,当环境因素基本⼀致的情况下,⼈们也可能因为遗传因素的不同⽽表现出 不同的⾏为。
4. 影响⾏为的因素为( )。
【答案】 A
【解析】 影响⾏为的因素可分为三⼤类,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其中倾向因素是为⾏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 的先⾏因素;促成因素是促使⾏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 ⼲预项⽬、服务、⾏为和环境改变的必需资源、⾏为改变所需的新技能等;强化因素指促使⾏为维持、加强或减 弱的因素,这类因素主要来⾃社会⽀持和⾏为者⾃⼰对⾏为后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