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抑郁症那天,她决定离婚
“谁不想被人夸自己好呢?”
“我不想。”好友R几乎脱口而出这句话,
“生孩子之后,我就不想再听这个字了。”
在我印象里,R从未发过脾气,就连被惹到也会温柔地和对方讲道理。
而昨天,是我第一次看她皱眉。
鉴于当时的气氛,大家便不约而同地结束了这个话题。
直到今天看她朋友圈转发了一个视频链接,并配文:
“当了妈才知道,’好’字一点都不好。”

那个视频,是《听见她说》的最新一集:重塑。
在剧中,咏梅语气平淡,甚至没有太多面部表情地讲述了:
女性普遍的,被“欺负”的一生。
要做个好女儿。
所以年龄一到,她就被拉到婚恋市场中“配对”。
遇到了一个母亲口中诚恳的男人对她说:我们好好过。
她答应了。
要做个好妻子。
所以结婚之后,她就像绝大部分女人一样,怀孕、生子。
要做个好妈妈。
所以在孩子发烧后,她接受丈夫的埋怨,同时自责;
随之放弃刚刚升职的工作,回归家庭,一心一意做后盾。

然而就在她尽力做了能力范围内的所有事后,
婚姻生活还是没逃过俗套的结局——
当初诚恳求婚的男人,再次诚恳地说:
“我们好好地分开吧。”
怪她吗?并不。
这段感情耗尽了她全部青春,搭上了她的事业,
最后连孩子的抚养权,她都不配拥有。
原因是:脱离社会太久,没有固定收入,为了孩子,还是判给爸爸好。
“好字刻在她的额头,像一枚勋章。”
最终变成了一把斧头,劈头盖脸地向她砍去。
几乎付出了所有,得到的却只有满身伤痕。

这两天看到一个年轻博主的离婚视频,我觉得非常惋惜。
这个女孩特别年轻,当初为了男朋友,毅然决然地退学结婚了。
婚后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美满:
老公欠债,她飞全国各地拍照赚钱;
老公生病,她又想在事业上升期辞职,在家陪着。
我一直都很佩服那些敢爱的人。
但大胆追爱并不代表,你要将爱自己的主动权,递交到对方手中。
《产后调理院》中,有一句特别混蛋的台词:
“因为你一直说没关系,我就以为真的没关系。”

妻子体谅老公工作辛苦,于是体贴地默默牺牲:
你忙吧,没关系。
妈妈想要给孩子更多宠爱,于是习惯性地放弃:
你吃吧,没关系。
一次次妥协,让她的“自我”越来越模糊,隐藏得越来越深。
以至于后来,身边人都不记得,就连她自己都忘记了底线在哪。
当你爱上一个人,本就已经赋予了他伤害你的权利。
“不要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信条,
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爱情。”
在任何关系中,无论如何,
都请一定守住原则,护自己周全。

阿达,是位单亲妈妈,有个两岁的儿子。
从恋爱到离婚,整整九年。
这期间丈夫反复用锋利的话刺伤她,再用温柔的话哄骗她,
甚至偶尔用卑微的话乞求她。
可在获得原谅后,又一次次地将她的信任踩在脚下,碾碎。
确诊抑郁症那天,阿达对丈夫提出离婚。
意料之中,身边长辈知道后都来劝她:
为了孩子,再忍忍;
孩子需要父亲,你再忍忍;
你就再忍几年,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或者,至少把孩子给他,这样不耽误你再嫁。
她没反驳,就只回了一句:没必要。
离婚后的这几年,她确实过得不轻松,一个人赚钱,一个人带孩子。
但很爽:“虽然累,但花自己的钱理直气壮,养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
儿子的陪伴和成长,给予了她更多希望。
充实的生活和坚定的目标,也把她从深渊彻底拽了出来。

其实在后台我经常会收到一些读者的倾诉,
虽然没办法完全帮忙解决问题,但还是想告诉你们:
你的世界之辽阔,绝不止于眼前这份感情,这个人。
张歆艺在一档节目中坦白:为了现在的幸福,其实自己放弃了许多。
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她有被强烈地改造。
稳定的感情,一定是由双方的妥协共建的,这很正常。
这些妥协,往往只有自己知道,但袁弘却会反省自己:
“可能因为生活在一起,每天看她那个样子,
我就忽略了她身上,文艺女青年的那一面。”
当你秉持自我,大胆向前走,爱你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跟上步伐。
如果大地色可以形容人的亲切和友善,
炫丽、丰富,充满个性。
这个世界比你想象中朦胧,你也远比自己想象中更有魅力。
来源于:旺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