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大世界近代史系列《美国独立战争》

2022-05-01 17:56 作者:张念君  | 我要投稿

美国独立革命

 

在启蒙运动(18世纪)的推动下,一个革命大动荡的时代即将开启。首先拉开帷幕的是英属北美殖民地。后来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则是这一时代的重要标志。

本节将美国的历史分为早期、近代、现代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界标: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1898年美西战争的爆发。

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中论述到“美国的历史中存在着三大族裔传统:印第安传统、欧洲传统、非洲传统。”

 

一、北美印第安人和美国近代文明的兴起

·印第安人是开发北美的先驱,是北美近代农业的奠基者

·印第安人是欧洲探险者和移民始祖的指路人

·印第安文化给美利坚文明以重要影响

·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有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印第安人是开发北美的先驱,是北美近代农业的奠基者:美国现如今许多农作物都源于印第安人的种植,如玉米、烟草、马铃薯、花生、西红柿。

印第安人是欧洲探险者和移民始祖的指路人:欧洲殖民者初到 北美面对陌生的环境,是印第安人给予热情的接待。教他们种植农作物和建房定居。早期北美大陆的开发是与印第安人分不开的。

印第安文化给美利坚文明以重要影响:从表面上看,现如今美国34个州州名来源于印第安语。深层次是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有政治、经济上的联系。法国与英国争取北美殖民地,都要争取印第安人与之结盟。经济上的联系主要是毛皮贸易,一部分印第安人放弃了原始的生活,为白人充当毛皮捕获者。白人的到来也给印第安人带来了一些毁灭性的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鼠疫等。生存竞争。

美国早期历史印第安人因素:美国近代文明的兴起是建立在对 印第安人的剥夺、杀戮、驱赶之上的。

 

二、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建立

1.16、17世纪欧洲国家在北美的探险与殖民

欧洲国家在北美的探险与殖民最初是沿着美洲东海岸地区,之后进入五大湖区。在这一过程中印第安人充当了探险指路人的角色。

 

 

 16世纪上半期,西班牙人是在大西洋沿岸以及墨西哥湾地区建立殖民据点。蓝色的地方称作新西班牙。

法国在17世纪末占领现在加拿大的东部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绿色的地方称新法兰西。(加拿大部分后面会提及)

荷兰人在纽约[明强1] 建立了新尼德兰地区。

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相对晚一些。黄色的地方是英国在美洲建立的十三个殖民地。最早的殖民地是在1607年于弗吉尼亚建立。比较著名的是1620年英国移民[明强2] 乘“五月花号”移民来到普利茅斯,建立马萨诸塞殖民地。1621年普利茅斯,印第安人与白人移民共同庆祝第一个感恩节。

 

 

 

 

2.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1607—1773)

2.1英属北美殖民分为三大类型

皇室殖民地,英国国王派总督直接统治:弗吉尼亚、新罕布什尔、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南北卡罗莱纳、佐治亚。

业主[明强3] 殖民地,殖民地业主任命总督,在经过英王批准:马里兰、宾夕法尼亚(业主:佩恩)、特拉华。

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有产者选出总督,在经由英王批准:康涅狄格、罗德岛。

上述三种类型殖民地与英王都保持垂直联系,政治上各殖民地彼此之间互不相属,彼此孤立。有学者形容殖民地关系“鸡犬声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也可能造就了美国后来各州独自为政的原因。底味如此

 

 

2.2北美殖民地的构成

各设总督和议会进行统治

·总督代表宗主国利益    

·议会有颁布法律、征税和分配经费的权利,主要代表殖民地居民的利益。所以总督与议会常常发生矛盾

·社会结构:菱形社会结构[明强4] 

上层:为总督为首的大商人、大土地所有者或种植园奴隶主。

中间:小农场主、小工厂主、技工、自耕农(大部分)

底层:黑人奴隶、白人契约奴[明强5] 

 

2.3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差异

东北部殖民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土地贫瘠,不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由于北美殖民地创建之初,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它鼓励对英国有利的工业生产,而抑制对英国不利的工业生产,所以在新英格兰地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就是造船业与木材业,这是英国建立海上强国不可或缺的。所以新英格兰地区造船业发展迅速。到18世纪中叶,在海上航行的英国船只有1/3是在新英格兰建造起来的。

中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如大麦、小麦、燕麦、亚麻等。产量丰富,除满足自身外还输往其他殖民地、欧洲。所以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宾夕法尼亚的费城,是当时北美最大的城市,18世纪中叶有2万3千人。第二大城市是纽约有1万5千人左右。

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润,土地肥沃。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所以盛行种植园奴隶制。早期南部殖民地的主要劳动力是白人契约奴。从18世纪开始大量黑人奴隶从非洲贩卖至此,充当主要劳动力。

种植园[明强6] 奴隶制所生产出的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属于商品经济。

总结:北美殖民地各地区存在不同的经济类型,共同之处在于  生产与交换十分发达,生产面向市场。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同时也为正在形成中的美利坚民族以后摆脱英国统治,走向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与欧洲大陆相比,美洲大陆的殖民地他们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没有封建因素束缚,因而发展迅速。

 

 

 

 

3.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差异性促进了彼此商品的流通,逐渐形成了统一市场。

·经济的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最早具有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

·欧洲启蒙思想在美洲传播:本杰明·富兰克林。《历书》

·共同的心理素质:1754年富兰克林提出第一个殖民地联盟计划。

殖民地人民真正的觉醒是从18世纪才开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增加[明强7] 。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差异性促进了彼此商品的流通,逐渐形成了统一市场。北方的工业品向南方输送,中部和南部的农产品、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陆路、水路交通日渐发达,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经济交往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北美殖民地最早的大学是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之后17、18世纪陆陆续续又建立起十几所大学,培养了一批最早具有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欧洲的启蒙思想也在北美传播,以美国的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明强8] (1706—1790)为代表。

最初殖民者来自欧洲各地,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经过通商、通婚、聚居等缩小了彼此文化上的差异。英语成为共同的语言。形成了一些共同心态、共识。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经常与总督或宗主国进行抗争,产生了共同的心理素质。最突出的表现是175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第一个   殖民地联盟计划。主张在英帝国管辖之下,英属殖民地组成一个联盟。虽为被批准,却是各殖民地走向联合的第一次尝试。是美利坚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4.七年战争(1756—1763)与英国殖民政策的转变

英国在早期对于英属北美殖民的管辖是比较松散的。而七年战争是一个转折点(1756—1763),因为他很快的改变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政策。也促进了美利坚民族的觉醒。

1756—1763年英国同法国进行了战争,战争从欧洲开始随即遍布北美、印度。法国战败后,英国从其手中夺得北美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量领土。

 

七年战争以前的殖民地分布情况。橙色部分为英属北美殖民地。灰色地区为法属殖民地。七年战争后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都划归英国。

 英国在北美占领的地盘扩大,就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

 

5.英国的殖民政策在北美造成的问题

·土地问题

·驻军问题

·征税问题

土地问题:英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垦殖、移民,土地承载力已经快到达极限。七年战争时期,英国为得到殖民地人民支援曾许诺:如果战胜,则将西部土地作为战利品赐予北美13块殖民地。但是战争胜利后英国却不兑现自己的诺言,还禁止北美殖民地人民向西部迁徙。打消了殖民地人民对于西部土地的期望,也使得殖民地人非常失望,这是一个矛盾焦点。

驻军问题: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大片土地,边界的防务问题显现出来。预计需要一万名镇守边界的士兵。英国议会于是通过《驻军法案》,要求王家军队在北美驻扎时要求当地提供兵营、生活日用品。这对于殖民地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殖民地议会和殖民地人民进行了抵制。1770年3月5日军队与波士顿人民之间发生了摩擦, 5名波士顿居民被打死,史称“波士顿惨案”。

征税问题:英国虽然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但是打仗是需要军费的。七年战争期间军费由英国提供,英国国债在战争期间增加了一倍,达到1.4亿英镑,这就造成了政府的财政拮据。再加上战后北美驻军,就使得英国政府觉得自己在北美问题上付出太多。英国议会于是决定对殖民地征税,取之于殖民地用之于殖民地。

英国之前对于殖民地是不征税的,都是殖民地自己征税用于殖民地建设。所以征税就带来了一系列矛盾。

食糖法(1764年):对于输入北美的糖浆[明强9] 、咖啡等苛以重税。

印花税法(1765年):所有使用纸张的东西都要贴上印花,交税。

英国政府宣称:所征税额用于殖民地的防卫、建设。但是征税前并没有争取殖民地人民的意见,这一点触怒了殖民地人民。北美殖民地上的人民深受英国传统民主主义的影响,他们根据英国宪政惯例中的“无代表权不纳税”原则,表示英国是没有权利对殖民地征税的,只有殖民地议会才有权对殖民地人民征税。

“征税问题”涉及殖民地人民根本利益问题,征税是小事,但是英国政府的行为触及到殖民地的自由、权利问题。因而受到殖民地  人民广泛关注。这些人大多数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宗教迫害而逃到美洲的,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都受到欧洲传统民主、自由的影响,不会容忍加强于自身的剥削和压迫。

在1765年,九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召开了“反印花税”大会,通过了《权力自由宣言》,宣布英国国会无权向殖民地征税。此次大会也反映“征税问题”使得殖民地同英国的矛盾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美利坚民族意识急剧增长。

在殖民地人民的抗议之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在1766年取消“印花税”。但同时还保留了作为英国有权向殖民地征税的“茶税法”。“茶税法”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6.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12月16日)和英美矛盾的激化

到1773年英国政府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东印度公司。因为东印度公司积累了一批茶叶要急于脱手,于是英国政府允许东印度公司向北美倾销茶叶。售价比当地进口(走私、国外购买)的茶叶还要便宜一些,殖民地人民对此非常不满。殖民地人民宣称:以前我可以自己选择茶叶,为什么我要喝东印度公司垄断倾销的茶呢?这触动了我的自由

于是出现了反对东印度公司船只靠岸和1773年12月16日的  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使得英国大为震怒,为报复、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从1774年3月起英国政府相继颁布五项高压法案。这    五项高压法案被殖民地人民认为是不可容忍的法令。每一条都损害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切身利益,成为引发北美人民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波士顿港口法案》    《魁北克法》

《马萨诸塞政府法》    《司法管理法》

《军队驻扎法》

7.第一届大陆会议(1774.9.5—10.26)

1774年9月5日—10月26日,一共有12个殖民地代表(佐治亚除外)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权利宣言》:宣布殖民地人民有生存、自由、财产权利。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限制,如高压法令。注意:的大陆会议仍然表示对英王效忠。

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并没有接受殖民地人民的抗议,准备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反抗。

 

三、独立战争的进程

1.列克星敦枪声和独立战争的爆发(1775年4月19日)

2.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5月10日):抗英,发行纸币,向国外购买武器。招募军队,将民兵改组为正规大陆军,乔治·华盛顿(1732—1799)被任命为统一的美利坚军队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反英指挥部。

乔治·华盛顿是弗吉尼亚一个富有的种植园主,曾作为英国一方的军官参加过七年战争(1756—1763),有比较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他上任之初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民兵训练成一支正规的大陆军

7月8日通过《最后致英王的权利请愿书》,还急切地希望恢复同英国旧有的关系。没有提出独立。

大陆会议此时虽然没有提出独立,但是人民要求的独立的呼声却越来越高。1776年1月,从英国来的移民托马斯·潘恩发表了      《常识》,实际上说的是北美殖民地人民达成的一种“共识”。他在书中把美洲殖民地的独立同争取全人类自由、平等伟大的事业相提并论。大陆能长期屈服于外来的权力吗?那是不合情理的!《常识》中言他人不敢言,极巨煽动性。《常识》风靡各殖民地,3个月之内发行达10多万册。舆论朝着支持独立的方向发展。

北美大陆会议宣布独立也是一种争取国际援助的方式。当时的法国想要报七年战争的仇,它是支持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的。但是殖民地反抗母国的统治法国不好明目张胆的去援助。北美殖民地领导就意识到只有宣布独立才能有争取同法国结盟的机会,获得更多援助的机会。在现实与舆论的推动下,大陆会议任命由杰斐逊等5人[明强10] 负责起草《独立宣言》。7月4号由大陆会议通过。

 

2.《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独立日)

·天赋人权[明强11] 和社会契约论(启蒙运动的思想)

·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明强12] 

·如果政府侵犯了这些权利,人民就有权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取而代之。(启蒙思想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政府的建立来自人民的共同意愿)。这使得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斗争有据可依。

未来,殖民地独立后将会走向何处?沉默/

历史意义:《独立宣言》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出生证。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民主权论是思想家个人的一家之言)

局限:不适用于黑人奴隶、妇女和印第安人。妇女在《独立宣言》100多年后才获得选举权。

 

宣布独立后,美利坚合众国的大陆军同英军相比仍然是处于寡不敌众的态势。英国从英国本土和加拿大调兵遣将,到1776年夏末用于镇压独立战争的英军已经达到3万人。英军是受过训练的正规军队,装备精良,补给丰富。因为当时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并且有强大的海军为英军输送给养。 新成立的美国大陆军却刚刚拿起武器,缺乏武器装备和军事知识,处于劣势。

逆境中乔治·华盛顿不气馁,一方面鼓舞士气,另一方面聘请普鲁士的军官作为军事教官。提高军队素质和战斗力。1777年9月19号,美军取得一次决定性胜利:萨拉托加大捷(纽约州北部)。

 

3.扭转战局的萨拉托加大捷(1777.9.19)

萨拉托加大捷增强了美军的信心,同时持观望态度的法国[明强13] 决定结盟。1778年2月,法美同盟。战局朝着有利于美国的状态发展。后来西班牙、荷兰也加入对英作战。

 

法国志愿者:拉法耶特(1757—1843)。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拉法耶特返回法国,并在之后的法国大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

 

4.独立战争的结局

1781年10月19日,英军将领康华里在弗吉尼亚约克郡被美法联军团团包围,失去支援后被迫投降。自此之后英军一蹶不振,无力发动新的攻势。所以北美的战事基本结束,双方进入和谈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和谈,1782年英美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英国把从法国夺得密西西比河以东、五大湖以南的土地划归美国。

国际影响: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火焰,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运动,也影响了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鼓舞了尚处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

《独立宣言》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势确定了人权的原则。对当时尚处于君主专制下的欧洲大陆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和意义。[明强14] 

缺陷:为在战争中争取南方殖民地的支持,并未摧毁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完成解放黑奴的任务。宪法要求的普选权也没有真正的实现。

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四、美国联邦制的建立

1.邦联制的美国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之后,1777年又通过《邦联条例》。使得建国初期——邦联制下的美国。

邦联国会:有宣战、缔约、举债、招募军队等权力,但无征税权。

各州根据人数可选举3—7人参与联邦国会,但是各州只有一票表决权。要通过各种决议至少要获得9个州的同意。邦联国会所需资金由各州摊派或自愿缴纳。国家不设元首,国会中仅设外交部、财政部、陆军部、海军部、邮政管理部等部门。各州有征兵、征税、发行纸币的权力,保留了很大自主权。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害怕邦联政府像英国中央政府那样乱用权力。如果中央政府权力过大,就会损害各州自身权利。邦联制下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2.邦联制面临的问题

·邦联国会没有财政税收的权力,国家无力偿还战争时期留下的巨额债务。

·政府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贸易

·邦联政府无力维持强大的常备军,也难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局势稳定。

·谢司起义

战争胜利后,邦联制无法解决许多实际问题。①因为邦联国会没有征税权,无法偿还独立战争期间欠下的国内、国外巨额债务。     ②联邦国会无法有效促进国内外贸易,因为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国家关税,各州都有自己的关税壁垒,币制也不统一。这样就无法阻挡英国等国工业品在美利坚合众国境内的倾销。造成国内工商业萧条。③独立战争结束后,大陆军解散。邦联政府无法维持一支常备军,国家安全、国内外局势的稳定成为问题。美国的边境还有英国驻军,西部、南部还有西班牙的威胁等。邦联政府极其软弱。④战争后,北美物资短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负债累累。包括大陆军退伍老兵在内的人民对于邦联政府极其不满。一个退役上尉丹尼尔·谢司就领导几百名民兵在马萨诸塞发动武装起义,要求取消债务、降低土地税等。因为当时邦联政府没有军队,所以最后是靠着民团才勉强镇压了谢司起义。谢司起义加速了美国由邦联制向联邦制的转变。

 

3.《1787年宪法》和联邦体制的确立

1787年5月25号至9月15号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55名代表几乎集中当时美国有产者[明强15] 中的头面人物,没有一个代表可以代表小农、技工阶层的利益。他们共同利益是保护私有财产体制,但是怎样保护在一些问题上还是有争议如下:  最后政治达成妥协。签署《宪法》

①  州 权和中央政府之间关系。(《联邦宪法》作为国家基本法)

②  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明强16] 

③  北部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关税、奴隶制问题)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的先例。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在行政上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从殖民地时期一直保存下来。各州有制定州法律的权力,但不能违背《联邦宪法》。

《1787年宪法》有利于美国的统一和经济发展,但是它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把南部奴隶人口按3/5折算进众议员选举人口比例分母。尽管南方奴隶主不给黑人权力,但是算众议员人口基数的时候还算进去。直至美国内战期间国会才通过《宪法》13、14、15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给予黑人权利。

 

5.华盛顿就职总统(1789年4月30日)

电视剧:约翰·亚当斯

列宁曾言:现代美国文明是从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革命战争开始的。美国的独立战争也直接鼓舞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在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欧洲人来到美国,他们也受到美国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国援美的拉法耶特侯爵等知名人士。

欧洲人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作为一个例征,认为启蒙时代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包括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美国使启蒙思想更加形象和明朗化,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和通过的一系列宪法就直接受到美国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法国从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方面援助美国独立革命。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法国的国库空虚,引发财政大危机。这也是诱发法国大革命的一个原因。

 

 

 

 

 [明强1]    英国远征军占领了新阿姆斯特丹之后,于1664年改名为“纽约”。

 [明强2]早期移民者以从英国来的新教徒为主

 [明强3]业主:当时是由哪一个探险者到达北美后,宣称占领此地,被国王授予特许状后成为业主。

 [明强4]    中间阶层的人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独立革命前,北美殖民地社会中就存在着一个广大的 “中产阶级阶层”。这是北美殖民地社会一个主要的特点。

 [明强5]    契约雇工:主要要是英国贫苦的白人(大部分是新教徒),他们移民美洲发展,但是他们没有船资。于是同移民公司或主人签订合同,为主人工作3到7年。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享有自由人的权利。

 [明强6]    烟草、天然植物染料:靛蓝。

 [明强7]1702年殖民地人口27万人

1770年就超过了220万人

 [明强8]    他出生贫寒,十几岁在哥哥的印刷所里打工。但是他靠自己自学成才,自学写作,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进行过著名雷电实验,是最早进行电学实验的人员之一。被吸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主编《历书》,富兰克林把启蒙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谚语编写到《历书》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把科学与民主的观念通过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在美洲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格言:时间比金钱更重要。自助者天助也等。

 

 [明强9]用糖浆酿造糖蜜酒(朗姆酒)

 [明强10]约翰·亚当斯

本杰明·富兰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主要起草者)

 [明强11]约翰·洛克

 [明强12]    《独立宣言》中最初有废除“奴隶制”的内容,但是为了争取南方大种植园主的支持,便将有关“奴隶制”的内容删去。“奴隶制”后来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明强13]战争初期秘密资助

萨拉托加大捷后来公开支持

 [明强14]    1789年8月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宣言》它也是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将自由平等的人权原则固定了下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的《独立宣言》的思想。

 [明强15]以律师为主

大商人

种植园主

军队将领

政府官员

 [明强16]    代表们放弃了立法权作为国家最高机关的启蒙思想的原则,而是增加行政、司法的独立权力。这些代表害怕出现全部反映下层民众意识的立法机关。所以增加行政、司法权力对立法进行限制,彼此独立。


武大世界近代史系列《美国独立战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