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谱》垛口守城神器“迅雷铳”

十年前我觉得无用,十年后我认为真神器也。

迅雷銃全形:简五門,各長二尺許,總重十餘斤。筒上俱有照門、照星,中著一木棒,總用一機,置之匣内,輪流運轉。以一斧柄,末著丫叉,倒插地上,架定打放。放完敌近,去牌倒持,五銃護手,直進當短枪戳。
前盤:作半孔,不用合口,以便照門中看前照星。
後盤:銃根總附於此盤。
机匣:机如噜蜜銃,匣用半木半銅,二銅箍汗在銅片上,以便旋轉。
筒形:形如鳥銃,筒根彎轉,作鵲口衔之盤上,以釘捎定。用藥線。筒根火門之後,磋一小渠,將藥線臥放其中,用薄銅葉做箍護定。臨放,將箍推起。若不用箍遮住藥線,機發之時,必致五筒俱燃。
銃杆:以木為之,下著枪頭,上著鐵筒。幫機處五稜,長六七寸許。用藥二錢、彈一錢五分。中杆筒内著火毬一塊。五銃放畢,點火出球,以便乘勢前進。
牌斧形:寬一尺六七寸。長二尺許。以生牛皮为裡,表用絲紬,或棉紬、軟綾之類,内絮絲綿一層、頭鬢一層、綿紙十層。中作一圓眼, 週遭作五長眼,恰好安杆与銃。斧倒插架銃。敌進即取牌與斧,作同管銃者兵器。牌用白藤編制更便,但北方氣操,不甚相宜。

放迅雷銃图:用牌套銃上,從照門由牌眼看前照星打放。放完,牌斧与同事兵用,铳本身做枪用。
白话版:发射前,需将迅雷铳的5根铳管装填好弹药,套好盾牌,将小斧插在地上,架好铳身,射手左腿前踞,右腿后跪,左手把住机匣,右臂夹住铳杆,用右手控制扳机点火发射。射完一管后,把铳管盘转动72°,使第二根铳管对准机匣,继续瞄准发射。如此这般依次轮流发射完5根铳管。如果此时仍有敌兵逼近,还可点燃铳杆中的火球,使其“喷焰灼敌”;当来不及重新装填弹药时,还可将铳杆倒转,当作拼杀武器使用;小斧及盾牌也都可以分别当作武器使用。真是一铳多用,攻防兼备。赵公真可谓用心良苦。

十年前我以步兵方阵的角度去看此铳,得出不实用的结论:
(1)为了减轻重量又不得不缩短枪管减弱威力,但作为刺击格斗兵器而言,十多斤的重量还是过于笨重。
(2)喷筒的配置不合理,应该安在枪头那边,这样就能同时喷火前进肉搏。
(3)虽然其发射一次的火力相对密集,但由于以手工重新为每根枪管装弹需要时间较长,因此火力间歇较长,致使其可以在瞬间发射强大火力的优点几乎消失殆尽,若要搞轮番射击至少需要五人。
十年后,某一天我突然想到,《神器谱》是一本特别的任君挑选各类火绳枪的兵书,其书作者未经战阵,也许作者都不知其武器的最佳用法。那么如果不按作者的想法来,那么我会用它做什么?没错,就是垛口。
各种配件一一分析:
火毬即喷筒,《神器谱》的特色就是将喷筒称为“火毬”了,因为喷筒喷火焰的时候会喷出发光的球体惊吓人马“以喷筒言之,慢药明火,一具三子,缚以药线,合口而入,入须圆紧无破,每子下用急药,子上,用慢药,子发如星坠,火出成烟雾,扬威惊马,近敌之具也。”“其喷筒,则以竹管制成,外缚以藤,实硝磺于其中,演放时有火球二,随火药喷出,光作蓝色,坠下可致数丈;俗呼为老虎带蛋。”可用于换装不及应急喷射敌人脸眼鼻,火焰可及丈余。
复合盾牌的防护能力可以参考清代记载
康熙时期也提及“藤牌稍薄,双层者加旧棉一层,单层者加旧棉两层,坚固可用”,这自然不是所有材料,直到道光时期才说明还有牛皮(还省略了棉,但却暗示了可以吸水)。
○又谕、朕思陆路与逆夷接仗。当以大小炮位为先。以擡炮擡枪。又继以鸟枪。若至短兵相接。必先能御其火枪为要。欲御其火枪。我兵人各执两层藤牌。夹以牛皮。复用水浸透。可以抵御火枪。一手执钩连枪。蜂拥前进。有藤牌以敌其枪箭。复以钩连枪钩取逆匪足胫。令其颠仆。又继以刀矛手奋勇砍扎似能得力。而又有马队相机冲剿。著赛尚阿。讷尔经额即仿照前说。认真演试练习。以资得力。将此谕令知之。
夫自古用兵。最忌贼据水陆上游。何况山河陡峻。水急流湍。层峦嶂。林木蓊翳。而贼又善于抄伏。于羊肠险径。人马单行。冲中截后。伏兵四起。我兵心胆俱裂。势所必然。其拒战之法。先以火罐乱我队伍。断之以藤牌。堵墙而进。再以竹针克我之钝刀短矛。而以大施诸短兵之中。我所恃仅有大小火器。均因胆怯远放。不能得力。盖我兵全无护身之具。惟以赤身搏战。而彼既多藤牌。又木石架支。人易藏躲。则虽兵多势众。在在难操必胜者也。此贼非种种筹及。为难遂我制其死命之计。设一蹶不复。川楚之祸。必将再见于今。而国事危矣。
筒铳射程与威力,据铳管一尺三寸弹药相同的翼虎铳的用之百步之内、五十步方能破甲的数据推断,迅雷铳能五六十步破重铠,用于守城是没问题的,百步能射杀无甲兵马。“其战法将车上为女墙捍矢石。且取轻便下有活裙以出战卒。如虏以数十骑挑我则不应。或虏势大。至五十步时。火器齐举。虏近车丈余。步卒于车下出战。”
“守与战不同,战时防鞑马来得快,我兵火器放不及,所以要预先望尘点放。如今守,我据着高城,只合以静待动,直待他临城才放。却又不得乱发,分为几番,第一番,见贼到放了火器;第二番,方楼上弓箭,以便火器上药;第三番是炮石,以便弓弩彀矢;直待危急,矢石交下。”
夫战之有秘者,犹医方之火候也,方同而火候异,则效有差等矣。阵惟密,此平原之法也。凡临阵时,去数里地列阵,须一息而定,列阵时勿使敌见尤妙。列毕,火器在前,抬营而进,或敌来冲我,或列阵待我,挨到五十步内,火器听中军令齐发,只有一次,兵士乘火烟如云一齐拥进,须是飞走,密布长器,如蜂丛蚁附,一齐拥上,不可毫发迟疑,短兵救之,无有不胜,此非击杀之力,乃火烟之势,飞进之雄,夺其心目;径前交锋,彼自靡矣。兵法谓:“势险节短,始如处女,敌人开户;终如脱免,敌不及拒。”不其然乎?(敌无骑兵便五十步齐射)
装弹速度,北军之三眼枪,只三叠便可不断射击,于此推断五人便可不断叠射,也可以考虑改变铳管排列,两管并列为一组,品字排列,用二颈火药罐加快装药。“ 每队造十五人为三眼铳手,四人为大炮手。火炮故虏人所忌,然今习闻而巧避,每见放了,却才装药,虏便突来冲屣,故必十五人为三叠,便递入药,可以接放。又多用纸爆,先后混之。此引申前人之法,亦多方误敌之意也。”

成本推算,同样口径弹药的三长铳管长四尺,除掉铳床枪机的费用,五管十尺也就大约两杆三长铳的成本,而且赵也要求鸟铳五排叠射,也就是说多花了一倍的价格,火力暴涨二三倍,虽然威力不如三长,但也足以破牌洞甲。
如何架在垛口?迅雷铳之所以能在垛口自由射击,就是利用杠杆原理,牌在垛口之外,留有一定空间以供转动。


这些悬户悬簾的防护设施有较大缺陷,就是朝下攻击时会暴露士兵身影,射击孔也限制士兵的射角,故而有些时候会干脆打开这些防护措施反击敌人。而垛口的作用就是能左右、朝下攻击,观察敌人动向,推开敌人攻城器械,丢石头抛炸弹等杂物,故而城墙不能一条直线,需要这种凹形垛口。
迅雷铳若用于此垛口,斧头可以改为与铳身一体的插棍支架,以免掉落城下。这样配合悬户悬簾或前、或左、或右、或下安全、随意攻击城下之敌,爬梯之敌逼近则用喷筒火之,五管连发如急鼓,敌人弓箭鸟铳皆不能伤我,发完则放悬户悬簾,再换另一杆迅雷铳继续射击,如此则循环不断如机枪扫射。
敌人蜂拥挖城脚,或攻我左右,我则放悬户遮蔽前面箭雨,迅雷铳或左或右,藤牌顶起悬簾,以得窥射敌人,而敌却不得见我,或倒直直射城角,而城下又不能透我绵纸藤牌,再配掣电铳一杆用于直透城下的天井,对墙角敌人精确连续垂直打击,或辅助迅雷铳狙击个别目标,两人或丢火球,或用喷筒,火海遍地,火河直下,弹雨如飞,发则必中,此万全必胜之策也。垛口小队掣电铳二人,迅雷铳五人,刀枪牌各一人,加上队长则十一人。参考相关战例:
(1)《北史》铁甲铁面窥视而被射眼
九月,神武围玉壁以挑西师,不敢应。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守玉壁。城中出铁面。神武使兀盗射之,每中其目。用李业兴孤虚术,萃其北。北,天险也。乃起土山,凿十道。又于东面凿二十一道,以攻之。城中无水,汲于汾。神武使移汾,一夜而毕。孝宽夺据土山。顿军五旬,城不拔,死者七万人,聚为一冢。
(2)满清发兵往取叶赫,箭雨让守城者躲于墙下
英明汗之军士,先以重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立於山城之下。继之以所选擐轻短甲善射之军上,随往放箭。其立城站板露身射击者,皆从城站板下,避於城垛口。我军执盾登山,城内军士等放箭、掷巨石、滚粗木及向盾投火以战。我军并未因此而止,仍执盾前进,置盾於城下,用斧掘其以明国之砖石所筑之城垣。
(3)满清宁远之战,神射手将发射孔当靶眼屡屡命中
沈弘之曰。城垜眼皆直出。宁前道袁崇焕修筑山海关外八城。垜眼皆令斜出如八字样。取其斜则箭不能直入也。然天启六年。建夷奴儿哈赤攻宁远。虏矢从斜眼中竟射死千总王胜。此虏之射神。乃箭多如雨从隙穴中乱飞。亦能杀人耳。
满清攻城弓箭如雨,明军若无铁面近距离往往不能抵,若有迅雷铳,则无惧其长技矣!纵然强敌艺高胆大,弓箭近射洞我盾牌,而我又身披盔甲铁面,离牌也远,如何伤我?!我之火器连发如迅雷掣电,破牌透甲,近有喷筒火砖,又有枪刀牌甲士护我周全,士兵自会气定神闲,杀敌自若,此不为守城垛口神器乎?!!
下面模型作者是抄张前辈的模型,但张师傅本人并不理解火绳枪,由于当时兵书的扳机缺了一角,故而以为是一杆特别的倒立L形扳机,特此说明此扳机是与鲁密一样的,免得还有人这样搞。






兵人师傅多努力吧,希望未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