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羚羊木雕》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
这是我第三次阅读《羚羊木雕》这个故事,第一次我还在上初一,第二次是大一暑假,第三次是现在,我已大学毕业。
它对我有什么影响呢?奠定了我的友情观。
初一时阅读此文,我想不通一些事情,那个即不能吃也不当喝的羚羊木雕能有多贵重,能够让文中的父母催促自己的孩子反悔,要回已经送出去的礼物。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和对方父母协商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受到一段纯粹的感情有多难得,我想,此文中的父母的形象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儿女友情观的建立以及人格的完善和一个名贵的木雕比起来,孰轻孰重这不是很好分辨吗?第二次读时我才明白:在中国,一对开明的父母是非常难得的。
今天再读,又有新的感受,父母一定要多与子女沟通,形成一种良性的交流模式和家庭氛围。
一条人命和一幅名画比起来,当然是人重于物的,因为一件艺术品之所以贵重的原因就在于它被很多人欣赏、珍视。但如果缺失了人的注视,那么它将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