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凯宝投资私募亏损超8成,管理人为“汉富系”关联企业,爆雷信号被无视
作者:阚跌
上海凯宝在2017年投资1亿元购买了“昭阳增利9号”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为“汉富系”的关联公司。但仅仅不到1年后,汉富系就有产品爆雷,其核心人物韩学渊也因违规交易粤泰股份被处罚、又在全新好的股权争夺战中落败。而凯宝董事会和管理层却无视诸多负面信号,坐视巨额亏损的发生。近几年上海凯宝的营收和利润持续衰退,上述巨额亏损也意味着雪上加霜。
投资私募踩雷,本金亏幅超八成
业绩恐雪上加霜
2013年以来,中国的资管市场大爆发,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投资者纷纷投身私募行业。根据上海凯宝2016年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的议案,公司于2017年10月分别与北京汉富融信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了《昭阳增利9号私募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上海凯宝投资7000万元、子公司投资3000万元,合计1亿元。但2018年10月,基金存续期限届满,管理人北京汉富融信(有限合伙)却向投资者发出《延期说明函》,称因项目方回款与原计划有所延迟,管理人决定将昭阳增利9号产品的投资期延长6个月。2019年,公司共收到878万元归还资金,2020全年共收到505万元归还的资金。
截至2020年底,上海凯宝通过对基金管理人现场走访等方式,认为上述私募基金已出现兑付风险。经测算,选取了4种可能的收回结果:仅有5%的可能下、可收回情况乐观,基本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则高达30%。据此确定期末该投资基金的可收回金额为1675万元。年报也坦称,“通常逾期超过30日,本公司即认为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换言之,1亿元本金的回收风险显然非常大,甚至有血本无归的风险。
基金业协会的数据也能佐证——昭阳增利9号在2017年7月就成立,但至今仍在运作中。
至于管理人北京汉富融信(有限合伙),也堪称“劣迹斑斑”。据协会官网披露,北京汉富融信(有限合伙)在2020年1月、被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且该公司早已处于“异常经营状态”,因此被协会暂停受理相关的基金备案申请。
据年报,上海凯宝截至2020年底的货币资金为13亿元,仅仅昭阳增利9号的投资失败,就亏损了约1/15的货币资金,损失可谓惨重。
上海凯宝的业绩近几年也持续走弱。2017-2020年,公司总营收从15.7亿元、下降至9亿元,跌幅超4成。同期净利润则从2.7亿元、降至1.06亿元。
为何忽视了风险信号?
管理人早有爆雷迹象
实际上在基金延期前,管理人就已牵扯进违规证券交易中了。工商信息显示,北京汉富融信(有限合伙)的股东之一为汉富(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据上交所今年3月对粤泰股份(600393.SH)的处罚公告,粤泰股份的关联企业之一为西藏粤丰源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2018年4月,汉富(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取得西藏粤丰源的全部股权。但粤泰股份却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上述关联交易。
最终,由于存在关联关系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上交所对粤泰股份实控人暨时任董事长杨树坪等多人予以公开谴责、或通报批评。
北京汉富融信(有限合伙)的另一家股东是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为韩学渊。韩是知名资本大佬,其创办的“汉富系”旗下业务囊括了私募、财富管理、P2P等多个领域。韩还是知名财富管理机构——诺远资产的董事长。但据媒体报道,早在2018年,诺远资产发行的“债盈宝”就发生了兑付危机,数十亿资金去向不明。2019年12月,杭州市公安部门对诺远资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事立案侦查。
韩在上市公司领域的一系列布局也早已崩塌。除了因涉足粤泰股份被罚外,韩学渊还曾是全新好(000007.SZ)实控人。但在其后的股权争夺战中落败:2019年11月,全新好当时的二股东召开董事会、并推动改选,汉富系被清洗出局、韩学渊也不再是全新好实控人。
业内有传言称,韩学渊2019年后就跑路去了美国,至今未归。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包括北京汉富融信(有限合伙)在内,汉富系的爆雷风险早已苗头。如果上海凯宝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及时注意到一系列风险信号,尽早赎回昭阳增利9号的基金份额,则或许能保全本金、或大幅减少本金的损失。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来看,上海凯宝方面似乎并未及时止损,而是坐视亏损的发生。
偏好高风险投资
多位董事高管逃脱追责?
实际上,上海凯宝的风险可能不止于此。笔者注意到,在投资昭阳增利9号之前的2016年10月,上海凯宝就公告称,向“钜安XX地产集团合肥专项二号二期私募基金”投入8000万元,最终用于XX某地产项目的开发。
上述基金的管理人为上海易德臻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其发行产品多投向XX的地产项目,XX的债务风险一直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并且在最近爆出票据延期兑付的重大负面信息。而且据协会官网的数据,上海易德臻(有限合伙)2018年2月后就再无新产品备案。工商信息还显示,2018年以来,上海易德臻(有限合伙)诉讼缠身,涉及借款纠纷、票据保证纠纷等等。
总之,相比其动辄数亿元的投资胆略,上海凯宝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投资能力却颇值得怀疑。彼时的公告显示,上海凯宝这1亿元的投资也经过了董事会授权。据Wind,董事长穆竟伟,董事王国明、薛东升等人一直任职至今。为何当初会选择北京汉富融信(有限合伙)这家小型私募?为何忽视了管理人的爆雷风险?
在5月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对于有股民要求对私募踩雷负责人追责的发问,上市公司方面却避而不答,主持说明会的穆竟伟、王国明等人只是敷衍道“公司将不断加强资金的管理,梳理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图片来源:2020年5月7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
类似上海凯宝的踩雷现象也非个案。在2018年以来的爆雷潮中,上市公司理财踩雷频频发生。譬如今年1月,中来股份公告称,其购买的2亿元私募基金、重仓济民制药等闪崩股,导致巨亏1.6亿元。次日,中来股份股价应声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