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之一:《中国的元宵节》
作者:老鲁
农历正月十五,中国的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正月又称“元月”,十五是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月圆之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过元宵节最重视的有两件事,一是吃“元宵”,不过北方称“元宵”,而南方称为“汤圆”,都包含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意味。二是看花灯,其习俗始于东汉时期。每到元宵佳节这一天,各地都要张灯结彩,通宵达旦,于是流传不少的佳话。
且说《水浒传》第三十二回,宋江在花荣处过元宵节,到清风镇看灯:“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宋江看得高兴,不想被那个刘知寨的老婆望见,于是引出后边的一连串风波。
这是小说故事,不足信。那么真实的元宵节,也确实热闹,有诗为证。其中最有趣的是被称为宋代正儿八经的文学鼻祖的欧阳修,竟写了一首为人乐道的小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宵节,一对年轻男女,相约在灯前月下的欢娱;下片写的是今年元宵节物是人非之伤感。这首词出自欧阳修之手,当然认为他写得好,虽然看起来有点轻浮。不过这首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收录在朱淑贞的词集中,一个女子写这样的词,被认为有失女德,让很多道貌岸然的人物所不屑。还好,后来被纠正过来,对朱女子来说,算是一次天大的冤枉。
但是,写元宵节最出名的词,当属辛弃疾了,他的(青玉案)《元夕》,那真的是写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读起来琅琅上口,爱不释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此可见元宵节的灯,不仅数量多,品种多,而且看灯的人更多,其中年轻女子披金戴银,涂脂抹粉,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意外发现自己要寻找的那个人就在那个灯光比较稀少的地方,等着她。
去年的元宵节,全国的老百姓差不多都是闭关居家,至多在自家的阳台上,望望天空,看看月亮,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去年我们不仅战胜了疫情,而且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暨去年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之后,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又举行了隆重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宣布中国已经完全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因此,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佳节的快乐。朋友们,我们何尝不可以“人约黄昏后”于“月上柳梢头”疯狂一回呢?
老鲁于二零二一年正月十五之晨
注: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非常发达、文化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所以有欧阳修、辛弃疾这样的诗词巨匠,为我们留下关于元宵节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比起宋朝又“更上一层楼”,我就一个感觉:幸福。特撰联一副以颂之:举国同心抗新冠谱写人间千年奇迹天地同鉴,上下齐力摘穷帽开创中华万世伟业日月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