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9):伐齐大捷,再度扩军
观前提醒:本文以叙述晋国六卿的变更与其中的矛盾和斗争为主,主要从各卿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展开,而对于晋国争霸历程以及国君为政举措则不多讨论。由于本人所掌握史料有限,其中所记可能有多处缺漏、错误之处,希望各位斧正。
公元前594年,中军元帅荀林父消灭潞国,自认为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罪责,宣布退役,并于公元前593年去世,谥中行桓子。于是:

从此,中行氏(荀庚)、智氏(荀首)在六卿中常有两个席位,“一家人”相互扶助,发展迅速,危难时刻也要安全了许多。
公元前592年,郤[xì]克出使齐国被辱,回到晋国,屡次上书讨伐齐国,晋景公不从。郤克嗔怒,士会深恐郤氏为乱于国,宣布告老,并于公元前583年去世,谥范武子。于是:

到公元前589年前,晋国中军佐赵朔突然辞世,谥赵庄子。从此赵朔便没有任何事迹留下,只留有一子——赵武(即赵氏孤儿),至多不过三岁。赵朔之死使赵、栾、郤三家的合力大大削弱,尤其是赵同、赵括代理赵武执掌家门令郤克、栾书非常不适应。郤克本着对赵盾的感恩之情,还是将赵同拉入六卿行列。于是:

赵朔之死宣布赵氏与郤氏、栾氏的亲密关系逐步疏远。无奈之下,郤克、栾书决定抛下了赵氏,携手起航。
栾书只位居下军将,却是郤克执政国家最得力的助手,是郤氏对抗荀氏、范氏的强力盟友。栾书抱稳郤氏,唯郤克马首是瞻。在此后,无论是内政、外交还是征战,栾氏都不可或缺。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晋景公决定讨伐齐国,打压齐国的嚣张气焰。于是郤克挂帅,携同上军佐士燮[xiè]、下军将栾书及800乘与狄人构建的步兵参战。即鞌[ān]之战。六卿将佐出场了一半,晋军这次行动应该也派出了一半的主力。郤克终于有机会可以一雪前耻了。晋军迅速跨过太行山向东推进,进入齐国腹地。至六月,与齐军大部队直接对阵于靡笄[jī]山(一说为今济南市东北的华不注山,一说为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长清区位于济南市西)。齐国战败,此后20年间,齐国都没有再与晋国叫板。鞌之战中晋军大胜,诸侯震动。楚国虽然想与崛起中的晋国再次争衡,已有些力不从心。终于晋、楚之间出现了一缕和平的阳光。
晋景公在鞌之战后兴致高亢,与郤克等人谋划着扩大晋国的军队编制,扩三军六卿而六军十二卿(周代天子有六军):一方面是晋景公好大喜功,另一方面则是晋国在战胜齐国后,诸侯归附,世卿们再次瓜分财产而势力膨胀。时十二卿将佐如下:

从以上看最显赫的是荀氏与赵氏。荀氏三家:中行氏的荀庚、智氏的荀首、荀氏大宗的荀骓[zhuī]都担任卿士;赵朔死后,赵同担任下军佐,在郤克的协助下,赵括与赵旃[zhān]也位列卿大夫,范氏与韩氏的权势也得到了扩张:范氏的士燮与巩氏的士朔;韩氏的韩厥(韩穿之兄弟或堂兄弟)与韩穿。
同年,荀首通过郤至(郤克堂侄)提出,用连尹襄老的尸体并楚公子谷臣换回荀罃[yīng],楚共王很爽快的答应了,并于次年互换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