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 拒绝讨好 从景甜私密视频谈讨好型人格
4月2日晚间,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微敖公布了一张签有“张继科”名字,按有手印的借款合同。这让“为偿还赌债,传播女友私密视频”一事,有据可考。
热恋期间,女性易被爱情冲昏头脑,一再降低底线,接受拍裸照、私密视频等要求,亲手给自己埋下“大雷”。
女性,轻易动摇底线,往往是讨好型人格,
即一味讨好他人,忽视自身感受。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呢?先从这3句话开始。
第一、“犯错不可怕,妈妈陪你改正 ,妈妈永远爱你。”
我是80后,我父母只会唠叨
“要听话才讨人喜”、“你怎么就不讨人喜呢?”
仿佛听话是这世上最正确的事情。结果我人到中年,却越发叛逆。
听话才有人喜欢,赤裸地表明“爱是有条件的”。如果我犯错,父母就不会爱我。
内心的归属感建立在错误观念上,只会越发讨好父母,继而讨好他人。
记得7岁时,我不小心用刚买的铅笔刀划破食指,不敢告诉我妈。她似乎永远都走在我前方10米处。只得自己捏住伤口,鲜血一路从小卖部滴到家门口。后来她终于发现不对劲,责怪我:“为什么不小心?为什么不说?有事要讲啊。”
直至今日,我也瞒着好多事儿未和她说。
说出口也无用,不仅会遭来指责,也会让亲情更加破碎。
第二,“做这件事情,你觉得开心吗?”
港剧里经常有这句台词
“做人呢,开心最重要咯”
。这句台词映射出
“自爱”
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只教会孩子做题,却从未教会孩子关注内心感受,从未教会他们“如何爱自己”。
上周,我给儿子买了数颗牛奶糖,他主动分享给广场上的朋友,手里只剩一颗。睡前夜话时,他不满地说:“今天我的糖都快分没了,他们还跟我要。以后我再也不分享了。”我说:
“如果过度分享令你不开心,你可以主动拒绝。”
爱你的人会理解你,会乐意倾听你的需求,不会因为某次拒绝就怨恨难消。家长要多问问孩子:“做这件事,你觉得开心吗?”
人生已然有八苦,谁也逃不掉。
作为过来人,我们必须教会孩子爱自己,让他们获得抵御漫漫人生的精神力量。
第三,“如果有人不接受你或不理解你,不要自责,这不是你的错。”
倘若孩子因被拒绝而郁郁寡欢,也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别人拒绝你,可能是他不方便做这件事,或者有不得已的苦衷,只能拒绝。被拒绝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好,无需脑补一篇“检讨书”。
大人要教会孩子多从外部找原因,站在多维角度看问题,不要总是习惯性向内归因,毕竟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们也要勇于给行为失当的人下判断,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优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努力引导孩子客观看待人和事,牢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甚至为了共同目标,不妨积极合作。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个体,
孩子需要讨好的只有他自己,毕竟任何用讨好换来的关系都不会长久。
(全文1100字,感谢阅读)
作者简介:憨妈琪琪,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曾任现代快报记者,曾先后于苏宁云商、卫岗乳业担任小部门主管。现居家兼职中,努力在日常中读懂孩子,快乐育儿。 (关注憨妈琪琪 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