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明老宗师一世英名,唯一看走眼的就是选了这么个运营
偶然在美食区看到陈师傅,为鲁菜尽心尽力,教学不仅教菜,还教技法,更教方法论,让人感觉如获至宝,如沐春风。
至于运营,文化不高,刚愎自用,贪天之功,脆弱至极。
最新一期视频争议不小,运营还认为是自己的个性让账号有了起色,美滋滋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给人家服务生小姐姐拔疮,“可以不喜欢,要大度,有容人之量”。

我一脸白眼,说:我们是不喜欢服务生么,服务生怎么说那是他的事,不喜欢还不是因为你是个摆子么。然后.....

我就体会了这位运营的容人之量。
真应了郭长庚的那句经典采访,离那些劝你大度的人远点,不然以他的人性,遭雷劈是早晚的事。
既然以后看不到这个账号看不了陈老师的手艺了,就具体说一说为什么我这么评价这个运营吧。
首先,刚愎自用。
不懂运营基本逻辑。这位策划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就是观众喜欢的——“我已经这么努力想了,他们不喜欢肯定是他们的问题”。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普信男(对不起各位男同胞,这个称呼实在是太合适了),勇者老掉牙的方法,在阅尽千帆的女神面前疯狂展示羽毛(视频制作者制作一期视频的时间,观众可以把横向作者的所有视频看个爽,不是阅尽千帆是什么)结果是什么自不必多说。
可惜,他就是要用本就不大的脑仁继续骄傲放纵,一个做摄影的人非要半路出家做内容策划,更厉害的,还要跟观众对着干。
另以今日探店视频举例:
这位运营因为探店视频的slogan低创抄袭被网友叼7了半年之后,终于想出一个适合陈宗明老宗师的探店视频的slogan——“学做菜,会吃菜”,学做菜是陈老师孜孜不倦在网上交给同学们的收益,会吃菜是用这些手艺去评判产品的好坏,卖点是陈老师的专业讲解。十分钟的探店视频,加一起两分半钟的流水线培训的服务生给你讲“饮食文化”。观众提出不满之后,他是这样回应的:

自己的视频货不对板,别人想听犀利点评,可他想让人体会山东的场面文化~,教育观众不说,还要奚落观众,贻笑大方了属于是。
第二,文化堪忧。
不懂历史为何物。依旧以这一期探店视频举例,这位运营在评论区里口口声声的说想让人了解鲁菜的历史。历史这两个字可严肃了,既然要讲历史,那就要有出处,出处是什么,一定不是服务生培训的东西,正义的潍坊观众这样跟我讲:

而对于菜品历史的介绍,他是这样的观点:

一个菜品的演变史让这道菜变得厚重,可惜培训的人为了格调,牵强附会,篡改历史,绑架历史,只是为了给这道菜做宣传,不愧是孔孟之乡,仅用一道菜的不同说法就把“儒学”和“孔家店”的差距演绎的淋漓尽致。提到孔孟之乡,就不仅让人想到孔府菜那一期——“一品豆腐上面的一品,寓意着孔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朝中做一品大员”,作为一个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的人,听到这句话,如芒在背,仿佛一些棺材里的东西拖着早已腐朽的肥硕身躯大快朵颐;仿佛卡扎菲在我耳边讲出了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的那句经典人话——“你大爷也是爷”。
而这~就是这位运营眼里的“文※化※底※蕴”。
儿戏历史、玩弄历史的拙劣把戏,在他眼里成了他要普及的“文化”。
呸。
至于贪天之功,不想多说,这位运营,我认为封他为鲁菜界的zwh丝毫不过分。陈宗明大师傅,为了鲁菜尽心尽力,他也希望他从颜老先生那里继承下来的东西走进百姓的餐桌,成为他口中的“珍味”。
可惜的是,运营扯着颜派鲁菜的大旗,想要把账号养成自己的小江湖,唯我独尊,排斥异己,培养一群伟小将。颇有一种我师傅是***,我也要当教师爷也得感觉,颇有一种“我师父会做就是我会做”的感觉(对不起讲张话了)。当然,事实证明事在人为。他已经成功养出了自己的小江湖。让我们恭喜他

脆弱至极嘛,我设置几个标签,评论区见咯~
以后能怎么办呢,只能祝陈老师身体健康,一切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