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吐槽马拉松直播,我们在吐槽什么?

每个周日的清晨,不少跑者会伴随着鸣枪声的响起,
开始21.0975/42.195公里的漫漫征程;
每个周日的清晨,也会有不少跑者准时坐在屏幕前,
关注着21.0975/42.195公里漫漫征程的结果。

马拉松是一项有观赏门槛的赛事,如果你本身不是跑者,可能很难看出其中门道。但得因一众拥趸,每周日坐在屏幕前观赛的观众却并不在少数。只不过,相比于参赛时对比赛的热切交流,观赛时的热切交流的场景却不会在马拉松直播的讨论区,更多的是针对赛事直播的牢骚和吐槽。
这构成了国内马拉松直播/转播的独特风景。
提及马拉松直播,每个人都能吐槽两句,或因为主持人不专业的解说、或因为过多的风光场景,或因为直播画面的不专业。我们总结整理了跑友们经常吐槽的点,来看看哪个是你最反感的点:
画质和信号:
马拉松直播需要清晰、流畅的画面以供观众欣赏。但国内的一些比赛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比赛,画质模糊、失真,偶尔还有信号中断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观众对比赛的关注度和观赛体验。举例:2021年的徐州马拉松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从直播画面中只能看到一个大概轮廓,需要观众去通过服装猜测选手身份。

解说员:
解说员在直播中负责为观众讲解比赛动态、分析选手表现等。国内大多数解说员针对赛事的语言表达不清晰、赛事分析水平不高,导致观众不知所云。此外,不少解说员还经常出现失误或错误描述的情况,某种程度上又增加了观众对于直播解说的不耐烦情绪。举例:深圳马拉松时的2000万美金奖金、选手身份经常辨认错误。

镜头切换:
合理的镜头切换能让观众紧跟比赛进程,了解不同选手的表现。然而,国内的镜头切换过于频繁或者不合理,给到观众就是时常错过重要比赛时刻,不能第一时间了解选手的动态信息。举例:厦门马拉松直播了近三个小时,大多数选手对于国内男女子选手的比赛表现需要赛后通过成绩单的形式来确认,直播中根本获取不到这一信息。
广告插播:
广告是赛事直播的重要收入来源,但过多或过长的广告插播可能会打断比赛的连续性,让观众感到不耐烦。在做到合理安排广告时间和数量,以兼顾商业需求和观众体验这块,国内还需要做到很好的平衡。
赛事信息展示:
直播中的赛事数据、成绩排名、选手信息等都对观众理解比赛具有重要意义。但现状是,国内的大多数比赛没有这些信息或者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很多时候,观众看到数据一脸疑惑。举例:同样是厦门马拉松,在领先集团经过10公里时,直播给到的用时在26分钟多,懂跑步的都知道这个距离这个用时意味着什么。
总之,以上种种导致了在观看国内赛事直播时,跑者们都会有不耐烦的情节在里面,部分跑者在观看直播时选择静音,另一部分则是社交媒体吐槽。
当然,吐槽越多证明可供进步的空间越大,在就国内赛事直播和六大满贯赛事直播进行对比后,针对国内赛事直播我们也提出了可供优化提升的点:
回看六大满贯的赛事直播,主要在直播过程中聚焦的信息有:

赛事背景:包括每个赛事的历史、起源和举办时间等。赛事路线:介绍每个马拉松赛事的具体路线,包括起点、终点、沿途景点和难度等。参赛选手:介绍参赛的职业选手、业余选手和名人,以及他们的成绩和背景故事等。赛事纪录:包括各个马拉松赛事的最快成绩、历史记录以及可能的新纪录等。赛事组织:介绍赛事的组织机构、赞助商、志愿者等相关信息。
赛事慈善:各大满贯马拉松赛事通常与慈善事业有关,直播会介绍这些慈善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赛事文化:
介绍每个马拉松赛事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以及赛事周边活动等。直播会介绍这些特点,帮助观众了解当地历史、传统和民俗。此外,赛事周边活动也是赛事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博览会、庆祝活动、音乐会等。这些活动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也增加了马拉松赛事的吸引力。
赛事分析:邀请专家和前选手就赛事战术、技巧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实时赛况:直播现场比赛实况,包括领先选手、中间选手和后方选手的情况,以及比赛关键时刻等。
赛后总结:
赛事结束后,对比赛结果进行总结,包括获胜选手、成绩排名、新纪录等。
可以发现,就赛事背景、赛事文化、路线这些,国内外赛事都有,不只是中国特色。差距主要体现在对赛事直播镜头的捕捉、对实时赛况、赛事分析和参赛选手的介绍上。
就参赛选手的资料,这个需要解说员下功夫去学习了解,就赛事分析可以通过请专业的运动员或教练员去点评,比如纽约就曾请往届的女子冠军莎拉·弗兰纳甘加入解说团队。两者之外,实时赛况这点是直播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为前两者差选手们还能通过实时赛况自己去分析评判比赛,而如果实时赛况差看直播/转播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就这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解决:

设计清晰易懂的图表:
使用简洁的设计和排版,确保观众能够快速理解展示的信息。例如,使用醒目的颜色对比、合适的字体大小和简洁的图表样式。
实时更新数据:
赛事数据应实时更新,以确保观众了解最新的比赛动态。这包括选手排名、成绩、分段时间等。可以使用自动更新的数据系统,以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
突出关键信息:
强调关键信息,如领先选手、纪录创造者等,以便观众快速捕捉到比赛的焦点。可以使用高亮、动画效果等方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信息分级展示:
将信息分级展示,让观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查看。例如,在主画面上展示基本信息(如领先选手和成绩),同时提供辅助画面或弹窗,供观众查看更详细的信息(如个人成绩、过往记录等)。
适时展示背景信息:
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参赛选手的背景故事、以往成绩和有趣的趣事,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情感元素。

交互式展示:
提供一定程度的交互性,让观众可以自定义信息展示。例如,观众可以选择关注特定选手,实时查看其成绩和排名;或者筛选特定国家、年龄段等信息,了解更具针对性的赛事数据。
融入社交媒体元素:
在赛事信息展示中,可以融入社交媒体元素,以便观众更好地参与和互动。例如:
a. 展示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和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比赛的影响。b. 鼓励观众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参与到赛事话题讨论中。c. 在赛事过程中,展示选手的社交媒体动态,让观众了解他们在比赛前后的状态和心情。
d. 与赛事相关的社交媒体活动,如投票、竞猜等,可以让观众更积极地参与到赛事中,提高观赛兴趣。

优化直播软件或应用程序:
提升直播软件或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让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能轻松地查看赛事信息。例如,优化界面布局,确保信息展示区域不遮挡比赛画面;提供易于使用的导航和搜索功能,帮助观众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优化软件性能,减少卡顿、闪退等问题,保证观众在观看比赛时的流畅体验。
增加数据可视化:
通过使用图形、地图和动画等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复杂数字信息转换为直观易懂的视觉内容。这可以帮助观众更快地理解赛事数据,同时提高信息展示的吸引力。

定期回顾和总结:
在直播过程中,定期对比赛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观众更好地把握比赛进程和关键时刻。例如,在每个分段比赛结束时,展示各个选手的排名和成绩变化;在关键时刻(如纪录刷新、选手退赛等),进行特别强调和解读。
当然,很多上面提到的点六大满贯直播时做得也不是很好,但是相较国内赛事更丰富的实况赛事信息获取渠道,使得在观看六大满贯时体验感要好上不少,而在观看国内赛事时就要差一些。

就这些我们都可以着手进行调整优化,以使得我们的直播更加丰富精彩。
不说其他,就马拉松这项枯燥乏味的运动本身而言,直播并不好看,能在休息日的早晨从被窝爬起观看比赛的人,哪一个不是对这项运动抱有极大的热忱和期待呢?所谓吐槽不过是爱之深责之切罢了。
那么,当你吐槽马拉松直播,你想吐槽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