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气血同病辨证:气随血脱证

2023-06-29 06:27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气随血脱证

      气随血脱亦称血脱气脱。由于出血过多,气无所附,则阳气暴脱症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脉微欲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摄血,血载气,血脱易致气虚,气虚又加速血脱,两者互为因果。治宜益气固脱。方用独参汤。

      临床表现

      大出血时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舌淡脉微细欲绝或浮大而散。

      证候分析

      气血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大量出血,则气无所附,而随之外脱,气脱阳亡,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不能温煦四肢,则手足厥冷;不能温固肌表,则大汗淋漓;神随气散,神无所主,则为晕厥;血失气脱,正气大伤,舌体失养,则色淡;脉道失充而微细欲绝,若阳气浮越外亡,脉见浮大而散,病情更为险恶。内出血,亦能突然出现气脱阳亡之象,应特别注意。

       辨证要点 

       大量出血时,随即出现气脱。

     《素问,调经论)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血病变可以反映于脏腑经络的每一种疾病中,各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又都能反映出气血盛衰的不同变化。治疗疾病,重在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正如王清任所强调的“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气血与津液有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气血能化为津液,津液也能化为气血。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气能生津,津能化气,气能摄津,津能化血,血含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津液为人体内水液的总称,其流通和输布要依赖气的推动,随血运行全身,而气血要散布全身,也必须依赖津液的流通和运载。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可致津液停积,津液停积,又可影响气血的运行。

      另一方面,气血和津液的不足,也常互相影响,如血脱津伤、气随液脱等。

      总之,机体的病变无不涉及到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病变又往往反映脏腑功能的失调。

      认识和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因、病机、病证,就能深入地探讨脏腑的病理变化,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气血同病辨证:气随血脱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