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们真的需要电子羊吗?| 科幻经典解读


科幻经典解读栏目,是一个旨在向科幻入门读者提供帮助,用最短的篇幅,快速向读者讲解历史上的科幻经典小说的解说性栏目。
我们精选了世界科幻史上最为经典的数十部小说,每期一部,让读者们在大约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快速了解到这部科幻经典的内容和特色。通过这个栏目,读者们可以了解到科幻史的演变发展,各种科幻想象的类型和源头,为自己的将来的科幻阅读提供指导。
本文首发于未来事务管理局“不存在科幻”(Non-Exist)公众号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作者 | 菲利普·K·迪克
首版 | 1962
核战爆发后,地球的环境早已变得不再宜居。为了鼓励残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诺只要移民到外星球,就为每个人自动配备一个仿生人家仆。而仿生人不满于被人类奴役的现状,想方设法逃回地球。
克·德卡德是一名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尽管他的能力堪称业内顶级精英,但他的个人生活一塌糊涂,对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只真正的活宠物,而非一只电子绵羊——为了这个目标,他不得不努力追捕仿生人。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里克遭遇了由罗森公司生产的枢纽6型仿生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仿生人采用了最顶尖的技术,智力比普通人类高得多,并能自如模拟人类的任何情感反应。外观上根本无从分辨真假,唯一分辨仿生人的有效手段就是共情能力测试。
在与仿生人的接触与较量中,里克却惊恐地发现自己能够对仿生人产生共情了。任务让里克的精神渐渐濒临崩溃,他该如何从中突围?
而另一边,躲避追杀的仿生人们利用智力障碍者约翰·伊西多尔的善良,躲藏在了他的家里。伊西多尔会帮助他们逃过一劫吗?他的生活又将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要问影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究竟是哪一部,答案之中肯定有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以下均以“电影”指称)。而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同样也是菲利普·迪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伟大的原著跳跃到伟大的电影,这样成功的改编本就来之不易,更何况迪克的小说一直以晦涩支离闻名。
尽管电影很优秀,但它仍旧未能彻底还原迪克小说的风貌。如果你想从零开始了解菲利普·迪克,这部小说依旧是你的最佳选择之一。它不像《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或者《尤比克》那样晦涩,情节的戏剧性也足够强,而且基本囊括了迪克小说中的几个重要特点。
关于小说中该如何看待仿生人的伦理问题,以及人类的自我认同这样的哲学问题,已经有无数批评家进行过深入的讨论,同题材的科幻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这次我们不妨略过仿生人们,而从人类主人公出发,去体会迪克的小说与其它同题材作品相比,魅力究竟在何处。
01
作者笔下的人物,与人物身上的作者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Blade Runner》和《银翼杀手》(台译名)这三个题目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翻译产生的乌龙多因电影为博人眼球所致。电影里没有电子羊,而书中也没有blade,不过runner倒确实有一个:整个故事只发生在大概24小时,主人公里克一早起来,便马不停蹄地一口气追杀了六个仿生人——这大概也是迪克长篇小说中情节最为紧凑的一部。
然而,它并不是《反恐二十四小时》。虽然砍掉了不少情节,但电影对小说最为还原的一点,就是它忠实地保留了那股颓废而伤感的气氛。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感受不到游戏通关般的快感,更多的反而是焦虑和犹疑。里克每干掉一个仿生人的过程,都不是离解决任务更进一步,而是距离自己的精神危机更近了一步:你会感觉他虽然在有效地行动,但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要往何处去,这是迪克笔下大部分主人公共通的特点。
迪克的小说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他总喜欢“投机取巧”地从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身上撷取某些特征揉进自己的小说里,这倒是便宜了后世的批评家。写作这部小说时,迪克正开始他的第四段婚姻。他的私生活可谓糟糕透顶,每一任妻子都因他的才华和魅力而接近他,最后又因为他支离破碎的精神状况而选择离开——第三任妻子安妮·迪克的《菲利普·迪克传》忠实地记录了这一点。而因为迪克的这种写作方式,我们才得以从现实与虚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双向地理解迪克笔下的人物和迪克本人。
里克·德卡德便是他自己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主人公(hero),他可谓名副其实:面对仿生人设下的重重陷阱,总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凭自己的才智突围;一天内成功猎杀六个枢纽6型,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然而他又是个支离破碎的可怜人物,夫妻关系濒临崩溃,在生活中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这一点我们会在下文详述。
而小说的另一半篇幅集中于被蔑称为“鸡头”的智力障碍者约翰·伊西多尔身上。“鸡头”们因为受到核污染影响,导致身体机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只能留在地球上做些简单的工作,可以说是人类的弃儿。与里克相比,伊西多尔无疑是有缺陷的;但他的善良——发自内心毫不掺假的共情能力,则为小说提供了一抹温情。像身负异能的主人公们一样,低能儿形象也是迪克笔下一个重要的角色群;但前者与其说是天赋,还不如说更像诅咒,只有后者才能让我们回想起人性还具有光辉的一面。他们同样也是迪克灵魂的一部分。
02
荒诞的场景与荒谬的世界
迪克怎样构建自己笔下的“迪克式人物”?我们以小说的第一章为例:
里克从床上醒来,然后和自己同床异梦的妻子因为情绪调节器而发生了一场小口角。吵架后去上班的里克在楼下看见自己的宠物电子羊,又看到了邻居的宠物马——这是一匹货真价实的母马。两人就宠物话题聊了一会儿之后,里克提出想买那匹母马下的马驹,并主动透露自己的羊其实是电子羊。邻居自作聪明,建议里克买只蛐蛐之类的小动物,结果触怒了里克。他大声诅咒邻居和他的马之后便离开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迪克式章节——选取一个典型场景中的典型人物,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戏剧冲突来侧面完成整个世界观的构建。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节省了大量冗长的平铺直叙,同时能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大多数时候,它们都表现为莫名其妙、支离破碎的对话,因为不同的媒介之间有着不同的叙事逻辑,对电影来说,这种对话太过于拖垮节奏(也许昆丁·塔伦蒂诺会有不同看法?),所以无法保留。这也是为什么仅通过电影无法理解迪克小说魅力的原因之一。
仅从这些对话中,我们无法得知小说整个世界观的全貌,但对它的印象已经一览无余:这个世界荒谬又病态,置身其中的人类是可悲的。人已经堕落到无法合理调节自己的情感,非要借助机器的地步不可了,却又虚伪地将饲养宠物视为生活必需品:如果你不饲养一只宠物,你就会被认为道德沦丧,没有同情心——哪怕真正的动物因为核战争而变得极为珍稀,但至少也要养一只电子仿真动物,以应对邻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就为了这个荒谬的理由,里克不得不努力工作,去猎杀更多的仿生人——尽管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时甚至比人类更像人类。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小说开头反复强调的“共情”,根本就是个虚伪的幌子。
03
无法共情的人类与无法共情的仿生人
“共情”是区分人类与仿生人的唯一方法,也是这部小说真正的核心。小说中,罗森公司的仿生人蕾切尔一直坚称自己是人类,差点骗过了里克——她正是因为在聊天时用“it”而非“he/she”来称呼动物,才被里克识破真身的。
小说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定:包括伊西多尔在内为数不少的人类笃信着“默瑟教”,而这个宗教的核心教义就是共情。默瑟是个神秘的苦行僧,他日复一日地像西西弗斯般登山,不时有人朝他投来石块,他也只是默默忍受。他的每个信徒手上都有一个“共情盒”,只要抓住这个盒子,便能完全同步默瑟的感受。而在小说结尾,里克更是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已经与默瑟融为一体了。
在电影中,由于篇幅所限,关于默瑟教的情节被统统砍掉,这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迪克在其1964年的中篇小说《小黑匣》中又用了一遍默瑟教的设定,但那篇作品较为失败,远没有在这篇小说中写得出彩。
好在里克与伪装成歌剧演员的仿生人鲁葩之间的对峙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同样动人。可以说,里克的精神危机开始于鲁葩的死:如果不考虑鲁葩的仿生人身份,她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歌剧演员,对人类社会可以说只有贡献没有威胁。里克被她的美丽与智慧所倾倒,无法对她下手,而另一个赏金猎人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她。无法共情是仿生人的致命伤,这固然让他们显得残忍而自私;但完全无法对仿生人产生共情的人类,又该算什么?
正因为对“共情”的关注,迪克才得以为整篇小说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圆环。在小说开始,因为并不理解“共情”的深意,里克深陷生活的泥潭无法自拔;因为目睹了鲁葩的死,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最后又因为默瑟的救赎,他得到了妻子的谅解,更收获了早已应得的安宁。这个故事中充满了欺骗、算计和谋害,但却拥有一个如此温情的结局——这就是迪克温柔的另一面:无论是里克还是仿生人,他们各自为生存而挣扎的姿态中,都寄寓着迪克的同情与悲悯。
刻画冷酷无情的世界和机器般的人类,并非迪克的专利。从这一点上来说,模仿迪克的写作很容易;但失去了这温柔与悲悯的一面,就相当于放弃了真正的绵羊,而去拥抱虚假的电子羊,所谓的“迪克式风格”也就成了拙劣的赝品。冷酷与温情——这种矛盾的共同体是迪克的作品之所以经典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在电影中,仿生人罗伊临死前的那段独白并非出自原著,但却同样是影史经典的原因:它充盈着人性的光辉,在一个悲剧性的时刻爆发出了摄人心魄的力量。
科幻作家小詹姆斯·提普垂这样评价迪克的作品:“……别人很难从迪克的外表中看出他所富含的那种同情心。正是这份爱,这份总会被重新掩盖起来的爱,会像一道光,扫过迪克笔下凄凉杂乱的荒原,让它们变得如此独特,令人难忘。”这正是我们今天仍旧在阅读迪克,而且以后也将继续的原因:揭露这个世界的荒谬需要智慧,而为它提出救赎的可能则需要勇气。
金句
01
“可我不想要家养小动物。我要的是原来那种大动物。要么买只绵羊,要么,如果我能买得起的话,买只奶牛或公牛,要么买你那种马。”他突然意识到,只要干掉五个仿生人,赏金就够了。
02
已经没人记得战争为何发生,还有谁赢了,或者到底是不是有人赢了。如今覆盖全球的微尘,并不来自任何一个国家。
03
也许我也一样,里克边想边看彩排。这场彩排总会结束,表演总会结束,演员会死去,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也会沉默。最终,“莫扎特”这个名字也会消失,尘埃将取得最后胜利,即使不在这个星球,也会在别的星球。
04
所以,这就是默瑟看见的东西。他一边想。一边费劲地把纸箱捆牢,捆了一圈又一圈。默瑟能看见我们再也分辨不出来的生命。在死去的世界里,小心地挖坑把自己埋到额头的生命。也许,在这个宇宙的每一片灰烬中,默瑟都能觉察到毫不起眼的生命。现在我知道了,他想。一旦通过默瑟的眼睛看世界,我就再也不会停止。
05
我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事,我见过太空飞船在猎户星座的边缘被击中,燃起熊熊火光。我见过C射线划过唐怀瑟之门那幽暗的宇宙空间。然而所有的这些时刻都将消失在时间里,就像……泪水……消失在雨中一样。死亡的时刻……到了。(出自《银翼杀手》)
作者 | 钟天意
添加接待员微信(FAA-110),暗号“不存在科幻”,进入小说讨论群~欢迎和我们一起聊科幻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