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理水(剧本,部分改编自鲁迅先生《理水》)
【幕启。万里铅云压着苍茫的荒原,天气阴沉沉的,像马上要下一场痛痛快快的大雨。荒原之上满是洪水肆虐的痕迹:满地泥泞,枯木横躺,间或有衣衫褴褛的难民四处游荡。但,正是在这荒原之上,突兀地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庭燎巨鼎,户悬金钟,正堂陈设着一正四副五张座儿,富贵已极。】
【兵丁甲、乙上,向殿门走去。】
兵丁甲(瞅着大殿) 今天这里边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兵丁乙 你不知道?今天这水利局的局长、副局长二位都出去了,给人接风。
兵丁甲 接风?接谁的风?
兵丁乙 前些日子禹爷不是派了俩特派员出去实地考察吗?那两个特派员回来了。
兵丁甲 哦,回来了。(伸手指台下)那不是?
【水利局长、副局长,特派员甲、乙上。四人挤成一团,面带笑容,互相谦让着向大殿里走。】
局长、副局长 二位快请快请,今天光临,我水利局真是蓬荜生辉。
特派员甲、乙 客气客气,您先请您先请……
局长 这就是鄙人的衙门。这些日子常有不长眼的到这儿要吃的……(向兵丁甲、乙,蛮横地)让开!
兵丁甲、乙(慌忙闪开) 大人们请。
副局长 二位快请里面坐。
【四人向大殿中去,在座位前站定。】
特派员甲(做作地) 局长请上座,上座。
局长 哪能呢哪能呢,您二位是客人,谁先请上座?
特派员乙 哎,那不能,哪有客人占主位的道理。
兵丁甲(回头看四人客套,低声恨恨地) 狗眼看人低的东西!
兵丁乙 小点声!
特派员甲 来,几位先请看,这是我从扬州带回来的。(抖开手里的长卷)看看,字体遒劲有力,内容也好,叫作……
局长 先不急,一边用接风宴一边鉴赏好字。(向兵丁甲、乙)过来!
兵丁甲、乙(慌忙跑过) 大人有吩咐?
局长 去,把我的好酒拿来。
副局长 还有!我前些日子打的北海的大鹏肉,也不要少了!记住了,不干不净的别端上来!
兵丁甲、乙 是!
副局长(转头向特派员甲、乙,满脸堆笑地) 二位请了,小弟也想长长见识。
特派员甲(得意地) 看看,这字,叫作“鏖战蚩尤”体,金戈铁马之气溢出纸面,字迹真是天下少有!写的是“神州和靖”……
兵丁甲(捧酒肉上,冒失地) 大人,酒肉……
局长 放肆!看不见这位大人说话吗!
兵丁甲(惶恐地) 大人恕罪,恕罪……
局长 去,门外边站着,少来碍眼!
兵丁乙 是是是!(拉兵丁甲下)
兵丁甲(走远了,低声咬牙切齿地) 这就是去勘察洪水灾区的大官?
兵丁乙 有什么办法?现在禹爷不在,谁治得了这些蛀虫?
兵丁甲 禹爷,人家不是都叫他“大禹”吗?就管不了?
兵丁乙 大禹也不是三头六臂,他现在还在外地跑着呢。
兵丁甲 唉……
【两兵丁回到门口站定。四名官员坐定,对着卷轴评头论足。】
特派员甲 这字,写了个“神州和靖”,寓意深刻,文辞优美,三位看看,可入得了眼?
局长、副局长 真好!真好!
特派员乙 来来来,我这儿也有一副。(抖开卷轴)请看看吧,这是“仓颉鬼哭”体的,写道是“国泰民安”!这字,古朴如松,浩荡若海,古今少有!古今少有!
局长、副局长 真好!真好!
特派员甲(见二人夸奖乙,不悦地) 二位请公断一下,这两副字二位倒是上眼哪个?
特派员乙(抢先地) 那自然是我这个好。看看,“国泰民安”,多浅显!什么“神州和靖”,真是诘屈聱牙!
特派员甲(一拍桌子起身) 大人这是……
局长(连忙打圆场)二位不要动气,不要动气。先吃饭,边吃边谈。
【四人坐定,斟酒吃肉,大呼小叫。】
【禹上。他一身破旧布衣,衣服上还带着些破洞,挎着个行囊,大步向大殿走去。】
兵丁甲 你是什么人?不知道这儿……您、您……
禹 怎么?我不能进去吗?
兵丁乙(拉开甲) 禹爷,他是新来的认不得您,您请。
禹 辛苦。
【禹向大殿之中走去,步伐刚硬。门内四人听得脚步声,回头向门口一看,大惊失色,连忙起身。】
局长 禹、禹大人,您是今天回京的?
禹(不答) 你们都坐下。(坐在主位)命你们出去考察,结果怎样?
局长 大人,这满桌子酒肉,不好谈正事,我们先叫人收拾了吧?
禹 不用。说说结果。
特派员甲(支支吾吾) 嗯,啊,禀大人,倒也没什么不好。风景不错,一路上芦荡似金、碧波如玉。平民也过得不错。
禹(冷冷地) 但愿如此。你呢?(看向特派员乙)
特派员乙(小心翼翼地) 卑职找了些各地的奇珍异宝,准备开一个博览会,来看的人可以多一点,好募捐。
禹 这个很好。
局长 卑职还有个禀报。(呈上公函)各地的学者联名写了一封信,他们认为,保留华夏的精英文化是顶顶要紧的,应当快快派海军把精英学者接上高原来。平民倒是无所谓了,淹死也罢;华夏的人口太多了,减少一些,倒也是让天下太平的办法。况且愚民的情感也一定不如智者所估计的那样丰富……
禹(爆发地) 够了!这些把人不当人的东西!
【禹的咆哮声在穹顶下震荡。四个官员战战兢兢不敢出声。】
禹(慢慢地) 我失态了。
【小乞丐上。他小心翼翼地接近大殿,却被两个兵丁拦住。顿时起了一阵喧嚷。两个兵丁的声音传来,五个人都朝门外看去。】
兵丁甲 这是什么地方?由你放肆!
小乞丐 军爷,军爷,给些吃的吧……我家田地被大水淹了……
兵丁乙 谁不是?我们哪有吃的给你?
局长(大声地) 什么人敢来这里闹?赶他走!快些!
禹 慢着!
局长(谦卑地) 大人,您、您的意思是……
禹 叫他进来。
兵丁甲 你走运了,禹爷叫你呢。
小乞丐(感激万分地)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
禹(温和地) 过来吧。(拿起剩肉递给小乞丐)先垫垫肚子吧。
小乞丐(惊喜地) 谢禹爷!(咬一口,又不舍地收起)
禹 怎么不吃?
小乞丐 我家里还有……还有家人,几天了,都只能啃草根树皮,我得把这个给他们带回去。
禹(沉默半晌) 回去吧,好好活着,洪水马上就退了。
小乞丐 谢……
禹 不必谢,回吧。
【小乞丐下。】
禹(讥讽地,向四人) 这就是你们嘴里“还过得不错”的平民。还有要禀的么?
副局长(小心翼翼地) 大人,卑职还有一事禀报。
禹 说。
副局长 治水用的息壤不够了,请大人再审批些下来。
禹 我正要说这件事。(站起身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息壤是用来堵洪水的,而堵的法子如今已经不适用了。我经过查考,结论是,如今治水的好法子,是疏通大河,不是堵着洪水。从明日开始,我们治水,再不用堵的法子,而用疏的法子!诸位意下如何?
【四人陷入沉默。禹居高临下地俯视四人。】
副局长 这怕是不适用吧?我们堵洪水,堵了这么多年,这洪水多少还是消下去了一点。我看倒是接着堵下去的好。
局长 卑职也以为是堵下去的好。您父亲当年治水就用的是堵的法子,“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归天可还不到三年。
禹 怎么?我父亲用的法子我就要一直用下去吗?
特派员乙(冷冷地) 我看大人您还是三思。这样的法子都是那泥腿子提的,您为什么不听专家学者的建议,非要去那泥腿子混在一起,听泥腿子的话呢?
禹 人民的话在你们这里听不得了吗?
特派员甲 大人多虑了,我们可从未说过这样的话。只是这样的法子从来没有人用过,万一治不了水,反而再葬送些人命,可怎么办?
禹(嗤笑) 这就是你们不愿意用疏通的法子的原因。可对么?
局长 我看大人也还是三思的好,万一治不了水,出不了成果,大人被流放、被杀头,连我们也要吃挂落。(低声地)那泥腿子的死活与我们何干呢?这洪水,时间到了,它自然就退了,大人又何必劳心劳力呢?
副局长 所言极是。大人啊,我们也是为您着想,这好酒、这好肉,若真是被杀头了,哪里还能享用得到呢?
禹(缓缓俯身,双手按桌面,压抑着怒火地) 那么,照你们这说法,水灾不管了么?
特派员甲(阴阳怪气地) 诶,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我们可从来都没这么说过。
禹(爆发地) 混账东西!天天在衙门里尸位素餐,要尔等何用?!
【四人战栗,看着须发皆张的禹。】
【舜上。舜一身长袍,神色肃穆,守门的两兵丁见舜,吃了一惊,正要行礼,被舜挥手拦下,命他们离开。兵丁甲、乙下。舜站在殿外,静静地听着殿内禹的咆哮。】
禹 我告诉你们!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算下一刻,天雷轰到我头上,我不会退让半步!堵?你们堵死的是人民的生路!治水治了这么多年,你们治出来什么?治出来一片饿殍遍野!我拼着这顶乌纱帽不要又何妨!
舜(缓缓地,高声) 禹!你……当真有这个胆量么?
禹(转头,见是舜,急忙行礼) 舜大人。
局长、副局长、特派员甲、乙(起身行礼) 舜大人。
舜 不必多礼。禹,你相信你的法子么?
禹 我不会因循守旧。
舜 我从未觉得你该因循守旧。
局长(小心翼翼地) 舜大人,这法子没有人论证过能不能用。
舜 谁去论证?那些在高原上鼓吹着放弃人民的所谓“学者”吗?又或者,是你?
副局长 舜大人,疏导的法子没有人会,禹大人也不会。
舜(冷冷地) 至少他有尝试的勇气,这胜过你们千倍万倍。
兵丁甲(冲上) 报——!禹大人,黄河又决堤了!
禹 我马上出发。(转向舜)舜大人,禹告退了。
舜 不必多礼,那是你的职责。
禹 我会带着人们一起疏导。
舜 他们会为此感谢你。
禹 好,那么,禹,告退!
【禹大步下。舜和兵丁甲、四名官员目送禹离去。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