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廢棄鐵路一覽

沖繩軌道
本線是為了運送糖而設,但是也計劃在非製糖時期用於客運上,1914年3月23日成立了沖繩人車軌道,同年11月1日開通與那原-小那霸段,1915年1月13日本線改稱沖繩馬車軌道,2月8日日延伸至津霸,7月9日延伸至當間,10月13日延伸至泊,1916年4月21日延伸至渡口,同年12月9日全線通車,同年即達到客量顛峰,有119335人次,1929年10月15日本線再改稱沖繩軌道
雖然剛踏入昭和時代,沿線開始有巴士與本線競爭,但是由於本線最主要的用途是運糖,因此並沒有像九州本土上的軌道一樣馬上面臨廢除的命運
1944年太平洋戰爭的戰況愈來愈激烈,本線被軍方徵用,自此不再用於客貨運,最後在1945年3月23日被空襲炸毀,當場廢除,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本線也不再適用於"軌道法"

沖繩電氣
就在才賀電機商會開始負責給沖繩島供電後,商會也開始在那霸市內鋪設路面電車,1911年5月27日成立了沖繩電氣軌道公司,並於1914年5月3日開通大門前-首里段,後來商會的管理被發現充滿破碇,於1915年12月1日轉手給沖繩電氣運營,仍然是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然而本線當時還沒有進入那霸的中心地帶,居民都認為那霸和首里之間是步行可達的距離,因此客量十分慘淡,一天只有1000人使用本線,比預期還少了四分之三,故此沖繩電氣直接把本線收購,成為沖繩電氣軌道部,並於1917年9月11日延伸至通堂,客量逐漸上升到預期水準,1919年達到客量顛峰,有1686438人次
直到1929年,開始有與本線並行的巴士路線與本線競爭,客量急速減少,結果在1932年沖繩電氣決定放棄軌道業務,1933年3月16日停運通堂-西武門段,3月20日再停運餘下路段,8月12日全線廢除

糸滿馬車軌道
1917年1月當地有資本家提出在那霸和糸滿之間興建客運馬車鐵路,於1918年3月25日成立了糸滿馬車軌道公司,1919年6月12日開通垣花-地霸段,7月4日延伸至川尻,1920年5月1日全線通車,1921年客量達到顛峰,有155876人次,1923年雖然開通了沖繩縣營鐵道糸滿線,但是此線比本線的走線更迂迴,故此並沒有造成激烈的競爭,直到1931年開始有巴士與本線競爭,本線只能靠運送魚類維生,經營越來越困難,結果在1935年停運,1939年11月29日正式廢除

沖繩縣營鐵道
1894年開始有縣外的資本家在沖繩島上興建鐵路,計劃從那霸連通北谷,然而當時由於資金問題並沒有實現,後來決定改為縣營,終於在1913年1月拍板興建與那原線及糸滿線,1914年11月再拍板興建嘉手納線,1914年12月1日與那原線通車,之後打算開始修建糸滿線,但是受到一戰的影響,經濟不景氣而停工,1917年7月日本實行"所得稅法",沖繩縣得到經濟援助,因而令鐵路工程復工,1922年3月28日嘉手納線通車,1923年7月11日糸滿線通車,雖然也曾經計劃從嘉手納延伸至名護,但是最終並沒有實現
隨著沖繩局勢逐漸穩定,當地開始鋪設道路,以及開行與鐵路並行的巴士路線,造成了激烈的競爭,於太平洋戰爭末期,沖繩縣營鐵道於1944年7月被軍方徵用,同年10月10日發生那霸空襲,那霸站被炸毀,12月11日於嘉手納線發生了輸送彈藥爆炸事故,1945年3月盟軍登陸沖繩,鐵路受到嚴重破壞,韓戰時由於鐵器不足,軌道被美軍拆掉,加上嘉手納線原有路廊上興建了美軍基地,平安山站和野國站的位置正正處於基地內,自此鐵路實質上被廢除
1947年11月24日,沖繩民政府(後來的琉球政府,沖繩縣廳前身)知事向美國軍政府(後來的琉球群島美國民政府)提出恢復縣營鐵道,但是在1948年隨著美國在當地重點發展道路,恢復鐵路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沖繩縣成為和美國一樣是高度依賴道路和汽車的社會,不過自從2003年沖繩都市單軌通車後,沿線居民馬上高度依賴鐵路,令沖繩縣再次響起要求興建鐵路的聲音,繼而衍生了連接那霸和名護的沖繩鐵軌道計劃
附送: 現今沖繩唯一的鐵路--------沖繩都市單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