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女前线|进阶小知识】HG四星篇

2018-07-08 16:16 作者:情报姬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少前情报姬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丨x兔  排版丨雪花


X兔表示由于星级越高,技能倍率和BUFF越强,所以先介绍四星的HG。

四星HG的本体强度不低,而泛用性非常高,不管是作为上阵的配置还是拆解核心,四星HG都是中坚力量。

另外,由于出率高而且泛用性强,性能也强,柯尔特的面板属性在本HG讲解里会成为标杆。

关于优势的增幅对象,是指和什么类的人形搭配相性好。

而无优势的增幅,打个比方,某个SMG的技能是回避增幅,而非伤害输出,因此用伤害类的BUFF和技能对其进行增幅的话,虽然也有收益,但是相性就较差一些(本文定义如此)。

由于HG的辅助能力很关键,所以影响格的作用也非常关键。

在本文里定义的影响格具体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人形默认是处在5号位进行讲解。


HG 柯尔特左轮(绰号是可乐)

萌新快速了解:

  1. 很容易出的四星HG。

  2. 标杆级面板。

  3. BUFF为增幅枪种的伤害和命中。

  4. 技能为火力号令,增幅全体伤害。

  5. 总体而言,柯尔特是人手一把乃至多把,极高泛用性,综合性能优异的HG,练这个绝对不吃亏,而且可以从前期用到后期,作为四星还能作为核心来源,算是万金油类型的。

  6. 优势的增幅对象:所有输出类(AR,MG,RF)和非输出类但是有输出技能(例如有手榴弹技能的SMG司登,有震荡打击的SG M37)的人形。                                                       无优势的增幅对象:非输出类且无输出类技能的人形(例如技能为力场盾的SMG 汤普森)

  7. BUFF影响位置为2,4,6,8号位               柯尔特的影响格在实战里主要用来影响自身上下二个输出单位(即2和8),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影响自身的正前方输出位(例如如图,给输出类SMG进行伤害增幅)。

(前排作为输出的情况得到柯尔特的增益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其实也不必强求)


而在柯尔特做其他一些场合的配置,有时会这样搭配,如下图的这种情况下,为于中心的位置因为已经被占,其他位置又已经被更好的位置占了,所以柯尔特主要是影响自身后方的人形,这种场合在HG RF队里出现的情况要多一些。

(圆圈里假设这里已经被其他人形布置,那么柯尔特此时的BUFF就主要用于影响自己身后的输出人形)


现实里的柯尔特左轮是M1873型单动左轮手枪

这是一种在速射上独树一帜的左轮手枪,算是美国西部时期牛仔文化的体现之一。


此枪是单动式手枪,所谓单动式就是需要扳动击锤来使其处于待击发位置,而双动不需要,说简单点就是,这把枪打一发之后,需要扳动击锤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再扣动扳机才能射击,而双动式手枪就是我们常见的扣动扳机即击发,由于发射过程繁琐,在很久以前单纯的单动式手枪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此枪至今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在很多西部时期的电影里,和一些大片里,会出现一种镜头,就是通过快速扳动击锤,同时手指快速扳动扳机,进行近距离的速射,快速击倒多个敌人。


由于单动式是扳动击锤到合适的位置同时扣动扳机就能击发,理论上来说,扳动速度越快射速就能越快,这取决于射手的速度,比起需要等枪械零件运作自动回复的枪来说,可以做到更快的射击,对于那些艺高人胆大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种独特的技能,所以我们能在萤幕上看见史泰龙主演的《敢死队》系列电影里,史泰龙在里边拿这把左轮近距离速射击倒多个敌人,而现实里也有很多高手,用这把枪打出几乎肉眼无法看见的速射。


此枪在1873年到1893年被美国陆军采用,到1940年停止生产为止,总共生产了至少35万把,美国著名将领巴顿的配枪就是一把M1873型左轮手枪。


HG MK23

萌新快速了解:

  1. 很容易出的四星HG

  2. 面板主要属性均比柯尔特明显低

  3. BUFF为增加伤害

  4. 技能为火力号令N,夜战里的增幅非常高,而昼战就比同星的柯尔特低

  5. 总体而言地位和柯尔特类似,是一款优秀的四星万金油,是可以从头用到尾的泛用性很高的人形

  6. 优势的增幅对象:所有输出类和带有输出类技能的人形。                                                   无优势的增幅对象:非输出类且无输出技能的人形

  7. BUFF影响格为1,4,6,7号位

使用上,由于MK23无法为自己的上下2个格子的人形提供增益,而只能对自己身前或者身后的人形提供增益,这就不可避免的在很多场合让MK23站在了前方,MK23使用最多的是5号位由于给后排的加成格子有3个,而且伤害增幅高达36%,相比柯尔特来说,因为命中属性对于很多人形来说较为鸡肋,所以配队时输出的人形对于命中的需求低时(例如AR,RF)MK23的输出增幅就会远比柯尔特高。


但是因为MK23要站在前方,而MK23的面板属性比柯尔特明显差,所以比起柯尔特,MK23作为T的强度就比较低。因此总体而言,MK23和柯尔特算是各有所长,对于需要命中的队伍(例如MG)以及前排强度,柯尔特有优势,而其他场合则是MK23的优势。


MK23的BUFF得到最大发挥是配置出如图的机霰队,此时全部的BUFF格子都派上了用场。

(特殊召唤!LINK4,MK23哒!)



而多数场合是这样配置,前方的格子被放弃,主要使用对后方的BUFF增幅。


(MK23站在5号位时由于T度低,强度不足,因此这种情况下配队要尽可能的配置高输出人形,以更高的输出换取快速解决敌人,防止MK23被集火而重创。)

8. 现实里的MK23是美国的MK23 MOD 0特种作战手枪。

这是德国HK公司根据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要求研制而来,1995年签订批量生产合同,订货量最终是7500支。


这是一种发射0.45英寸ACP弹的手枪,由于0.45英寸ACP弹只有美国使用较多,所以此枪的用户主要也就美国,此枪也被分类为进攻型手枪,而关于进攻型的定义,似乎是拿来区别当时美国法律的那些民用限制的防卫型的,以保证特战队员能够使用此枪充分执行进攻的任务。


此枪和USP长得很像,结构也相似,连生产技术和工艺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认为两者是姐妹枪,而具体的性能差异则是MK23更大更重,同时枪口有螺纹以便于*****,而这是战术型USP才有的设计。


不过过了二十多年,现在在美军里的MK23已经所剩不多了。


HG 斯捷奇金

萌新快速了解:

  1. 较容易出的四星HG。

  2. 面板主要属性均比柯尔特低。

  3. BUFF为增加伤害和射速。

  4. 技能为突击号令,全体射速增幅。

  5. 总体而言和柯尔特性能相当,但是比起柯尔特其BUFF增幅更加暴力一些,满扩的BUFF增幅是12%的伤害和24%的射速,理论上在不射速溢出前提下,其单个格子的总增幅其实可以比MK23更高,但是因为格子分布的问题,斯捷奇金的适配性较差。

  6. 优势的增幅对象:主要是RF和AR

   无优势的增幅对象:主要是MG和SMG

原因:MG本身对于射速的需求可以忽略不计,SMG对于射速的需求也较低,而伤害的增幅只有12%,相对来说明显低于柯尔特和MK23,在配置到MG队的时候是斯捷奇金适配性差的体现。


而AR和RF因为对射速和伤害需求高,尤其RF因为基础射速低,所以很依赖射速加成,因此斯捷奇金配置到这类队伍里时优势最大。


7. BUFF影响位置为2,3,8,9号位。

斯捷奇金因为格子只能影响自己的上下2个格子,以及前方的2个格子,所有斯捷奇金没法站在前排,因为这样无法对后排的输出人形提供BUFF。


因此斯捷奇金的站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后发的中间格子,以此来影响上下两个格子的人形。

也有少数场合会配置十字阵,这种情况下的斯捷奇金会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不过这种配置虽然输出更高(原因是十字阵能吃3排的BUFF),但是T度很差,输出位(2和8)会遭遇直接打击,因此仅适合应对低强度环境,而欠缺泛用性。

(另外柯尔特和MK23也可以配置如图的十字阵,但2和8号位容易被攻击而且极其脆弱,所以不推荐十字阵编组,这种编组也不具备泛用性)





8. 现实里是苏联的斯捷奇金APS冲锋手枪

这是一种苏联早在20年代就已经规划的项目,二战后被重新提出,1948年开始设计,旨在为个人防卫提供一种能全自动设计的手枪,1951年被采用,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被列为军用制式装备的冲锋手枪。


所谓冲锋手枪就是能全自动射击的手枪,实际上这种设计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完全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至今为止却不受军队待见,原因是冲锋手枪的枪身小,而且轻,后座行程短,这就导致全自动射击时操控性非常差,而如果半自动射击的话这又和普通的手枪没什么差别,所以虽然有部分冲锋手枪曾经被军队采购使用,但是并没有真正列入制式,所以斯捷奇金算是唯一的转正的。


但是斯捷奇金也有同样的毛病,本体来说枪身偏大,重量偏重,作为自卫武器携带不方便,于是在70年代初就开始逐步撤装。


目前APS依然在服役,原因是比起马卡洛夫的精度更好弹容量也更大,必要的时候全自动射击能提供压制火力,而且因为库存多,弹药便宜,因此现在还没被取代。


HG P7

萌新快速了解:

  1. 出率较高的四星HG

  2. 血量较低,回避很高,总的来说和柯尔特相当的面板

  3. BUFF为增幅射速和回避

  4. 技能为掩护号令,增幅全体回避

  5. 总体而言,此枪的泛用性比起柯尔特和MK23和斯捷奇金都要低,原因是其技能不能给输出型人形提供增幅,而BUFF的回避对于输出型人形也没什么用,虽然有着20%的满扩射速增益,但是比起斯捷奇金的24%要低,而且BUFF和技能都对MG整个枪种无用,因此此枪的优先度也不高。

  6. 优势的增幅对象:对回避有高需求的SMG或类似人形。

   无优势的增幅对象:输出类及有输出技能的人          形。

原因:总的来说,输出增幅只有20%的射速,这        点完全不如斯捷奇金,也不如柯尔特和MK23。

7. BUFF影响格是1,2,3,7,8,9号位

P7可以为自身上下2排格子的人形提供射速和回避增幅,多数场合下,不管前后P7都能提供增幅,这算是其优点。

如图所示,P7的常规配置操作是这样的。

也可以这样

而P7的BUFF缺憾在于,因为不能给自己前方的人形提供BUFF增益,因此虽然有回避增幅,但是对于正前方的人形却没用,如图所示

因此,虽然P7能给需要回避的前排提供增益,但是这带有缺陷,所以P7的不足之处较多

8. 现实里是德国HK公司的P7手枪

这是于1971年开始研发设计的HK4型手枪发展而来,于1976年开始生产,1978年正式获得了P7的编号。


此枪后坐力小,射击时枪口跳动小,易于操控,因此射击精度相当高,其零件数量比起传统的自动手枪少了很多,很多零件的组装拆卸都极其方便,可靠性很强。


但是此枪的缺点是因设计问题,耐用性较差,容易因多次射击导致枪内积碳引发一系列可靠性问题,因此在竞选美军手枪项目时失败,此外还有个问题就是价格极高,1993年的时候此枪价格高达1299美元,是当时的AR步枪的2倍以上,由于价格太高导致军警单位很多都望而却步。


HG SPP-1

萌新快速了解:

  1. 于活动中可通过打捞获得的四星HG,以往的活动打捞此枪的图的强度都不高,因此萌新可以此为目标努力

  2. 面板和柯尔特相当

  3. BUFF为增加伤害和命中

  4. 技能为掩护压制,降低敌人全体回避

  5.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可以说是专门配给MG队使用的HG,因为其增幅的伤害只有12%,但命中却高达90%,而技能又是降低敌人的回避,这给低命中的MG带来了福音。

高命中的MG以内格夫为例,本体命中为35,而在有SPP-1增幅后,可以达到接近70,如果算上妖精的增幅,内格夫的命中甚至可以高过多数的RF。

类似这样的状况,此枪在队伍搭配合理前提下可以让MG摆脱对命中装备的依赖,而选用暴击增幅的瞄具装备来直接提升本体输出。

因此SPP-1在配置MG时是其优势最大的发挥。

不过除此之外,此枪适配性一般,因此总体泛用性也不算高。

6. 优势的增幅对象:MG

无优势的增幅对象:对于命中需求低的所有人形

7. BUFF影响格是1,2,7,8号位

这其实是把斯捷奇金的BUFF影响格反过来,和斯捷奇金不同,SPP-1可前可后。

SPP-1在配置如图的队伍时,可以让MG直接携带暴击装备,而不用携带命中装备,因为本体增幅已经相当高了。

(图中的内格夫此时基础命中是84,而MG4是81.6,如果再携带战术妖精,有命中BUFF增幅的SG,那么这俩MG的命中可以破百)


不过SPP-1的缺点在于,对于自身正后方的格子没有影响,因此在配置如下图的队伍时,正后方的人形就没有增益了

另外SPP-1的缺点还有就是伤害增幅还是太低,因此欠缺对其他队伍的泛用性,这在MG用不上的队伍里显得无用武之地

8. 现实里是苏联的SPP-1水下手枪

由蛙人进行水下袭击是一种隐蔽而有效的特种作战方式,而训练专门部队来进行反蛙人作战是各国普遍的教程,但是问题在于,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AK-74在水下发射时有效射程不能超过1米,M1911朝着1米外的木板发射只能撞出凹痕,因此水下作战往往只能携带潜水刀或者梭镖枪,这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欠缺高效率的手段。


于是苏联海军在60年代后期专门研制了水下手枪,命名为SPP-1,1971年开始装备苏联海军的战斗蛙人部队,至今依然在服役,很多国家都有进口。


此枪是滑膛枪,4个管子装有4发子弹,装填时需要掰开枪管装填,发射一种又细又长的水下弹药,由于外形经过专门特化,因此在水底下其杀伤射程远远超过梭镖和其他常规枪械,在水下40米时依然有6米的杀伤射程。


HG Spitfire(即喷火)

萌新快速了解:

  1. 建造可以获得的四星HG

  2. 面板属性比起柯尔特略低

  3. BUFF是增幅伤害和命中

  4. 技能为突击压制,降低敌人的射速。

  5. 总体而言,就技能来说这是一款偏向于防御而非输出的HG,和P7类似,但是由于满扩状态下的伤害加成达到30%而命中又有40%的加成,对于任何输出类人形都有益,技能的突击压制在高强度环境下收益又比较高,敌人的射速降低可以有效提高SMG的抗打击能力,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形此枪适配性都好,总的来说强度高于P7,泛用性也比SPP-1强,在不少场合可以发挥出不亚于柯尔特的作用,但是自身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虽然样样通但也显得样样松。

  6. 优势的增幅对象:所有人形,但输出的增幅不如柯尔特,回避的增幅也不一定强的过P7。

无优势的增幅对象:无

7. BUFF的影响格是1,3,7,9号位

由于无法对身后的位置提供加成,也无法对自己身前一排的位置提供加成,因此此枪的输出增幅主要用于提供自身上下2个格子的人形,如图所示。

由于3和9号位的buff影响,喷火BUFF是偏向于配置机霰队的,因为机霰队的SG和MG是分3排站,但是喷火的缺点在于在正前方的6号位没有加成,所以喷火的3和9号位的格子在不少情况下被放弃,只使用1和7号,如下图,这种情况下,喷火可以适配于一切输出人形。

而配置机霰队的情况使用全部BUFF格子是这样的

(看起来就和打游戏王的EX link似的)


这种配置其实不需要强求,所以使用的频率很低,或者说没什么用

8. 现实里是英国仿制CZ75的Spitfire手枪

冷战期间,捷克出品了CZ75手枪,因其外形精美,做工优良,性能可靠,而受到东西方国家的热爱。


当时苏联和捷克均不承认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因此此枪没有知识产权,也就是谁造都不犯法,因此不管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很多都仿制生产了此枪。


喷火即英国仿制的型号,顺带一提游戏里中国的NZ75是仿制意大利的仿制CZ75的型号。


HG 雷电

萌新快速了解:

  1. 于2018年冬季活动实装,目前没有获得手段

  2. 面板伤害极高,回避极低

  3. BUFF是增加36%的伤害

  4. 技能为单发12倍率的射击,但是可能会被闪避

  5.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实用性低的HG,因为格子的增幅和MK23是一样的,但是给后排却少了一个格子,而作为前排此枪T度差,BUFF格子适配性也不高,技能不能为整队提供加成而是打一发可能会被闪避的输出,所以总的来说强度泛用性实用性都不高。

  6. 优势的增幅对象:输出类以及带有输出技能的人形。

   无优势的增幅对象:非输出类以及无输出技能           的人形

7.BUFF影响格子是1,6,7号位

这是一种很难运用的BUFF,因为无法对正后方的人形提供增益,要给2个后方人形提供增益又只能站5号位,但是这个位置上的作用远不如MK23。

因此,这算是雷电使用的几乎是唯一的配置5号位了

  1. 现实里是美国的thunder 50 BMG handgun

这是一种单发装填单发射击,使用12.7x99大口径机枪弹的手枪,由Triple Action LLC公司开发。


由于12.7x99大口径机枪弹的后坐力和枪口动能都极大,在如此小的枪身和质量上实现射击而不伤及使用者,就需要高效制退器来减少后坐力,而此枪由于配备了高效制退器,因此实现了在手枪上发射.50 BMG弹,但是由于枪还是太小,所以发射时枪口焰极大。

目前此公司已经关门大吉,此枪也只有展示品,没有正式生产。


HG K5

萌新快速了解:

  1. 出率较低的四星HG

  2. 回避高于柯尔特,但是血量低,伤害也不高。

  3. BUFF和喷火一样,提供30%伤害和40%命中,但是影响格位置不同。

  4. 技能为战地哲学馆,不能为全队提供增幅,只能给自身影响格上的队友提供增幅,HG和SMG提供闪避加成,RF和AR提供伤害加成,SG和MG提供命中加成。

  5. 总体而言是一款运用较为复杂的HG,强度不错,泛用性也高,但是配置起来比较麻烦,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不能给全队而是只能给自身影响格,因此此枪站在5号位时,效果是最好的,可以给自己后排和上下都提供加成,但是本体血量很少,T度低抗打击差,所以这时候K5自身就变的危险,如图所示。

此时K5因为站在前排的正中间而会被敌人集火,不过能给后方的3个人形提供输出(这种情况下是后方3个均为AR的时候,当然你配3个RF我也不反对,吔了别找我就行),同时能给自己上方的前排人形提供回避。

当然也可以放弃后排,而让K5如图这样配置。

这样的场合下,K5可以给前方人形和上下2个人形提供BUFF和技能加成,不过柯尔特那个位置就享受不到了,但是这样也足够,因此K5的配置以上述两种情况居多。

除此之外还有这种

但是这种站法,左下角的输出人形就得不到加成,因此这种配置使用较少。

最后是机霰队的三排站的方式

这种场合下,K5相当于是给全队提供了伤害BUFF和命中BUFF技能加成了

可以直接参考SPP-1的作用


6. 优势的增幅对象:SG以外的所有人形,但具体效果如何请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原因:SG其实对于命中不是太感冒,不但不是输出类人形,其增幅的命中因为基础低,最后结果并不多

7. 现实里是韩国的K5手枪

此枪生产于1989年,为韩国制式手枪。

此枪紧凑且轻巧,弹容13发,生产至今已经快30年,也有多种衍生型号。

此枪总的来说中规中矩,和伯莱塔92F相比似乎是差不多的水平,杀伤力稍大,射速稍慢,而让韩国人津津乐道之处在于此枪打入了欧美市场,民用型号为DP-51。

虽然此枪在2014年的海上冲突时由韩国海警使用,击中了一名中国渔民致其死亡,但除此之外却做不到其他的使用相关资料,也就是这枪可以认为是没有上过战场的(相比之下,K2C就有被发现在伊拉克使用的记录)。

另外这似乎也是韩国唯一一个自行设计生产的手枪,其他韩国手枪都是韩国仿制其他手枪的产品的外贸货。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少前情报姬 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少女前线|进阶小知识】HG四星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