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I级歼星舰

胜利I级歼星舰
生产信息
制造商:Rendili StarDrive
夸特动力船坞
产品线:星际驱逐舰
型号:胜利I级歼星舰
类型:星际驱逐舰
造价:57,000,000信用点
技术规格
长度:900米
引擎:奥德朗皇家工程师LF9离子发动机
超空间驱动等级:1级
15级(后备)
超空间驱动系统:装备
护盾:额定3200 SBD
装甲:额定1520 RU
军备:四联装涡轮激光炮(10)
5端口
右舷5
双联装涡轮激光炮(40)
10前
15端口
右舷15
震荡导弹管发射器(80)
20前
20端口
右舷20
20船尾
牵引光束投射器(10)
6前
2端口
右舷2
交替配置:轻型涡轮增压Quadlasers (10)
重型双涡轮炮(20)
突击震荡导弹管(20)
80枚重型震荡导弹共计
牵引光束投射器(10)
舰载:TIE系列星际战斗机(24)
运载船
部队运输
AT-AT步行机
Juggernauts
HAVr A9浮动堡垒
船员:船员(4,798人)
炮手(402人)
最低船员:1,785
乘客:2 040人(部队)
货运量:8 100公吨
消耗品:4年
使用
可用性:仅限于军队
作用:行星防御
行星攻击
地面部队支助
舰对舰作战
引进年份:20 BBY
从属关系:银河共和国
银河帝国
公司部门管理局
新共和国
银河自由联盟联合会
帝国残余
邦联
胜利I级歼星舰,又称胜利I级歼星舰和维多利亚I级歼星舰,是一艘专为行星防御、行星突击、地面部队支援和舰对舰作战而设计的军舰。银河共和国在克隆人战争中期使用,银河帝国和企业部门在银河内战期间使用,联邦在第二次银河内战期间使用。
特征:
维数

胜利I级歼星舰全长900米,只有后来的帝国级歼星舰的一半大。和后来的歼星舰设计一样,胜利号拥有进入行星大气层上层的能力。这使该舰在进行该级所设计的对地攻击作战时具有更大的精确性。此外,胜利号还可以追击其他希望通过潜向行星逃生的船只。一组大气操纵面也位于船的侧翼。一些胜利变体完全省去了大气操纵面。这类歼星舰在暗影之手行动中作战,特别是在巴尔莫拉战役中。
攻防系统
尽管当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与银河内战期间使用的其他舰艇相比,胜利I级舰艇的护盾和船体装甲仍然相当重。他们装备了10个四倍涡轮增压器电池组、40个双倍涡轮增压器电池组、80个震荡导弹发射管和10个拖拉机光束投影仪。由于穿在9095-T8511级都钢,据说胜利级舰只能够与无畏级巡洋舰战斗到静止状态。
舰载
一艘胜利I级歼星舰需要4,798名机组人员和402名炮手才能进行最佳操作,并且可以运送多达2,040名士兵、8,100公吨货物、几辆像AT-AT这样的地面车辆和两个星际战斗机中队。

推进系统
胜利I级歼星舰的最大缺点是其动力不足的LF9离子发动机,无法产生足够的加速来追击更新更快的舰艇,使他们能够逃脱舰对舰的战斗。这一缺陷在帝国出现前不久生产的有限的胜利II级中得到了纠正。
胜利级的一些变型设计了三个主推进器和四个辅助推进器,就像更大的帝国级。其他的,如哈罗号和保护者号,有两个主推进器和两个辅助推进器卡在中间。
胜利歼星舰的1.0级超光速引擎优于帝国级歼星舰,使得胜利舰只能在一半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历史:
共和国-帝国起源

在克隆人战争和Aclamator级攻击舰的开始,伦迪利的大副教务长命令工业间谍和船舶设计师想出办法来遏制夸特在与银河共和国签订新合同的领先地位。
两家竞争对手Rendili StarDrive和Kuat Drive码头的造船厂,后来在战争还处于初期阶段时,开始了合作设计项目。这被称为“维克多倡议计划”,结果是胜利级。Walex Blissex的这种设计直接挑战了Kuat的Venator级。
一批早期的胜利I级歼星舰被部署来保卫第0区,抵御技术联盟的堡垒马克I型战列巡洋舰队,这些战列巡洋舰躲过了Foerost的封锁。这导致“胜利舰队”提前6个月部署完毕。尽管如此,在帕尔帕廷已经解散银河共和国并建立他的帝国统治之前,最初的委员会小组的大部分人员都没有部署到位。
克隆人战争后期引入了一个称为胜利II的子类。由Hoersch-Kessel Drive改装新的离子发动机,以取代动力不足的LF9s,并以冲击导弹换取离子大炮和额外的涡轮增压器;这个变种的设计强调空间战斗。这个较新的类在外部与它的前身非常相似。很少有胜利二号被建造,因为它们是在帝国级之前不久被引入的,帝国级基本上取代了它的太空作战角色。
帝国服务
帝国级歼星舰数量丰富,帝国系列在帝国星际舰队中越来越受欢迎,导致许多胜利级歼星舰退役或出售给公司部门管理局等团体,后者购买了520。大多数胜利系列歼星舰仍然在帝国高地附近服役,经常被分配到行星防御角色。

在帝国海军内部,胜利级歼星舰被认为仅次于帝国级歼星舰,在外围地区对抗海盗和叛军的大部分行动中。战斗顺序认为,一艘胜利级歼星舰相当于两艘攻击级巡洋舰。
重型中队经常以胜利级歼星舰为特色;在系统兵力级别及以上,他们伴随较大的歼星舰、巡星舰和星际无畏舰进行重大攻击。如在丘特里克战役中,当其他歼星舰使用其涡轮增压器剥去敌国首都舰的盾牌和装甲时,胜利歼星舰则被召唤向现在没有防护的舰体投送毁灭性的冲击导弹。追击敌人进入行星大气层的能力也使得胜利号成为许多帝国中队中不可估量的组成部分。
胜利一号的一个关键缺点是它的低速,这使得它的部署困难,并允许更快的敌人逃脱追击。在德纳布战役中,起义军指挥官能够在各帝国中队前来互助之前,分别击败他们,否则胜利舰的更大火力将会占上风。之后,帝国战术家不得不指派支援舰艇,如间断舰、打击巡洋舰和卡拉克巡洋舰,以弥补不足。

索龙在担任海军中将期间,曾在史塔尔沃特号、剑士号等胜利舰上悬挂旗帜,海军上将哈尔科夫与护国者号也一样。最值得注意的是,庞巴德和十字军几乎消灭了臭名昭著的Eyttyrmin巴提夫海盗在库乌敏战役;海盗们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帝国攻击,但过于自信于他们有能力击败一对“过时的”胜利歼星舰。
当索龙大将控制帝国时,由于缺少像帝国级这样更大更强大的舰只,胜利级又重新回到前线任务。
银河联盟服务
在遇战疯战争之后,银河自由联盟联盟委托更新版的胜利号,作为其领土上的海盗猎人使用。其中一些新船在船体上部装有大型炮塔,每个炮塔都装有巨大的小行星拖曳式牵引光束,由兰多·卡里西安卖给银河联盟国防军。
在虫群战争之前,基利克人劫持了一艘名为“阿克巴上将”的银河联盟胜利级歼星舰,该舰曾被联盟用于封锁乌特盖图星云,用于基利克人入侵吉斯升天号。
幕后

胜利I级歼星舰由科林·坎特威尔为星球大战:第四集新希望创造的原型歼星舰模型发展而来。
胜利级歼星舰在布莱恩·戴利的小说《汉·索罗的复仇》中首次被提到名字,由企业部门管理局领土经理奥杜明使用。
《新基本年表》提到,胜利级是“胜利倡议项目”的产物。这就把胜利级与当时其他大型共和国船级使用的命名方案联系起来,所有这些船级都以拉丁语为基础的名字结尾,如Venator级、Mandator级、和皇帝级。“Victor”来自拉丁语动词vincere,意为“征服”,通过仰卧形式victum。
角色扮演游戏统计公布的西区游戏最初给予胜利I级八十枚震荡导弹发射管,导弹数量不明。后来由海岸奇才出版的《银河系星舰》一书调整为20管,每管4枚导弹。然而,在X翼:伊萨德的复仇,胜利级歼星舰皇帝智慧的“八十震荡导弹发射管”和她的姊妹舰塞罗尼亚火和科鲁斯卡火的可比导弹电池,在故事情节中扮演重要角色。
星球大战:战争中的帝国是第一个描述胜利级细节的来源,胜利级似乎代表了大桥上层建筑两侧的大炮,类似于帝国级和维纳托级歼星舰。使用游戏地图编辑程序(使用游戏自己的3-D渲染引擎并以适当比例描绘所有三艘舰船)进行比较显示,这些大炮大约是大型驱逐舰上相应单位的一半大小。因此,在胜利级游戏模型中,大炮的存在可能是一个无法预见的副作用,因为它只是帝国I级模型的缩小和修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