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性,以及“豫章书院”等系列问题的部分解答参考

.人是有从众性的,和消除消费者的负面评价,以达到销量的“放心”增长一样;传销通过对异议者的“教育”,逐渐实现群体内的统一想法与行动;还有各种网瘾治疗机构,他们通过原始的疼痛效应来迫使问题少年、问题少女们做出本应该正确的决定。简单来说,既然他们没有见识过,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让他们见识见识。自然,疼痛与生存的本能会驱使人们做出改变——不得不成为他们所需要改变的样子,剩下的人,不论是叛徒还是明哲保身者,都不得不和大众一样,否则难免皮肉之苦。这不人道而且有副作用,但是快速而实用,能在短时间里改变一个人,或许会有所收敛,但是内心里一定会有所扭曲。(这里的扭曲指的是受害者因为所受痛苦而发生的一些内心变化,并不是完全指向于他们因为遭受痛苦而使得内心发生了畸变,但并不排除这一可能性的概率性发生,请理智对待)
单就新疆近年来的消除极端化措施来看,是效果明显的,我只疑心,同样的事情是否可以用来消灭现代信息化时代的价值观混乱问题,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问题。此外,那些戒除网瘾的学校也急需规范化,他们的方向或许有了,但是施行的途径有很大的副作用,而像部分社会舆论一样完全否定其作用亦是不可取的,倾向过于偏颇只会导致风险的陡然增大,而对根本问题的解决毫无助益。
就我个人认为,国家或许可以拨出几个专项,建立试点机构,当然,这对其的要求很高,一方面如果做不出成果的话,会让大众失望,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什么意外的话,或许会对稳定的局势有所影响,尤其是在当下不完全稳定的世界格局下。
对于豫章书院等一众教育学校的争端,不能说是有争端的“战争”,也不能说是谁胜谁负,因为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大家都是输家。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铺就的。”
这句话既适用于豫章书院等的产生,也适用于各个反豫章书院等的活动的产生。
我所想的是,或许能有第三条道路,以更加合理且人道的方式来教育感化这些问题青年,当然,如果轻易能做到的话,大概也不需要通过痛打他们来实现了吧。
(以上内容受限于个人的学识与经历,或有不完全的地方,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与开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