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一兵————致军训的b站学子
普通一兵
那一天,面朝着半壁阳光停滞不前,手执红旗陷入神思的他回忆起那个阳光明媚、秋风猎猎的上午。
一
开始了。
他默默的搓着手心,蕴满紧张与激动的汗水浸透了手掌,金秋的北风为这片沃土奉上丝丝凉意,一扫酷暑的懈怠与烦闷。
观众席上空无一人,唯有训练场(操场)上站满了飒爽英姿的人们。军绿色的迷彩服,孔武有力的身姿,坚毅刚强的面容,与他儿时在电视机前憧憬过的情形相差无几。
他的心随着主讲人慷慨激昂的声调不断起伏,铿锵有力的字眼化作难以忘怀的烙印,深深镌刻进他澎湃的心潮间。
那一天,大学“军训”的旅程开启了。
午辉灿烂,温暖着热忱的赤子之心。
二
“标齐排面,注意左右!”“是!”
烈日横空,以致皮肤灼烧,汗流浃背。
方队——将在汇报演出中首先亮相的团队,作为一名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孩子,他理所当然要竭尽全力、超越自己、争取加入、获得荣誉。
这将是证明他实力的舞台。虽天生体质羸弱,但他深受父辈影响,胸腔中始终装载着向往铁血英雄的赤焰。命运的捉弄却是无情的,他未能如愿报考军校,而是凭借优异成绩去了这所名校。
至少,要在军训中扳回一局。
他咬紧牙关,继续着与自己的持久战。
树影无声、苍穹无言,炽热的阳光猛烈地向训练场俯冲过来,毫不留情...... 汗水模糊双眼、湿透衣物,他仍在坚持。
三
他落选了,理由是军训期间中暑,体质不符要求。
考虑到他的身体因素,教官建议他进入任务相对轻松的普通连队。
阳光依旧热情似火,穿透绿叶落下的点点光斑路过他的身旁,仿佛要与孤惘的青年诀别。
“我明白你的感受,”教官欠起身子,将厚重的双手按在他的肩上,“路遥有句名言:不是所有合理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但是失败不意味着终结,以你的干劲、技能,在这里一定可以成为标兵!”
“但是,那终究不是方队的兵……不瞩目、更不会成为英雄,只是普通一兵罢了。”
“那就做好这普通一兵!只要是兵,并有做好列兵的觉悟,就必将成为最优秀的战士。” 这是教官留给他的最后一句叮咛,语重心长,难以忘怀。
可是在他听来,不过是慰藉失败者的漂亮话而已。
落寞的思绪在空气中弥漫。梦想终究还是从他的世界路过,如同这斑驳的树影与日光。
四
他与自己的较量在继续,却远不及之前。
人生的最后一次军训……他如是感叹道。
水杯静静地躺在温软的草坪间,雏菊在园丁的呵护下悄悄抬起头来,橘猫懒懒地卧在它们周围舔舐阳光,氤氲在空气中的口号与指令交织盘旋,穿云裂石……一切都仿佛与他无关。
他呆望着远方,那可遇不可求的境界线。
小小的黑点,在婆娑的人群间摇来晃去。 那个人重复着再简单不过的动作。
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整整一上午,那个人从未止歇过齐步、跑步、正步走的步伐。他几乎能感受到挂在那个人脸上的汗珠,扑向胸前的蒸汽。
影子默默地与他一起迈开步。那个人伫立在他的眼里,时隐时现。微风拂过,稀碎的黄叶与枯草飒沓而来,空无一物,却满满当当。
耳旁仿佛演奏起米津玄师的《Loser》。即便是一个,用北方方言来说,是顺拐,那个人仍旧坚守着作为普通一兵的职责,以及信仰。
“那就做好这普通一兵!” 教官的谆谆教诲在两耳间回荡。
他再度攥紧了拳头,生怕有希望从罅隙中跑丢。
五
没有一声叹息不会留下回响,没有一滴汗水不是填满希冀。
他终于迎来了涅槃的刹那。要来了。
军旗在风中膨胀,像拉满的风箱在天穹的注视下招展。这一次,主席台中央两侧坐满了沸腾的的人群,他们高举着小小的红旗,摇摆着、呐喊着…… 他静待着属于自己的战斗。
“全连都有,齐步——走!”
浑厚的嗓音划破混沌的寰宇。他舞动旌旗,笔直的身姿在队伍的龙首挺拔,那瘦小的身躯竟以如此豪迈雄奇的步伐前进、前进!
余光瞟向身旁——那个人,也平等地行进在队列之中,蓄势待发,不输旁人。
他舒心地笑了。
六
停笔。
他扶了扶鼻梁前的眼镜,将钢笔轻轻合上,望向窗外,静谧无言。
他回想起马特洛索夫的豪言壮语,只可惜他不是苏联电影《普通一兵》中的主角。
现实或许远远落后于理想,但是妥协与背弃绝不能解决问题。破茧成蝶是痛苦的,人或许永远冲不破束缚自身的重重厚茧,然而麻木与逃避只能接受失败,逆流而上或许尚存机遇。
做好普通一兵,成为最优秀的普通人,未尝不是伟大的胜利,和足以铭记终生的宝贵财富。 那才是,青春的梦,热血的归途。
他又回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秋风猎猎的上午。